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区位优势,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绿心地区现状环境数据、国土二调数据等为基础,借助GIS软件对绿心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可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四个等级并划分出四个区域,可为长株潭三市提供优质的生态服务,对维护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来  薛齐 《城市问题》2012,(2):42-45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测算了其生物资源、能源消费及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临泉县生态足迹存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供需总量失衡、矛盾突出、受"域间贸易"影响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构成不对称等问题;与安徽省生态足迹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临泉县暂时属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等级,相当于安徽省1994年的状态;结合临泉县城市产业经济特点,基于生态足迹角度的分析,认为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临泉县面临的生态压力的主要根源。基于测算结果,提出了临泉县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13年的数据,应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13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达1.6421 hm2,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生态足迹理论的"空间互斥性"假设提出质疑,并阐述其局限性。结合当前都市农业、建成环境光伏一体化等城市土地混合利用新形式,提出打破"空间互斥性"的方法:置换与叠加。以天津市为例,分别计算空间"互斥"与"兼容"两种前提下的生态足迹与承载力,探讨打破"空间互斥性"假设对既有城市生态足迹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空间兼容后天津市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提高了约63.5%,生态赤字缩小了约12.4%。"空间兼容性"实质是对城市的绿色生产性复垦,将应对资源短缺的着眼点由节流转向开源,以更好地引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等数据衡量了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总需求为3853.8万公顷.约为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23倍;人均生态足迹为2.51公顷,高于其生态承载力.北京的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温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相对指标法和生态可持续指数法对温州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州市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表现出强不可持续性。据此,就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为温州市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建立了基于能值分析的房地产建设项目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生态足迹,以此来分析房地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评价项目的可持续性。并以长沙市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建设项目产生了2 107hm2生态足迹,承载效率指数大于1,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最后,提出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减少项目建设物资投入、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实现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测算的中原经济区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测算生态压力指数(EPI)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计算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地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中原经济区范围内28个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内部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市生态足迹均超过其生态承载力,普遍呈现生态赤字的状况;(2)中原经济区生态安全指数空间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生态安全呈现三级阶梯的状况;(3)徐州市、许昌市和邯郸市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相对较安全,开封市和襄阳市利用自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相和谐.最后提出中原经济区应在强调粮食核心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采用高新技术、提高生态足迹供给的同时高效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具地方特色的、合理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29):45-47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14年喀纳斯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得出喀纳斯景区2014年各类型土地的生态占用情况,最後根据生态盈余看出喀纳斯景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喀纳斯人均生态足迹为11.729514,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56231,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而由于喀纳斯景区的生产性土地是有限的并且是不能增加的,所以提出只有相应减少生态足迹,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减少赤字状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海口市旅游青的生态足迹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8年海口市旅游生态足迹总量为355459.9488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5575021×10^-4hm^2。其中交通足迹占绝对主导,为91.00%,其次是购物足迹,后面依次是饮食、住宿、娱乐和游览足迹。在六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中,化石能源地比例最大,林地的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11.
于长立 《价值工程》2012,31(34):321-323
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就是指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居住、健康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空间环境。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建设中需要构建强大的生态经济体系、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世纪发达国家工业社会的畸形发展之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成为21世纪城市规划领域发展的核心。欧洲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分别根据不同的方法手段以及规划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大小,可以对生态城市规划的各种方法进行种类划分,形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类型矩阵。列举各类型中欧洲城市的优秀规划实例。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来阐述前沿的、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浅议城市生态规划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基点,引入生态学中的相关概念,并认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当融为一体。在简述城市生态规划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城市”与“山水城市”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和传统丈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试论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流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它是通过生态流(即物流、能流、信息流)联系内部的各组成成分和要素,发挥城市功能的。本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上程的基本原理以及“4R”原则,阐明了生态流的功能,探讨如何从物流、能流、信息流的角度提高生态流效率,保证生态流的畅通,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70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的重要自然系统 ,具有众多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开发往往导致湿地功能的退化 ,为达到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目的 ,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借鉴深绿色理念的生态性城市设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设计中现状问题的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深绿色理念,并以之审视城市设计,进行理念的借鉴。借用深绿色理念的分析范式,剖析了城市设计中深绿与浅绿的区别,提出深绿色理念下的生态性城市设计要义,并从城市整体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绿地公园设计和社区环境设计等不同城市设计类型和层面对生态性城市设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7.
于淼 《价值工程》2014,(36):104-105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意义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构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宜居和健康的环境设计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安全、社会学和美学等视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功能主义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以及城市户外空间设计的问题景观进行了探讨。对于城市文化的斑驳,在进行思考时我们无须从头开始,那是因为我们有某种批评传统的连续感。笔者有理由相信,对于宜居和健康环境的辨析,会强化这种开放思维的连续感,拓宽批评视野并增加理论的自觉;通过问题讨论,会使城市生态前景的话语优势转化为影响政策议程和政策设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旧城改造对由自然环境、景观质量、文化环境等构成的原旧城生态环境将产生系列影响。旧城改造不仅与城市生态建筑具有相同的目标,也是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契机。研究旧城改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旧城改造中应改善城市生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确定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采取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作出评价,以此增强生态城市规划方案评价的科学性,提高方案评价的可靠度,探索使生态城市规划达到最佳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