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遥创作上的特点,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有深刻的关系.路遥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路遥后来回忆说:“那时候贫困生活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十分强烈的印象,尽管我那时才七八岁,但那种印象是永生难忘的.”路遥后来在其小说创作中对苦难生活的真切描绘,表现炼狱般的苦难生活,对一个真正的人性格的磨砺、精神成长的作用,都与他童年和少年时对苦难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体验有关.路遥17岁以前没有出过县境.青年时期经历了“文革”,他有过革命的狂热,也经历了人生的沉重的挫败.但他没有消沉,也没有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是不断地寻求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之路,最终成为一个有影响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没有人会相信作家缺钱,更没有人会相信路遥这样的明星级作家缺钱. 大约是春节期间吧,他来我家闲聊,那一天我们的谈话怎么也摆脱不掉金钱这个俗物.作为刚刚步入中年的路遥,上有高堂健在,下有未成年的子女,他可能比谁都更加敏锐地意识到生存的挑战和未来的负担.他一下从沙发上坐起,不安地说:“不行,咱们得赚点钱,要不,哪一天就像独联体那些文化人一样,全都成了最穷的人!”  相似文献   

3.
写出了《人生》以后,有人说你到了顶峰了,然而路遥不承认这是他面前最高的标杆.实际上,提出“路遥是不是就难以超越《人生》那样轰动全国的作品了?”这样的质疑,首先来自于路遥自己. 1949年12月2日,路遥出生在陕北的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一个小村子.王家堡村子虽小,却是古老的. 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1956年,路遥7岁,当时的名字叫王卫国,或者,还没有人这样称呼他,他的小名叫“卫儿”.这一年,因为两个弟弟的出生,家里实在没有办法养活当时已有的四个孩子,就决定将路遥过继给延川县他的大伯家.  相似文献   

4.
和许多作家创作前绝口不提自己的题材与故事不同,路遥对自己即将写作的作品,喜欢先给朋友讲. 路遥经常和三五好友,整晚说自己的人物和故事.有时他兴奋得边讲边在地上团团转,《人生》里刘巧珍刷牙,《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姐夫卖老鼠药,都是路遥先讲出来,再写进作品里的.他是通过这种方式,判断别人的反应,同时借此梳理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陈忠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路遥用自己的整个创作生命书写了这句至理名言.我们习惯说“陕北路遥”和“路遥的陕北”,那是他的生身之地,体验是直接的;更难得他在个人身份发生变化之后依然扎根立足陕北,从乡村到县城,从窑洞到矿井,继续着他的体验,这种直接的体验无疑是路遥独得独有的,也是成就他的创作的独特风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路遥是我的兄长,如果用足球作参照,我们是同龄人.路遥说,他要写一部大部头作品的抱负是源于早年岁月的一个梦.作家高建群说,一个卑微的少年站在黄土高原上眺望星空想象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飞翔的情景,那是贫困给予的馈赠.开启路遥足球视域和世界杯情结的是1982年的第十二届西班牙世界杯.那时路遥喜爱的中国球员不是左右边锋古广明和沈祥福,而是有名言“宁可被踢死,也不能被吓死”外号“坦克”的左树声.我曾描述过路遥当时看球的情形:有时候,他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有时候,又像一只暴躁的黑熊.  相似文献   

7.
一井上靖是日本当代久负盛名的作家,也是中国古代史和文化交流史研究家、日中友好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发表了许多才华横溢、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而写得最多、最成功的是他的历史小说,其中尤以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那些作品最为出色。1949年井上靖发表了处女作《猎枪》、《斗牛》,标志着其小说创作生涯的开始。《斗牛》发表后不久,他便写出了第(?)物展时,  相似文献   

8.
男儿也有泪     
破碎的借条 偶然在旧物中发现路遥手写的一张便条:“晓雷,请将写XX大楼那壹仟元稿费领出交给林达.”时间是9月19日.路遥写字条的日子离他告别时世的11月17日,相隔只有两个月,纸条上的笔迹确然已显示出他此时此刻的衰弱状态. 路遥的这笔稿费有一段来历.一家大企业要搞一次形象宣传,想请知名作家写一组文章,计划一篇文章付酬一百大洋.活动组织者十分作难,说你给一百后边再加个零.企业家牙一咬,拍板了,但组织者仍然心存忐忑,不知道路遥肯不肯屈就,竟没想到他听后咧开嘴巴嘿嘿一笑:那就捡这两个小钱.原定一周以后截稿,估计路遥会拖上十天半月,又没想到路遥第4天提前交差,而且写得极其认真,题目醒豁,行文大气,誊抄得如一贯的干净工整.  相似文献   

