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丽 《中国外资》2011,(24):216-21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保证。正是由于理论与实践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不但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我党制定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是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思想武器。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晓敏 《金卡工程》2010,14(3):339-339
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理论上有其确切的内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架构了一座桥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广于人民,应用于人民,实践于人民并促进人民真信、真学、真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重要的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完成的好不好,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得好。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只有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贴近人们关心的问题,贴近人们接受思想教育的思想特点,贴近群众的语言,大众化的任务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王悦平 《金卡工程》2010,14(6):343-34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念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七大以来,国内理论界围绕“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问题开展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大众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刘晓霖 《中国外资》2013,(10):286-286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必然要求,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相适应,它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路强 《中国外资》2013,(8):286-286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认识世界又是据以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指导思想,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的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吴春晖 《金卡工程》2010,14(9):1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取得的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统一起来,指明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理论的自身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深入理解、把握这一新概括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汪兴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概括、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揭示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唯一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认真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六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六十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不断摸索探求与发展的历程,并且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华精神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展开的必然理论诉求,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社会意识,在新阶段新时期有了新发展.实践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一步融合的理念,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共同富裕、人民民主、文化意识自觉和社会和谐等思想,是中华精神在当代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关于和谐社会,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思想资源,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思想资源更多地蕴涵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邓小平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今天当我们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候,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乌兰夫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工作思想,并在实际领导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升华,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丰富了内容,为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现实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准则,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人民群众当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主体,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最高价值评价标准,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本、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又注重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该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认同和价值认同,最终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握一个主题,即讲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要贯穿一条主线,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突出一个重点,即着重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避免"两张皮"、面面俱到和教条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体系、制度三部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了有了新的飞跃。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一个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追求和愿望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具体的实际,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而实践证明坚持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