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8月26日,顺驰置业集团、软银亚洲、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了战略投资签约仪式。即将更名为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的顺驰置业集团以出让公司22.5%股份的代价,从两大基金中换得4500万美元融资。  相似文献   

2.
8月26日,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原“顺驰置业”)、软银亚洲投资基金、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在北京举行了战略投资签约仪式。软银亚洲、凯雷集团分别投资3000万美金和1500万美金,占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15%和7.5%的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顶级投资机构首次与中国房地产中介企业进行合作,海外资金第一次将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扩大到了“三级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最黄金时期”里,顺驰绝对是个耀眼的明星。一个从天津出来、其貌不扬、毫不起眼的“小伙子”,从经营二手房买卖起家,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了地产业的大鳄,成为集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中介于一身的知名房地产商。并于2004年末宣称其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100亿元人民币,在2005年销售额要达到200亿元。在顺驰的当家人孙宏斌看来,顺驰之所以有这些成功是因为他颠覆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创造了“现金——现金”的地产零库存“顺驰模式”。“顺驰模式”蜚声业界。然而,与顺驰的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不和谐和质疑之音好像也是形影不离,使得一举跻身地产销售百亿军团的顺驰,还没来得及领略一下巅峰上的无限风光,却已经险象环生,穷于应付,以至于向来面对媒体乐观高调的孙宏斌也不得不坦承“心里很不踏实”。是的,就在去年理论上的拷问之声愈来愈小的时候,顺驰自己却在狂奔的途中有些磕磕绊绊,危情初现了。什么才是顺驰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中国地产界还鲜闻顺驰的名字,两年前的顺驰集团其触角还只是天津这个它发家的海滨城市,其打动天津百姓的也许就是那座以“顺驰”冠名的顺驰立交桥了。而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到顺驰这两个字时,中国地产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现在的顺驰拥有8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年销售额达40亿元,“顺驰现象”在地产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甚至遭来了不少人的非议,中国地产大亨万科对顺驰的发展也同样颇有微词,顺驰的快速扩张,让它成为了中国地产最为注目的少数派。顺驰的步伐真的正如地产界说的那样,隐藏风险太大,迈得太快了吗?我们姑且不去讨论顺驰…  相似文献   

5.
陈健  路艳 《产权导刊》2006,(11):18-20
始于孙宏斌,终于孙宏斌。孙宏斌本来距离他的顺驰帝国只有一步之遥,如今却功败垂成。9月5日,孙宏斌把顺驰中国55%的股权卖给了香港路劲基建公司。一直挥动着“全国战略”旗帜高歌猛进的顺驰,终于垂下了高昂的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选择在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顺驰)北京“蓝调”项目重新开盘之际,新东家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集团(下称路劲)主席单伟豹首度在内地亮相。实际上,去年9月路劲宣布收购顺驰以来,单伟豹为项目运筹已多次往返苏州、北京等地;不同的是,这次亮相是正式与外界打个“照面”。  相似文献   

7.
杨育谋 《上海经济》2006,(10):36-38
2006年9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有限公司入资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协议正式签订。根据协议,路劲基建将向顺驰中国注入12.8亿元资金,入资完成后持有顺驰中国55%股权。顺驰中国原大股东孙宏斌持有40%的股权,高管层持有5%的股权。  相似文献   

8.
扑朔迷离的顺驰资产转让迷局日前终于走到尽头,中国地产业的“顺驰神话”最后以孙宏斌的彻底淡出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软银.凯雷与顺驰的合作可以看作是顿驰发展战略的变化,不管这4500万美元是不是用于房地产开发,顺驰都具备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如果现在问单伟豹在收购顺驰的过程中有什么遗憾,那他肯定会说:“晚签了几个月。”据说,在2006年5月29日国六条出台时,单伟豹一度叫停了与顺驰正在谈判的团队,“因为不知道这个政策的影响会怎样”。而现在回过头来看,他颇为遗憾:“当时应该把顺驰A、B一次性全部签下来,过后就不是那么合适的价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