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喝茶的时间     
喝茶还需要专门的时间吗?如今,很多人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泡一杯茶:打开电脑时喝上一口,查阅日程资料时抿上一口,开会时激昂陈词后深吮一口,拿起电话与客户口若悬河后急饮一口,更有的在上下班的路上还要提着保温杯不时地来上几口——温杯盈握一整天,无处不杯,无时不茶。对他们而言,喝茶既无时间的限制,又何来“挤出时间喝茶”的需要?喝茶不需要专门时间,何时喝茶又有什么区别呢?然而事实上喝茶流传至今,渐变为一种文化,却与喝茶的时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早茶、午茶、夜茶,能够将“一日三餐”丰富为“一天六饮”恐怕也就莫数茶了。…  相似文献   

2.
一辈子,一杯茶 “一辈子,一杯茶”,徐结根爱茶那是一辈子的事情,对茶爱之深,情之切!他不可一Et无茶,茶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开心时,喝一口,思考问题时,喝一口,沉闷时,喝一口,喜怒哀乐一杯茶。  相似文献   

3.
亚兰 《西部财会》2006,(5):64-64
一位姓王的经理到德国考察期间去拜访一个客户,客户家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欲以茶相待,陪同王经理同去的德国客人说要半杯白开水,王经理为避免麻烦对方,便说我也要一杯白开水,告辞时,那位德国客人的半杯水喝完了,王经理只喝了一点点。客户家人一脸的疑惑,盯着杯子里剩余的水问:“王先生,您不是要喝一杯水吗?”王先生恍然大悟,赶紧将剩下的水喝光。  相似文献   

4.
一日,李兄打电话约我喝茶,说是为了庆祝我重生——终于从为孩子报考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话说这位李兄,是位品茶高手.一张小桌,两人面对面,李兄边沏茶边说:“好茶不用喝,看一眼、闻一下,就能判断出该茶的品质如何.”那神情好似《花千骨》中的上仙一般.又喝上一口,此茶的产区、茶龄说得一清二楚.这样的造诣,我估计还得修炼几年.  相似文献   

5.
关于喝茶与消化吸收,有很多传说。有人说,茶对营养素吸收不利,会让人贫血,其中咖啡因还会引起缺钙,孕妇、乳母和经期女性不能喝。但同时也有人说,喝茶能补充矿物质,让人骨质结实,不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等等,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呢?  相似文献   

6.
秦庆雷 《英才》2006,(1):122-123
一直以来,茶似乎只是文人的点缀。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商界巨头、各色商贾都特别看重喝茶——喝罢还不算,还得接着谈,清谈。尤其在日韩,茶风甚盛。  相似文献   

7.
幸福茶     
《山东企业管理》2012,(7):94-94
不知是谁把喝茶上升到“一口为尝,二口为回,三口为品”,《红楼梦》中才女妙玉却又是这样描述“品”与“喝”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一杯茶是人们平时招待客人最平常不过的礼节了,但在我们执法部门似乎还没有形成习惯,尤其是对待违章。如果我们在处理违章或接待来访群众时,也把违章和来访群众当作客人,递上一杯茶,效果会变得怎样呢?  相似文献   

9.
《企业标准化》2009,(19):55-55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喝茶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可见茶的保健功效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0.
茶道     
《国土经济》2006,(2S):76-77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这在饮茶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桔皮、薄荷、桂元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来喝。“清饮”又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此为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相似文献   

11.
请茶歌     
随审计组工作数日,所见所闻,有感而作。审计同志,歇歇喝口茶,喝一口高山云雾茶。天不太热你心里热,脸上的汗水直滴嗒。你瘦弱的身子咋就不知累呢,整日里算盘噼叭,算盘噼叭……审计同志,歇歇喝口茶,喝一口咱工人家里带的茶。寒冬腊月,你帮咱清点仓库,冷风里用带...  相似文献   

