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转型期山东省土地利用战略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用地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土地的多元化利用;加强土地整理复垦,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和粮食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城镇土地产出率;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及城镇体系规划;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转变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首都经济大学经济学教授张跃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时刻不忘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要实现国家制定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妥善处理“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只有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内涵挖潜的路子,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围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我国开展土地整理可以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用地空间;二是加强土地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增产增收;三是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四是全面改善生态环…  相似文献   

4.
浅议土地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用地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用地方式的转变是指从粗放利用到集约利用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指由过去的重点分级审批转变到土地用途管制上来。实现这两个转变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工作的重点是不是转移到了土地整理上来。只有抓住了这一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才会有实现的可能。土地整理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已比较成熟,而我国对全面系统的土地整理还缺乏经验。现就土地整理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1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意义关于土地整理的内涵或者说概…  相似文献   

5.
土地优化配置须实现五个转变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寿波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会全提出跨世纪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大有文章可做。不论是从我国土地利用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景,还是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土地利用的前景,都十分好。在此前...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沙洋县土地整理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了土地资源优化模式.认为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最优分配能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最优分配模式研究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由以往农业用地扩展到城市用地范畴,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土地产出高效化,即不断增加对存量土地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使土地产出最大化;二是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合理化,即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之间高效协作,使城市健康高效发展;三是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化,即城市土地利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江苏新沂市建立了以瓦窑镇为中心的沂东平原万亩土地整理示范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他们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利用规划专业的专家教授帮助进行规划,通过规划选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使该项目的实...  相似文献   

9.
从实际出发努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李如林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土地利用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集中体现在非农建设用地从新征土地为主转向控制新征土地,挖掘存...  相似文献   

10.
利用苏皖两省2019年调研数据,借助stata软件,从农地产出率角度出发,实证分析小麦、稻谷、玉米土地产出率与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作物土地产出率与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不同;小麦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规模的关系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小麦只要小规模种植就可以达到生产率较高的水平;稻谷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规模可能呈线性逆相关,玉米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规模之间可能存在线性正相关。因此,我们提出发展规模经营应从现实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当地要素禀赋、生产要素的数量、社会经济的特点发展适度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分析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提出的经济社会背景出发,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着重阐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新视角.提出单位产值占地率与单位用地产出率同等重要的观点,以及评价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一般方法,最后全面系统地论述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推进土地工程学科的发展,完善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研究结果:(1)土地工程学是以未利用、未合理利用、损毁的土地和退化与污染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加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改善环境(条件)、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2)土地工程学可以作为土地科学的二级学科;(3)土壤重构是土地工程学的核心理论;(4)待整治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工程技术与工艺等组成土地工程学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及其地区间的差异。研究方法:根据集聚经济原理构建城市土地产出率模型,利用全国城市面板数据检验基础设施对土地产出率的贡献。研究结果:控制了实物资本和劳动投入密度等土地产出率的基本决定因素后,基础设施资本密度是土地产出率的重要贡献因素,各项基础设施都有独立的贡献;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西部地区的增长对城市土地产出率作用最大,在东部次之,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各地应根据自身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边际收益有选择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节约土地和促进增长的综合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看“土地产出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经济所所长秦海荣翻遍了手头上所有的辞典、手册,都没能找到对“土地产出率”这一概念的具体解释,只查到一些近似的概念,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土地效益”、“土地生产力”、“土地生产率”等。尽管如此,却也在不停的翻阅...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市对土地的需求压力很大,须加强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但该市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利用成本高,产出低。加强已利用的各地类的管理,通过土地整理,改善使用结构,可缓解土地需求压力,提高产出率。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市对土地的需求压力很大,须加强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但该市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利用成本高,产出低。加强已利用的各地类的管理,通过土地整理,改善使用结构,可缓解土地需求压力,提高产出率。  相似文献   

17.
抓整理—促转变—保发展———对土地整理的初步调研与思考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刘文甲李鹏总理在第六个全国“土地日”电视讲话中明确指示,要“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方式的转变”。近几年来,上海、苏南、山东等地出现的土地整理就是实现用地管地方式转变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各地通过加强规划管理,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保证了国家重点急需项目用地,为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土地利用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研究——以当涂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重要保证。以当涂县为例,探讨了现阶段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模式及主要制约因素,并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地开发应以土地产出率作杠杆北京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顾问梁国柱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人们重要的生活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土地除了能够实现自身的使用价值外,还必须以特殊商品形式进入市场,实现其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