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非典型化特征,概而言之,就是在我国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就业结构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具体表现为:(1)工业中过高的资本劳动比;(2)第三次产业发展十分落后;(3)城市化水平低。上述非典型化特征的出现,是我国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造成的一系列经济结构非典型化特征的总后果。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变动在较长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随着三次产业比例和份额的调整,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下降并让位于资本和技术进步,而由此引起的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之间的产业失衡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2003年经济金融概况2003年我国经济发展在战胜非典和多种自然灾害的基础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出现了新一轮经济增长期,GDP增长达到9郾1%,比上年增长8%提高了1郾1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1)投资高增长拉动。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26郾7%,比上年多增长10郾6个百分点,对整个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70%,自筹资金投资增长远高于预算内投资增长。(2)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入高增长的拉动。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高达19郾6%,增幅比上年高2郾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高增长21郾4%,同比…  相似文献   

4.
技术结构、生产率结构与产出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改革以来技术结构及生产率结构与产出结构的变动关系作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产出结构失衡的发展,是与技术结构以及综合生产率结构的失衡状态密切相关的,其基本表现是技术结构过多地向第二次产业倾斜,导致第一次产业的技术进步过于缓慢。因此,在90年代要使产业结构关系趋于协调,必须促进技术结构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投资、劳动力、技术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等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手段。整个经济的增长是以各产业部门的增长为基础的,经济增长过程实质上是各产业部门增长过程的综合结果,因此经济增长要求各产业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弹性关系、协调的比例结构。通过技术进步虽可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合理、低级化的产业结构又会阻碍经济的增长。1.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是同时正向进行的。随着国民收…  相似文献   

6.
1.经济领域存在三种明显的不协调。(1)供给和需求的不协调。表现在积累比例过高,消费比例过低,导致投资规模过大,许多投资品供不应求,而居民收入却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不强,消费品普遍供大于求。(2)速度与效益不协调。我国现今经济的总规模,按GDP计算,只占世界总量的4%,但每年所消耗的资源性产品占世界的比例为:钢铁30%,煤炭31%,水泥40%,氧化铝25%。投入与产出明显不适应。(3)经济发展目标与资源供给和环境条件的不协调。目前, 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许多重要资源捉襟见肘,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7.
投资驱动式增长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可是投资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隐患:巨额的投资贷款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投资的季节性波动和乘数效应带来的宏观经济的巨大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国投资自身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投资回报率低,效率低下、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从总体上看保持了较快较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重点建设得到加强;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物价涨势有所回落;工矿产品出口增加,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财政收入增长,储蓄存款升幅较高。但是,由于结构性、机制性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些问题同新出现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质量。主要表现在:1、以产业结构为代表的经济结构不协调从全省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上看,虽然达到14.4%的较高水平,但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协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5.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2%。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交通运输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个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今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GM(1,N)模型在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卓  孙燕东  曾晖 《技术经济》2003,22(1):F003-F003,F004
一、引言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并不断变动的 ,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因此 ,分析产业结构优化与否及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利用灰色理论方法 ,以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为控制目标 ,三次产业劳动力和投资量为控制变量 ,建立GM(1,3)模型 ,并利用GM (1,3)模型对鸡西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的建议 ,为鸡西市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协调稳定的发展,这为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我国三次产业间结构失衡,各产业内部结构性问题较多.本文建议,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本质要求,继续发展现代农业部门,调整内部产业结构;正确定位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协调工业内部结构的关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2004年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判断。1郾总体形势。受新的内在增长机制明显增强及政府适当调整政策的影响,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GDP增长不低于8%,但也不会超过9%,估计与2003年持平。2郾消费需求将会呈现强劲的回升趋势。这可能是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征。预计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郾5%,实际增长10%左右。3郾投资增幅将有所调整,但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水平。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8%,超过GDP增幅1倍。4郾出口增长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出口增长由2003年的30%回落到15%左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但仍存在许多结构不协调和产业低度化的问题,影响了产业升级。正确地设计了产业升级的方向,将成功地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增长。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应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然后在协调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赶超型"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在数量方面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经济结构却出现了严重失衡,其中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三者的失衡导致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经济增长效率的下降,经济结构失衡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供给结构改善等政策将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乾  孙诚 《经济与管理》2012,(2):16-18,23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内外失衡的问题。内部失衡以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为主要特征,储蓄和投资出现失衡,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外部失衡表现为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国内外失衡既有财税分配体制与汇率政策等制度原因,又有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等经济结构原因。为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政策,增强汇率弹性和本外币政策的相互协调,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我国2004—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征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特点,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不同行业的流入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我国的第二产业,并且流向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匹配了目前我国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产业分布与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形成巨大冲击的根源都在于三驾马车的失衡。而粗放型发展方式、货币需求的约束、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投资比例过大、消费比例过小、储蓄率偏高的深层原因。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较快增长,必须建立适合全民的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投向,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王林辉  袁礼 《财经研究》2012,(11):38-48
技术进步向来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焦点,但文献普遍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和要素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其中产业技术进步方向更是本领域的研究空白。文章通过CES生产函数,采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测算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并考察技术进步偏态下要素结构变迁及其对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各产业技术进步都呈偏向特征,要素禀赋不同引致技术进步方向呈阶段性变化趋势和产业差异,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资本和劳动偏向交替变化特征不同,技术进步总体呈现劳动偏向性。(2)产业要素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动力来源差异明显,其中产业资本投资结构变动更多源于投资效益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动则主要来自投入效益和产业结构的共同作用。(3)将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结构对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交互作用分解后发现,各产业资本与劳动相对边际生产率都在下降,这主要归因于要素结构效应的下降,且除金融业外,其他产业技术进步偏向性都具有提升资本与劳动相对边际生产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抓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促进新兴支柱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重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经济理论、国际经验和我国多年的实践都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强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表现方式,结构的调整升级产生一批高增长性的支柱行业,才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较快增长。2、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用产值结构衡量,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15%左右,达到了完成工业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理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协调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 ,但仍存在许多结构不协调和产业低度化的问题 ,影响了产业升级。如何处理好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协调化的关系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就此问题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