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便你住在一个和我家一样的寻常小屋,你也能抓住不少节能省钱的契机。在过去4年里,我通过监控居室的能耗状况,采取了各种措施使我的房子更加节能。这些节能措施有力的补充了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一一风能、光电能和太阳能。  相似文献   

2.
手段: 排队+夸房子好+跟你抢走 当你来到一个热火朝天的楼盘销售现场,看到一堆人挤在楼盘的模型旁边装模作样地说:“这个楼盘好啊,住在这里好,有小学,环境又像公园”。或者在看房巴士上遇到不少业主和买家都在互相交流说自己这房子买得好、买得值的时候,那你就有可能是遇上了“房托”了。  相似文献   

3.
杭州的房子户型是越做越大了,大到100平方米以下的新房子已难觅踪影,120到160平方米是主力户型;大到跃一层楼还要再带一个阁楼;大到家里有几个卫生间都快数不过来。杭州的房子也是越来越贵了,贵到白领一个月的收入买不上半平方米,贵到年轻人除了抬头仰望,便是一脸的迷茫,一脸的无奈,一脸的愤怒。在这个畸形的楼市中,除了下单,他们似乎什么都无能为力。毫无疑问,年轻人和到杭工作不久的外地人是高房价的最大受害者。许多人拼尽全力买下一套房子之后,除了欠银行和亲戚一屁股债外,就几乎一无所有了。换到十年前,能住进100万元住宅里的人,怎么也得大兴土木花个几十万元装修一下自己的“豪宅”,墙裙、吊顶、吧台、护壁板一个也不能少。而现在,我们的城市却多了这么一群人:他们住着三室两厅的舒适型住宅,房子拿到中介公司大约也能挂个百八十万元的天价,但是他们却找最野鸡的游击队装修房子,用最廉价的大芯板的打制家具,有些人甚至住在半毛坯状态的房子里……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我就渴望当农民,原因很简单,我想住在一个能透过气儿的地方,那不是三十多年前,我们家四世同堂十几口人,住在统共不到25平米的两间半房子里,那是典型的旧式“洋房”,上下两层,一楼一底,原本是一家人亨用,一不小心,挤进了三家。这是好的,还有五家人住在一起的,那利用空间的方式可谓奇观,现在你纵有千般想象也无法将其复原。住在那样的地方,即使是一个心里没事儿的孩子,也能哀切感受到空间对人的压榨。  相似文献   

5.
按我的理解,小资是住在相当于李渔丫鬟那么大的房间里,就可以心满意足地再拿杯红酒在个人博客里写国外生活的人。李渔的房子换作现在是应该被成为一种叫“豪华别墅”的东西,自然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当然,这并不影响对自己房子应有的美好幻想,说起我的购房经历,当初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小区里的一百多棵古树。没有亭阁楼台,有参天古树为伴也不赖……  相似文献   

6.
叶檀 《英才》2010,(4):35-35
在倡导租房的同时,更有必要给租房者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否则自己住在买下的房子里让别人租房,就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月来,于凌罡的名字频频见诸媒体,这个年仅三十岁的普通IT工作者,因为兴起了业主出资建房的倡议,受到业界的毁誉。“一个搞电脑的,也敢组织人马做房地产,这简直就是房地产业的悲哀。”一位业界人士这样嘲讽道。12月26日,雪还没有化,在临近北四环的一套简单宿舍里,记者见到了于凌罡。“全国老百姓都在支持这件事。”于凌罡不无夸张地向记者描述他的宏大计划所带来的轰动效应。“有个老头,70多岁了,做了一辈子建筑,自己也有200多平米房子。他还是要参加我们的计划,他说我一定要买,我是住在200平米的房子里,但我不是主人。”于凌罡转述着参加者的理解与支持。于表示,业主出资在旧有的房地产开发秩序里是一个新亮点和模式。“一个项目的所有权应该属于业主。”  相似文献   

8.
他十二岁和全家移民香港,九口人住在8平方米的房间里,并且,这房子是租来的。后来,他考取了香港中大学,但在大二却为生计辍学,并断失了西雅图大学的深造机会。28岁他加入了友邦保险,苦捱3月无果,在试用期结束之前一天,才有一个客户买他的保险,但这个客户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10,(9):113-114
"我住在一所建于两百年前的老房子里,这所房子仍在使用一百年前的蒸气暖气片取暖。它很温暖、很舒适,唯一的小麻烦是,裸露的暖气片可能会烫伤不曾留心的客人。"上世纪90年代,波士顿特尔斐集团董事长、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M·科勒普罗斯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但他惊奇地发现,自己两岁的小女儿在房子里蹒跚探索时,从没有烫伤过自己。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就渴望当农民,原因很简单,我想住在一个能透过气儿的地方,那还是三十多年前,我们家四世同堂十几 口人,住在统共不到25平米的两间半房子里,那是典型的旧式"洋房",上下两层,一楼一底,原本是一家人享用,一不 小心,挤进了三家。这是好的,还有五家人住在一起的,那利用空间的方式可谓奇观,现在你纵有千般想象也无法将其复 原。住在那样的地方,即使是一个心里没事儿的孩子,也能真切感受到空间对人的压榨。  相似文献   

