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儒商积极倡导以儒家思想作为商业经营的基本指导理念,形成了具有浓厚儒家文化特色的儒商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精神、商业价值观、商业道德、管理理念、人格理想等几个方面。儒商精神凸显了儒商的基本特色和本质规定,保障了商业经营的成功。深入探讨和分析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儒商的认识,并为当代商业经营者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秦国及秦朝持续不断地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反映了秦文化重农、重功利的文化价值观。秦水利工程修建反映出的秦文化功利观是分层次的:国家“功利”居于首要地位,“百姓飨其利”仅次之,最后才是个人功利;注重实效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设计是秦文化功利观的重要体现;注重质量和严格管理是秦文化功利观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落实。秦国及秦代兴建的诸多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造福当地人民的同时,还担当了文化媒介和载体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秦文化的扩散和与其它文化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3.
论儒商     
近些年来,“儒商”一词频频出现于报刊电视等传媒中,人们常常把那些既有经商之才,又有良好的文化道德素养的商人称为儒商。不少企业家或商人也以儒商自励,立志做现代儒商。可以说,“儒商”已成为当代中国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现实呼唤着理论的解答,什么是儒商?儒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什么是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儒商问题的探讨的文章不少,主要集中在何谓儒商,儒商的标准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商是个宽泛的概念,很难用固定词语来表达它的含义。大体来说所谓儒商,无外乎没有超脱儒家伦理的“仁、义、礼、智、信”标准范畴。徽商向来以“贾而好儒”著称,以此为例,可以更明确儒商概念。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1.社会上强调功利性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背离。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实利、实效,它通过市场来实现自己的产值、效率、效果,因此必然使人们强化功利意识,人们很少去追求徒有虚名的“义”。而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前途,重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协调学校德育工作,克服社会功利倾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牛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是德育工作者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浅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儒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道德危机,我们应该认真弘扬儒商精神,秉承儒家的德性经济思想,革除痼疾,见利思义,强化经济伦理道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传统西方商业思想的道德缺失、儒商和儒商精神内涵三个方面作了阐述,说明了儒商精神对于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商研究应侧重于当代儒商。当代儒商在本质特征上是现代商人、义利并重与文化素养的和谐统一,其构成要素应包括“贾服儒行”的职业观、奋发精进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宏扬传统的企业文化、正宗的企业家与相当的企业规模。另外,传统上将儒商界定为所谓的商人,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其实,儒商是“行商”与“行儒”的有机统一,归极结底它是一种特质的商事活动。  相似文献   

8.
儒商精神是儒家伦理和价值观在商人的商业经营管理和其自身人格两个层面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勤俭、敬业、和为贵、诚信不欺等四个方面。豫商长期受儒家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在中国商帮文化中独树一帜,卓然不群,形成了在组织、管理、发展和凝聚方面的独到之处,这与豫商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商业文化基因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体验经济”概念提出后,很快成为全球热点。“体验经济”的出现反映了人类需要层次的升华,其追求的最大特征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并且消费者将为体验付费。“体验经济”引起了消费者需求和商业理念的巨大变化,因而也引起了作为我国第三产业龙头的现代旅游业的关注,“旅游体验”命题被提出,人们开始了对旅游本质的思考。但是,目前我国旅游学术界和业界对“旅游体验”的研究,除少数学者外主要还是从传统的“经济产业”思路上的产品、服务、营销三个方面进行的。在深度和系统性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与“阴阳五行”理论一样,是初民对大自然认识的理性概括。它几乎渗透到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规范着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而传统商道就蕴含了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本文试从传统儒商的道德观、义利观、诚信观、金钱观四个方面论述传统儒商的内在涵蕴,认为“天人合一”是传统儒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汽车零部件企业专利信息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检索技术中的需求表征方法和匹配模型来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信息获取后,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检验一致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某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