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至今,多数是以新古典经济学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为基础,强调了企业的交易属性,忽视了企业的生产属性和动态发展性。文章首先论述了同质性企业理论的局限性和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现实性,然后以企业的能力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企业异质性的来源,并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提出企业异质性致使每个公司的治理问题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公司治理的机制和结构也不应有统一的标准,公司治理机制和结构的设计要体现关键资源的作用,要与企业的战略、规模等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来管理多元化。我想在这里面分清两个角色,很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一个是投资人的角色,一个是管理人的角色。从投资人的角色来说,投资多元化,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就像去买股票,你不会去买一支股票。但是在 相似文献
3.
4.
任何管理理论与实践都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不同的人性假设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人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管理科学对人性的假设主要有理性人、有限理性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几种,每一种假设都突出了人性的某一方面。比如,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提出的工作方法标准化、制定劳动定额、实行计件工资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等,至今仍是管理基础工作的基石;又如,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上提出的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参与管理,现在仍在很多企业中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人性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人假设的观点,并以此作为构建企业文化原则和方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6.
7.
企业产权及其结构产权结构是通过将组织中各种具体权利 (包括所有权、经营权、支配权、收益权、处置权 )的分配 ,形成一种框架 ,在此框架基础上 ,通过各种权利协调运作 ,发掘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潜力 ,实现价值增值。企业产权结构运作过程中必须做好三项关键性工作 :首先是确定企业中各种权利的利益主体 ,使其在产权结构中权力明晰化。对于一个既定企业 ,无论规模大小 ,其内在的权利总是客观存在的 ,关键问题是如何细分这些权利 ,界定适当的权利主体 ,使产权明晰化。对各种权利采用的具体形式和实现方式要注意分离整合、制动平衡及多样化 ;要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对于他们而言,出于谋求短期利益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作为长期持股者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抑制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要管好人,就必须认识和掌握人的特性。人性假设理论就是对人的共性规律的认识的理论。正确应用这些理论将会给企业管理带来明显的效果。人性假设理论可分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这样来描述对人的基本看法的:组织中的人是经济人,经济人上班工作除了想获取劳动报酬和经济利益之外,他们天性懒惰,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天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由此,产生了对应的两种管理方法:一种是以处罚为手段的严格的管理,一种是以奖赏为手段的温和的管理。这些管理方法或者以“蜜糖… 相似文献
10.
人才高度竞争的今天,如何加强企业与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与员工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方面。文章从员工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最终使员工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11.
人才高度竞争的今天,如何加强企业与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与员工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方面。文章从员工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最终使员工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企业通过引入专业的管理人员,弥补由于所有自身企业经营能力的缺陷。但同时,在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股东无法对管理进行完全的监督,使得管理可以利用职权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按股东利益行事。代理成本的存在降低了公司价值,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一种解决办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企业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权变的管理思想,对美国、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的企业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影响企业治理的权变因素,建立了企业治理的权变模型,提出了国有企业治理模式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形成的市场全球化,促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以赢得竞争,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出现又大大降低了跨国经营活动的交易成本,使这种配置更为便捷。据有关国家对上千户企业跨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跨国企业比本土企业存活率高50%.跨国经营越来越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形式。我国正处在这个过程的开始阶段.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