9.
感谢蔑视     
佚名 《西部人》2005,(2):23
一位知名作家谈起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时说,他之所以有今天,要特别感谢别人对他的蔑视。20年前,这位作家还只是一名工人,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把自己的作品念给工友们听,工友们听后都耻笑他是在胡言乱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还是经常独自一人沉浸在自己的文字世界。由于缺乏自信,他不敢向报刊投稿,也不知道该怎样投。后来,他忽然听说有一位市里的作家正在他们县开会,他带上自己的作品,敲开了作家下榻的招待所的房门。那位作家正在和人谈话,听完他的自我介绍后很不耐烦地说:“我没有时间”。他只好嗫…  相似文献   

10.
用心生活     
<正>有个年轻人梦想成为作家,但是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写,从哪里开始写。他每天坐在家中,希望灵感降临,但只是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拜访一位久仰的名作家。年轻人问他:"大师,您的作品灵感十足,读起来让人回味,让我非常敬佩!请告诉我您一天的生活,让我参考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告文学家和作家,也是壮族现代文学史上有突出成就的少数几个作家之一.他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成绩尤为突出,<英雄的十月>是华山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创作于1948年12月,它生动地报导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的战斗经过.此次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作品真实地报导了辽沈战役中塔山阻击战、锦州解放和辽西大会战的经过,表现我英勇战士辉煌战绩和高贵品质.作者用宏大的气魄,生动地描绘了闻名世界的辽沈战役的雄壮的历史图景,记叙了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展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敌人兵败如山倒的历史命运.<英雄的十月>在艺术上的特点十分鲜明,从中我们可以窥探他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潘望望 《魅力中国》2011,(8):279-279
在当代文学史上,余华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具有鲜明的先锋小说特征,后期创作回归现实主义,充满了温情和现实感。纵观余华的整个小说创作,我们可以发现他创作的前后期小说分别在内容上、叙述方式上及主题上有了较大的转变,我们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余华小说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深秋,静读《平凡的世界》,不觉想到15年前路遥羽化登仙的那一刻所带给中国文坛的剧烈震动。 路遥在42年浓缩的生命中创作出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从《惊心动魄的一幕》到《人生》,再到《平凡的世界》,终结于《早晨从中午开始》。他把生活当作是一部正剧,“只有庄严的心情,才能庄严地工作”。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4.
<正>翁旭军是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电工维修班班长,他的事迹平凡而可贵:从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一步一个台阶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成为同事眼中“搞设备”的行家能手,累计为公司创造近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他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没有陶醉其中,依然每天勤勉地工作在生产一线,静心钻研,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1921年3月,五、四运动不久,芥川龙之介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海外特派员从东京出发,开始了他四个多月的中国考察旅行.<上海游记>是作者回国以后所写的一篇游记,作品中作者通过具有普遍性的典型人物和矛盾冲突非常尖锐地反应了在那一个特定时代的中国的社会现实.芥川并没有象很多中外作家那样站出来慷慨激昂地正面批判,而是使用了讽刺、诙谐的方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也正是芥川写作技巧的高妙之处.  相似文献   

16.
井陉,这块神奇的土地曾经孕育出无数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向世人默默地倾诉着串串慷慨激昂的故事。现如今,一位农民的儿子怀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写出了一篇令人赞叹的壮歌。 他就是蔡成龙,井陉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县计划局局长。他从最基层一步一个台阶走来,用他的心血和汗水写出了一首赞歌。  相似文献   

17.
为谁写 为别人写作而不是为自己写作,为多数人写作而不是为少数人写作,已经成为路遥的最基本的写作原则. 作为一个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作家,路遥对作家的劳动及“为谁写作”这类问题有着积极而正确的理解.在他看来,从根本上讲,作家写作并不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能得到一种廉价的满足:“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  相似文献   

18.
庞进是陕西的一位重要作家.和陕西的大多作家一样,庞进严肃认真,刻苦勤奋,以文学为神圣的事业,创作了大量充满艺术魅力的散文随笔、小说等,获得了首届冰心散文奖等全国性大奖,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但在浩荡的陕西作家群中,庞进又是特立独行的,其表现为,他具有非常良好的学者的素质和功底,作品注重将思想蕴含、文化品位同精当优美的文学形式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龙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他没有惊人的语言,也没有令人眩目的光环,有的只是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始终在一步步地向着这个目标跋涉,一步步地向着这个目标攀登。这个目标就是:让农民富起来!他坚信,只有占80%的农民富起来,中国才能真正富强。  相似文献   

20.
    
<正>简介:图片上的小喇嘛拍摄于若尔盖班佑寺。记得当时我只是去拍摄巴西会议遗址,没想到遗址旁的喇嘛寺传来一阵孩童念经的声音,我的步伐开始朝那边迈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群大概六七岁的小喇嘛在专注地念经。走近一看发现了这个图片上带有一丝羞涩的小喇嘛,我给他打招呼他只是略微地笑,没有其他的语言,此刻我便拿起了相机记录了他这一刻的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