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实际商业周期所展开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经济学家们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认识。与此同时,它也反映了经济学两大流派,即凯恩斯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之问的争论。本文试图从 RBC 理论的产生背景说起,系统地为读者介绍 RBC 的理论体系以及求解和检验 RBC 模型时所使用的一些技术。与此同时,我们也将揭示 RBC 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引发的争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 RBC 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建立产权明确的经济组织为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这已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信条。正是受这种信念的影响,迅速的私有化被许多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接受。与此同时,许多与过渡经济学相关的理论探讨也是以产权的清晰为假定条件的,因而这些理论关注的重要焦点就是:谁是所有者,谁应该享有和支配产权。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假设的经济人,自从亚当·斯密提出以来,受到众多西方不同时期的经济学流派的挑战和修正。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提出了有别于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在综合比较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异同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两者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贡献作用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曦  耿强 《生产力研究》2006,3(1):238-240
从20世纪80年代的默默无闻到90年代的广受非议,构建在微观最优基础上的实际商业周期(RBC)理论通过近20年的发展,已逐渐走向完善,两位代表性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也因此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此同时,中国的一批学者也开始尝试着通过使用RBC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波动。本文希望通过对RBC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并评述近期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来揭示RBC理论研究的价值所在以及RBC理论研究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刘国光经济学新论”之争 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回答采访者的题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谈话,先在网上传播,随后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和《经济研究》第10期公开发表,他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的问题,即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以及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不要提出反右防“左”的问题;克服目前倾向性问题的一些意见。刘国光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排斥和边缘化、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公开反驳刘国光的观点,将争论推向了高潮。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没规模企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企业理论研究的一直存在争论课题,也是技术创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面。通过回顾企业理论研究中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技术创新所存在的争论与理论进展,探讨国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践与近期应予以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应从两个层次来阐述,第一个层次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这是1987年冬全国农业技术经济理论方法讨论会关于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理论体系,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此径渭分明的界定,标志着理论界对本学科理论体系认识的发展和超越。换句话说,就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而言,它有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两个层次。这一点在理论界现在已无多大的分歧。本文的研究对象在于,就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而言,它究竟应再细分为哪几个层次?这是当前理论界争论较多的更为纵深的新问题。对…  相似文献   

8.
自李嘉图(Ricardo)把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转向收入分配以来,分配理论便成为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和众多思想派别争论的焦点。在古典经济学中,分配理论是研究国民产品在社会不同阶层间的分配比例,所使用的是剩余的分析方法。1870年前后,“边际革命”爆发,经济学的研究由强调剩余产品的产生和分配的古典经济学转向了侧重市场分配既定资源的新古典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便成为资源配置的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9.
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   总被引:64,自引:7,他引:57  
<正> 建立产权明确的经济组织为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这已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信条。正是受这种信念的影响,迅速的私有化被许多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接受。与此同时,许多与过渡经济学相关的理论探讨也是以产权的清晰为假定条件的,因而这些理论关注的重要焦点就是:谁是所有者,谁应该享有和支配产权。  相似文献   

10.
决策理论在传统上属于管理学范畴,但是它也应该属于经济学范畴。事实上,许多经济学分支,特别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博弈论、行为经济学理论,都对决策理论作出了贡献。然而,关于决策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还没有出现,决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理论基础、方法论、学术观点、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  相似文献   

12.
教育财政国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产品公共属性的界定方法。随着公共财政改革和理论的发展,我国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一些专家和学者根据教育经济学和教育财政学发展的需要,开始对教育产品公共属性的界定进行研究。但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理论界对这类研究的看法并不一致,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就生态经济学几个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 生态经济学不仅是理论经济学而且是主导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否是与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并驾齐驱的理论经济学,在理论上是有争议的,虽然近来关于生态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观点,已占居主流地位,但由于其所提论据不足及生态经济学内容的贫乏,所以,不仅未能平息这种争论,而且也未得到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因为,人们在把生态经济学作为  相似文献   

14.
劳工标准是否应当与贸易建立关联?如何才能实质性地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的争论由来已久,并且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愈演愈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论是支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抑或反对之,均有其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而认识到理论所隐设的前提将消解理论之间的冲突。此外,在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以及劳工标准是否应纳入WTO框架的问题上,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发掘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利益主体将使这一复杂的国际争论更显明朗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它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有关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研究证明,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本质分析与市场分析的结合点:劳动价值论在供求机制和市场机制方面的直接表现。根据它可以发展出分析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需求理论;相应地,从第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发展出市场供给理论。用现代分析工具不但能证明而且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求理论及其市场均衡。这不但可以使长期争论的问题豁然开朗,还为马克思经济学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谢敏 《当代经济》2007,(23):160-161
本文依据RBC理论的基本模型与结论,从RBC理论模型的假设条件以及模型本身存在的缺陷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研究借鉴RBC理论的可行性及条件.本文认为RBC模型的假设条件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难以完全满足,且RBC理论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若借鉴RBC理论,首先要注意应用模型时对模型假设条件的分析;其次要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对基本模型进行修订;还要根据具体国情审视模型的参数及实证研究样本数据的取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些基本的试验出发,引出了头脑会计的概念,它的理论基础及其含义,分析了经济学和决策理论中的一些概念与头脑会计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联系,然后利用头脑会计解释了一些以前的理论难以解释的经济及金融现象,并简要地提出了它对经济及金融决策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古典经济学在中国转型实验中的作用有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盛顿共识”和“休克疗法”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凯恩斯革命的新浪潮。他们否认大萧条的基本教训,无视历史的多样性和经济的复杂性。他们自上而下设计的自由化与私有化政策,导致苏东(前苏联和东欧)经济在过去十余年间的大幅下跌。中国和苏东转型实验的比较研究,促使我们重新检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例如均衡学派与非均衡演化学派关于经济波动本质的争论。转型萧条的惨重代价,使我们加深理解新古典经济学的误区,例如价格的线性供求理论、预算软约束理论、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趋同理论。中国基于学习、创新和分散试验的新经验,将使经济学超越均衡优化的古典规范,去探索非均衡演化的复杂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沈建明 《现代财经》2007,27(11):3-7
关于经济学分析范式的纯理论争论,不外乎是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一种是古典传统剩余理论的“社会关系”分析,另一种是新古典传统供求理论的“技术关系”分析。马克思经济学坚持的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竞争及其博弈规则的理论,是以货币量值计量的,与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的技术关系分析无关,并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联系中讨论经济稳定增长状态及其波动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