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位相适、按劳取酬,也就是充分就业。“十一五”时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源,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支撑,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研究和思考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方法和措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玉洁  李翔 《中国市场》2010,(13):58-5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所谓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队伍急剧扩大,就业无法稳定,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成为困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来,中央政治部门就当前我国就业情况,全面实施就业政策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且分析和介绍了多策并举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与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发展格局,明确就业工作目标和要求,给新时代就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我们需要全面学习和领悟,进一步强化对就业政策的学习力度,提升实施就业政策学习的直觉性和领域性,加强就业管理,扩充就业规模,及时处理就业困难问题,引导就业目标顺利实现。文章进一步阐述和分析多策并举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李艳娟 《中国市场》2011,(5):124-125
当前地方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途径需要拓展。因此,保障地方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率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新形势下地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策略,旨在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6.
7.
陶敏  沈冬军 《现代商业》2008,(5):277-277
失地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是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需要解决问题.本文运用法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通过赋予失地农民市民权来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思路,并从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来具体探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对社会充分就业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就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在解决就业问题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本文从国内与国际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并且试着构建了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所起作用的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而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之一。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分别从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以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运用社会学的一些理论,包括社会运行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组织管理形式、文化失调理论等,论述了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晓红 《消费导刊》2012,(8):196-197
我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导致很多农民失去土地。由于制度安排缺陷、社会保障缺失及农民竞争力不足等原因,致使农民失业问题严重。因此,应采取健全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等措施来解决农民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商业研究》2006,(23):51-53
目前,我国农民就业仍然处于不充分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延缓了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程,甚至也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实践证明,农业内部挖潜、大中城市的吸纳效应、国际劳务输出等模式是促进农民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目前的一个客观事实。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而三者紧密配合,良性互动,形成完善的就业体制与保障体系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丹红 《商业时代》2008,(13):102-104
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促进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省为例,运用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培训助力失地农民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波 《北方经贸》2010,(4):44-45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失地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对其进行就业培训成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关键。而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有着特殊的背景、状态和目的,远程教育发展势头迅猛,较传统院校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解决失地农民培训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最近,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制定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为失地农民建起了“双保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泰安市与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着失地农民增多的难题,尤其是地处城区的泰山区,一个个城中村成了社会难题。为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泰山区对失地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已有4000余名失地农民通过免费培训有了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政府用地规模在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失去耕种土地的农民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由于他们自身和外界的种种原因,在失去土地后,如何维持生计,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将对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展开探讨,寻求一条适合京郊失地农民就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后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没能完全实现职业的转变。因此,如何做到农民失地不失业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提高失地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宋珏遐 《现代商业》2012,(3):272-273
截至2009年底,中国城镇人口为6.22亿人,城市化率达到了46.6%。接近二分之一的城市化并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工业化协调发展,过多的转型期问题使政府头疼不已。其中最为明显和典型的即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就业二元化问题。而这其中更为急迫的是失地农民的离农。本文作者将从失地农民的入手,详细阐述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特别是原有城乡二元化体制下造成的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就业差异,并针对现状对就业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促进就业国际趋势,指出构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关键在于激活社区就业弱势群体.然后以增权理论分析社区就业弱势群体的去权过程、失权现象,进而提出从外力推动、自身主动以及群体和社区互动的三种增权模式实现"共建共享"的充分就业社区.  相似文献   

20.
丁文 《商》2014,(7):220-220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耕地逐渐被征用,并且占地趋势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失地农民的大量增加,许多农民被迫离开长期生存的土地,依靠微薄的补助款度日,生活困苦。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农民依靠土地开展生产,失去了土地等于失业。本文以失地农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改善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困境,探索出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