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培养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倾注情感,寓教于德,寓教于行,把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节约意识等教育融入化学的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中.  相似文献   

2.
路杰 《魅力中国》2011,(15):274-274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运动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是学生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的最好平台。只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真正体会到体育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更加重视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心和谐及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 体育课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项目的教学和课外训练,并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宏观来讲体育教学的目标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学生而言,就是通过体育课达到以下目标:(1)增强体质,即良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2)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3)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4)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地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4.
网络辅助教学在体育院校教学中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空间与内容的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情感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最主要的是掌握规律,加强引导,使德育教育有的放矢.要做到:结合课堂常规渗透德育教育;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德育教育;结合教法和教学条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互相合作、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尊重对方以及诚实、谦虚、文明礼貌等道德行为和过硬的赛场作风.  相似文献   

7.
郭红斌 《魅力中国》2012,(35):71-71
在创新教育理论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袁锦莲 《黑河学刊》2011,(8):159-160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对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管理等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统一、共性、服从和规律等,而排斥多样性、个性、选择性、主动性。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权威化教学态度、统一的教学模式和功名化教育价值观等泯灭了学生的批判精神,扼杀了创造性思维,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及"健康第一"观念的培养和引导;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仅靠学校教学渠道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都要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营造德育环境,强化德育意识,对青少年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品德教育,确保德育教育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洪远道 《发展》2013,(3):127-127
体育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学应抓住自身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使之具有其它学科教学所没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陈亚群 《魅力中国》2010,(7X):129-129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是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崔昊 《魅力中国》2014,(13):222-222
高校体育教学的最新目标应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学创新工作首先要革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具体方法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欲望和满足感、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要靠真正的教育才得以实现,对当代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融入情感的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品质。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身体运动的同时,还能够彼此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因而能够很快地反映出学生情感的变化。体育教学与情感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达到情感教育一种良好的效果,保障情感教育的顺利展开。故而,我们要加强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所产生的重要性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注重技术技能而忽视学生德育教育、身体素质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课堂纪律等.改进的对策: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课程改革应向素质教育倾斜;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转化;坚持劳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5.
<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入体育课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改对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而要培养和造就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贯彻执行国家新课程标准,就必须让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入体育课堂教学。但进入体育课堂教学以后其效果如何?作用究竟多大?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考察调研了三十八个乡镇所属的中小学,发现多媒体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成效甚微,甚至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6.
潘岸东 《魅力中国》2013,(11):280-280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嘶,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作为大、中专学生最终阶段的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体育教育需要转变认识观、教师观、教材观、器材观、课堂教学观等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饶丽 《新西部(上)》2013,(12):130-130,127
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有利于提高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保健课教学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重情感投入,消除情感障碍;重视教材建设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完善考核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齐敦禹  刘羡 《理论观察》2004,(3):120-12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进一步实施,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及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广泛探讨和研究的新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在探讨体育功能时,不得不承认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对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对高校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影响,体育在对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坚强意志及个性发展,引导他们走出校门后对社会的适应性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在高师体育教学中多手段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