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学家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演进,空间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国内对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且空间经济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土壤日益成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展开,全球范围内的空间问题变得更加凸显,区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空前的,它为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素材,空间经济学必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空间经济学正处在群雄纷起时期,研究角度不同、形式千差万别,以至于学者们难以在研究方法上达成共识,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惑,不利于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和推广。本文意在简化前期文献繁杂的理论推导过程,从中抽出一些能为学者们共同接受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规范其研究方法,促使其广泛深入地融入主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范式是:设定收益递增和初始区域对称等前提,基于效用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原则,遵循产品多样化理论和垄断竞争理论,在D-S框架下运用“冰山”技术分析要素、产业和贸易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可向有空间维度的传统经济学、空间实证经济学、空间福利经济学三个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范式的角度看,管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存在不同之处.但是,管理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经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的借鉴、融合至今仍然是管理学者和经济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分析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分野和研究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二者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以开拓管理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空间经济学以人口和财富分布不平衡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和空间分散的基本机理。空间经济学强调空间均衡,因为聚集经济和贸易成本之间的均衡决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如果研究大尺度范围的空间问题,一般选择存在货币外部性的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框架,如果研究城市内部的局部性空间问题,一般选择存在技术外部性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框架。  相似文献   

5.
对一般院校经济学类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经济学类专业和一般院校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自由贸易,同时国际贸易理论也成为当今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空间经济学将空间经济理论应用到国际贸易传统问题,认为自由贸易会使一个国家的工业在空间上显得更加分散,但是对某些产业而言,贸易自由化却可带来空间集聚。当自由贸易导致内部经济地理空间结构变化而重新组织时,选择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地区经济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在经济活动中空间因素的提出、描述、应用和解释这一历史主线回顾了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构建出空间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结构,最后指出了空间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城市商圈的空间集聚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研究商圈聚集机理也变得越发必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外部经济理论和空间经济学视角对于城市商圈空间集聚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商圈内外部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以及乘数的变化是商圈聚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从1990年后,日趋活跃、争论纷呈,在某种意义上讲,发生了很大的转向。即由克鲁格曼发轫的新经济地理把该领域的某些问题带向经济学主流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来讨论,他们更加宏伟的蓝图是要实现具有新综合特征的空间一般均衡理论,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文简述了这些新理论的基本模型、主要特征和模型的扩展及对经济体系空间特性研究的主要贡献,以及由之而引起的各方面的争论和共识。  相似文献   

10.
1979年以来,中国的数量经济学发展迅速,取得了突出成绩;面对经济发展对数量经济学提出的新挑战,面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今后的数量经济学发展中应做到8个协调:提高与普及、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宏观经济研究与微观经济研究、全局问题的研究与局部问题的研究、经济预测与政策分析、计量分析与仿真技术、国内经济研究与国际经济研究、引进与创新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研究中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应如何界定,经济学研究及批评是"学科泛化"还是应有"分析框架约束"是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根据科学方法论,经济学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有严格的框架约束。对经济学、经济学者的批评也应有学科框架约束,需要有一种"专业基质"的训练和"科学共同体"的话语系统及概念系统的约定。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特征,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索和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并购行为服从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动因主要有两个:资源和市场。  相似文献   

14.
程恩富教授较早地指出了我国在传统和现有经济学理论模式分析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弊病,并主张科学地重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即以世界经济和人类经济的发展历史为背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多类模式相对照,重点从中外社会主义经济的多种实践中,实证地描述出经济事物变动的基本现象,科学地提练和抽象出合乎经济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范畴和原理。为此,程教授首创了现代政治经济学"五过程法体系",领军创立了海派经济学和大文化经济学,并撰写发表了大量的独创性、高品位学术著作,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佃农理论>发表四十周年,作者从<佃农理论>对合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及对解释中国现实问题四个方面所做的一般性贡献,探讨了<佃农理论>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职业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要改变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着手,实现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融合、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主流经济学建基于优化理论和均衡理念,把经济理解为一个机械系统,因而在解释重要的经验事实如劳动分工和经济波动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且无力解释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类似于生命有机体,是非均衡条件下的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并以此为据展开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本质上是关于人与经济活动的科学,应该以人为主体和中心来展开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就应回归经济学的本质。以人为研究起点,把人的意义带回经济学中来,这是中国经济学增强其理论根基、拓展其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研究的视角,要避免产生认识上的误解,不能把经济学看成是纯粹意义上的人学,更不能视其为抽象的人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