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财政部1998年1月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将现行行业会计制度中﹃递延资产﹄科目取消增设﹃开办费﹄和﹃长期待摊费用﹄两个科目这无疑比﹃递延资产﹄更合理科学体现了递延资产的本质︵费用︶符合明晰性的会计原则︽商业会计︾1999年第9期发表的︽对﹃递延资产﹄科目变更的理解︾一文称﹃除上述两类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支出允许列入长期待摊费用外其他任何支出不得计入该科目﹄所谓两类支出作者指的是摊销期超过一年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该文作者对现行制度的理解笔者实难苟同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修理核算的探讨程华固定资产修理的会计核算,一般根据其修理费用多少处理。若一次发生的金额较小,根据其用途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域“制造费用”帐户;如果金额较大,需要分期摊销的,可以通过“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帐户进行核算。同时,现行财务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3.
对递延资产的研究李宏骏,陆志宏递延资产是指一些特定的已支出经济事项不能全额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分期摊销的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是从原制度流动资产中划分出来的。原制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 企业,需要设置“递延税款”科目和递延税款备查簿。笔者认 为,“递延税款”科目的设置和使用,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反映影响递延税款的各种时间性 差异的事项和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未来应交所得税等信息还 不够具体详细。第二,“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和贷方既核算本 期业务发生时的影响数,又核算本期的转销数,这样造成从账 面上无法得知其记载的金额是影响数还是转销数。另外,以后  相似文献   

5.
递延资产摊销的探讨刘节荣递延资产摊销目前在会计实务中一般均采用直线法平均分摊.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但不分费用项目和具体情况也不够科学合理。以下笔者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一、关于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摊销。按照现行规定,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不计入固定资产净值,...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在阐述"递延收益"科目时指出:"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本科目可按政府补助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递延收益"科目是专门核算"政府补助"内容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递延收益"科目的核算内容可以扩展到"接受捐赠"、"售后租回"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谈一次性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显振 《商业会计》2002,(11):44-44
企业因陷入困境而裁员减负,解散或破产清算,以及进行公司制改建,需要置换职工身份的,都涉及到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问题。对于支付补偿金的核算,会计制度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当前主要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支付职工补偿金应在费用中列支,计入当前损益;第二种观点认为支付的是将来应付未付的工资,应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核算;第三种观点认为不进损益而直接在净资产科目里核算。作者认为,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具体分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损益类会计科目6801所得税费用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二、本科目应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三、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会由于抵销未实现而产生内部销售损益,从而导致合并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被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根据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存在暂时性差异。因而,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同时在利润表中调整所得税费用。本文设置"合并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对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核算,并通过实例对相关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旧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一)待摊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当企业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介绍了长期待摊费用的正确处理,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及会计业务核算的操作方法也有最新规定,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摊销,改变了过去的分期摊销方法。而实务中如何区分,如何操作是个难题。本文以点带面,教给会计人员一个杜绝长期待摊费用舞弊,简便理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朱勤 《财经界(学术)》2010,(5):123-123,125
<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介绍了长期待摊费用的正确处理,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及会计业务核算的操作方法也有最新规定,"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摊销,改变了过去的分期摊销方法.而实务中如何区分,如何操作是个难题.本文以点带面,教给会计人员一个杜绝长期待摊费用舞弊,简便理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的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递延所得税费用和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正确与否。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和税前会计利润的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费用进行核算,引入暂时性差异(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最终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分项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作为在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项目。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所得税的核算上普遍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此法下新增加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下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含义有必要进行解读,毕竟它们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与负债还是有所差别,这对于理解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重点对递延所得税(净)资产反映提供的信息作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15.
张倩 《商业会计》2012,(21):28-29
在会计实务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内资产下的非流动资产中,但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又与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含义大有区别。本文以具体实务操作分析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设置的动因,得出从配比原则来思考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设置是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下,所得税核算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计算应交所得税;一是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本期发生额,确定所得税费用。所以所得税会计核算工作需分析企业的收入费用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并调整,分析大部分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并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时间紧、工作量大是所得税核算的特点。如何简便快捷地完成所得税核算工作,是值得财务人员分析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新准则会计科目取消了“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科目,企业在汇算清缴时可以将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的业务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将原“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的项目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原企业短期借款利息的预提,新准则规定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8.
企业因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以及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涉及前期损益调整的,应通过编制会计调整分录,核算该事项对前期净损益的影响。需要将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在会计处理中,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比较容易确定,但是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却比较复杂,有时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有时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有时所得税会计处理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有时所得税会计处理需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下面笔者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也不断发展并涉及到排污权、资产弃置与修复等方面.2006年我国首次将弃置费用这个概念引入企业会计准则,既做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又保证了我国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国家和组织的会计准则对弃置费用的规定,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弃置费用的资本化和后续按实际利率的分期摊销及折现率、后期调整等作出了评价,并提出弃置费用不应资本化,应新设"待转销弃置资产支出"科目核算,后期采用单位产量法摊销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主要是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的,而递延所得税费用则主要是会计的核算,由于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可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