12.
超越满意     
孙铭训 《经营者》2010,(17):94-94
大多数客户都会在一个小时内回到住处,并能坐下来喝上一杯茶,心情相对愉悦,并且已经检验过我们的服务质量。提车一小时后打电话对其进行回访能够及时让客户感受到对他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喝茶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可见茶的保健功效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4.
泡一壶好茶     
《英才》2005,(12):11-11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这是刘禹锡咏茶的佳句。中国人喝茶喝的是心情和精神。周作人说“喝茶是在不完全的世界寻找瞬时的完美”。又是一年叶落时,面对业绩表,企业英才们最盼望的事,也许是以酒当茶,大碗狂饮,大块吃肉,大把分银。犒劳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和一起征战的兄弟。然而很少有人能如此豪放。“留一半  相似文献   

15.
吃节酒     
南方人善茶,把喝茶美其名曰:“吃茶”,一个“吃”字,闲情和逸致就出来了;北方人善酒,一杯端起,咕嘟一喝,再来一杯,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所以直截了当地叫“喝酒”。酒与喝连在一起,豪气、雄壮和野性之味就有了。但老家的吃节酒,把酒和吃连在一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会按字面理解成关于酒的一种温文尔雅的喝法,实则不然。吃节酒是土塬流行多年的一种乡随——乡随者,风俗也。即过大年时,在始于正月初二终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一段时间里,把村上一年度娶进来的媳妇请到自己家里,主人以上好的饭菜招待她们一天,以示祝福。百余户人的…  相似文献   

16.
《数据》2004,(4):29-29
有些常喝茶的人,喜欢其茶杯里积有一层厚厚的“茶垢”,似乎以此表明自己是“爱茶”一族。甚至有的人认为用有茶垢的茶具冲泡茶才更有味。其实,茶垢对人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医学专家提出警告,爱喝茶莫忘勤洗杯。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什么时候,品茶成为一种文化风尚.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一夜间冒出许多.这种又苦又涩很多人喝不太惯的饮料,如今却广泛地被市民接纳.原因很简单:茶中有文化,许多人"刻苦"喝茶,纯粹就为了"文化"两个字.茶成为文化,自然身价高了起来,况且,料理得好是能添财进宝的,有时尚便有热销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商海丽人蠃商机杯底财富滚滚来王友良研发隐茶杯设备的故事还缘于她在一家机械制造厂做销售经理的那段经历。2004年4月的一天,28岁的王友良在接待客户的时候,她让助理小王给客户上茶,由于茶叶太碎漂浮在茶杯表面上,客户刚一喝,便沾了满嘴茶叶,只好把入口的茶叶吐到地上,弄得他们很尴尬。王友良很恼火,她责备小王连这点小细节都不注意,影响了公司形象。小王却满肚子的委屈,她申辩道:"我有什么办法啊?很多人嫌瓷杯不卫生,只能用一次性纸杯来沏茶,纸杯没有盖,茶叶不容易泡开,当然不好喝。喝茶也难免粘到茶叶,我能怎么办?我又不能把杯子里的茶叶藏起来。"  相似文献   

19.
超越满意     
不降价也不加价、不许挑客户、一小时后电话回访、年度免费电影、繁华地段的免费停车服务、让朋友们去传播大多数客户都会在一个小时内回到住处,并能坐下来喝上一杯茶,心情相对愉悦,并且已经检验过我们的服务质量。提车一小时后打电话对其进行回访能够及时让客户感受到对他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好好学习     
改革开放广东人得风气之先,一时间广东人的生活方式成为时髦。南风北渐,北方人好像谁再管吃完饭付钱叫结帐不叫买单都透着那么没见过世面。南方热,南人因而怕上火,吃饭前先喝茶喝完茶再喝汤,吃饭已是第三步了。现今北京人也如此这般,没那么热没那么怕上火,饭前也先喝茶。进得大小饭铺,小姐小伙儿二话不说,先往桌子上墩一壶茶,散开茶碗若干,结帐时每人三五元不等。一次我请教曰:这茶是否贵饭店请客?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