11.
《经济界》2000,(1)
国家统计局等有关机构的一份权威调查结果表明,19%的城市家庭住房面积在3O平方米以下,16%为对一40平方米,19%为41-50平方米,20%为51-69平方米,18%为61-80平方米,7%在81平方米以上;50%的家庭住在自己拥有的房子里,44%租用单位的房子,4%租用私人的房子,2%的家庭的住房来源于其他途径。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居住条件的改善可谓一年一个脚印。例如,居住面积6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的比例一年中增加6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居住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下的则减少了7个百分点。同时,租用单位房子的家庭,比例由57%降为44%,减少了…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就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前,有五个学者来到维加亚纳加尔有名的帝王克里希南·德瓦拉雅的宫殿里,这五个学者分别是逻辑学家、语法学家、音乐家、占星家和物理学家。他们都表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有专长。在聪明宰相蒂马鲁苏的建议下,国王让五个人先去自己做饭吃,然后再来接受奖赏。宰相安排他们住在一间宽敞的房子里,并准备好了必要的用具,他还派一些人暗中观察他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导报》2004,(11):40-41
有朋友说,“眼前最迫切的,是要买结婚用的房子”!我奇怪,房子就那么重要吗?他说,让心爱的她窝在租来的房子里,哪有幸福可言?买房如同买衣服,不仅要看它的质地和样式,更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需要它,喜欢它。其实,谁也说不准幸福的概念。可是,幸福与房子就在一念之间,安定与漂浮的转移也就那么的简单;没有房子,扎不了根;有了房子,生活才有一个恒久的根源。我想,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理该让幸福住上宽敞的房子,让房子畅流深深的情感故事。在此,笔通过对身边几位好友的畅谈,把他(她)们房子里的故事说来与各位共享。  相似文献   

15.
王冉 《中国企业家》2009,345(16):122-122
最近碰到一位业界知名的企业家,他正准备从自己的大房子里搬出来,刚刚买了一套80多平米的酒店式公寓。他说住在郊区的大房子里自己真正活动的空间也就是客厅和卧室那么一点点.所以不如搬到一个更加紧凑、方便的地方,自己下厨做碗面,一转身就能放到餐桌上。此外,他刚刚为自己找了个CEO,今后准备逐渐从一线淡出,多花时间做一些公益方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楼市》2011,(14):58-59
"我是看中它下沙城中央的区域位置,住在这里,就等于拥有了‘零距离’的生活配套,以后出门还能‘以地铁代步’。"记者的朋友林小姐一直关注着和达城这个房子",它还是第一个提出‘让房子习惯人’,这个概念特别吸引人。"那么这座"城"在配套、交通、户型上到底有着怎样的优势?它又会以怎样的姿态诠释"让房子习惯人"的美妙愿景?本期,记者带您一起走进和达城,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7.
国外奇镇拾趣无房镇:爱尔兰东海岸附近有个小岛,岛上有个镇,但这里却没有一座房子。镇上的居民分别住在70艘陈旧的船上。马戏镇:美国佛罗里达州古森顿镇,居民只有7000人,却全是杂技艺人,他们人人会变戏法,驯兽,踩钢丝等。居民家或院子里摆满表演车、高空钢...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过去的印象中,浙江省天台县雷峰乡崔一村是一个“臭气山村”。由于缺乏规划、疏于管理,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自由搭棚建舍养殖禽畜,造成污水横流,蚊蝇满天。还有些农民的房子干脆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自己居住,另一小部分则建猪舍。个别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往往是与家禽同住一间屋,猪、鸡等随地大小便,家中经常是臭不可闻。村中道路两边全是露天粪坑,数量竟然多达1200口。如今,过去的“臭气山村”已变成了生态型的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19.
如果邱鹏能做到的话,他要在北京买一间大房子,装上暖气、空调,再买些家具,这样就可以有一个家了。再把父母接进来,他们用不着住在郊外简陋的民房里了,而远在沈阳上大学的妹妹也就用不着坐20多个小时的车颠簸着回家,还可以省下不少钱呢。偶尔,他还会邀请一些同学、朋友来家里坐坐,聊聊天。邱鹏轻声地笑了。他知道目前在这座城市里连一寸属于他的土地都没有,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是应该有梦想的。如今他终于大学毕业,再也用不着为高额的学费发愁了。刚刚去外经贸部考试,也刚刚查到考研的分数,结果都令他满意。无论将来会去哪里,他都是高兴的。邱…  相似文献   

20.
《乡镇论坛》2009,(4):42-42
北京市昌平区某村民问:我家三代人同住老宅,2007年国家批了我一块宅基地,可房子盖好了,前面空地上邻居种的树却阻挡了我家进出的路。我几次找邻居让他把树伐掉凡棵,他却说他无权砍伐,让我去找村委会。我找村委会,村委会又让我自己解决。请问,我能自己砍掉几棵树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