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回顾我国近20年的经济改革发展史,毫无疑问以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苏南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谁也不能够否认它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示范效应。而当以集体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苏南模式”与以个私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在进行着热闹的较量时,无论是从舆论的观点,还是苏南各地方政府发“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似乎“苏南模式”的势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各界人士纷纷认为“乡镇企业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退,苏南模式已经终结”。  相似文献   

2.
东部模式对西部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国沿海的江浙一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最为典型的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苏南模式中,地方政府充当企业投资者、创办者的重要角色,事实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但是国内经济界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模式本身的范围,过去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模式压温州模式,现在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模式批苏南模式,我们认为,比较这两种模式不要夹入政治标准,不要简单地以公有还是私有作为证券标准,应该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东部发展模式中.上海以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以及国家巨额投资和政策支持.成为无可争议的“龙头”.而小型区域经济(或称县域经济)最为典型的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苏南模式中.地方政府充当企业投资者,创办者的重要角色。“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使政府事实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苏南模式"的神话 苏南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县(市).这里的乡镇企业曾因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占尽风光,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与浙江温州地区以个体经济与股份制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很不相同.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就有了人们常说的内涵各不相同的"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较之备受争议的"温州模式",打破了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又继续高扬着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旗帜的"苏南模式",在改革前期曾经获得了更多的青睐和说法.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其合适的发展机制。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涵义:以浦东开发开放为特征的上海经济模式;以“温州模式”为特征的浙江民营经济模式;以“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江苏发展模式;这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突破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使经济圈内富有效率地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杨焕春 《北方经济》2006,(12):15-16
一、概述 以“温州模式”为基本特征的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是过去20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温州模式”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和平民化特征,有人说,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乡土”经济和“民本”经济。事实上,“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已成为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8.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良 《浙江经济》2006,(18):36-37
如果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不加快重树自身优势,三种模式发展的终极趋势,很可能苏南模式终将替代温州和珠江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苏南、温州、珠江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20年来,各地总结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大约不下1O种之多。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闽南模式(有人又区分为晋江模式、泉州模式)、沪郊模式、湛江模式、浦东模式等等。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几乎是人所共知三大区域经济模式,也是始终相提并论,争论最多,流传甚广的三大模式。三种模式所涵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的一些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政府、市场及资本3个因素,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这3大成功模式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理论思考,为我国其它区域发展经济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 1985年7月,我们地委、行署组织县级领导干部赴外地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耿车模式进行了全面学习考察。温州、苏南、耿车模式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独创的新鲜经验。温州模式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见长,工商结合.以商促工;苏南模式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的优越性,以“集体冒尖、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工农结合,以工补农,以工建农;耿车模式则吸收了上述两个模式的优点,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方面闯出了一条路子.它们的经验,对我们启发很大.  相似文献   

12.
“新苏南模式”与“新温州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东梅 《特区经济》2009,(11):45-47
本文通过对"新苏南模式"与"新温州模式"的对比研究,针对目前苏州模式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苏州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苏州在经济转型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经济制度不是与文化无关的“纯经济”的制度,任何经济制度都是在文化中存在与发展的。费孝通(1986)早已经认识到,温州模式不同于苏南模式缘于文化的不同。费孝通说,苏南的历史传统是农工相辅、男耕女织,可以说是“牛郎织女”;而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却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花、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的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乡,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乡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相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在这两种不同的老根基上,苏南长出来的是社队工业和后来兴起的乡镇工业,浙南冒出来的是家庭工业和加工专业市场。苏南是从农副业出工业,以工补农;浙南是从商贩业出工业,以工扩商。  相似文献   

14.
苏南、温州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有两种经济发展模式曾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讨论和模仿,即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时至今日,温习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有意义的。一严格地说,苏南模式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江苏南部地区在集体副业的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些“社队企业”就是后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苏南模式”的主角———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前身和基础。因此,“苏南模式”最初的含义,是指苏南地区农民集体办工业、发展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农村经济现象。而在…  相似文献   

15.
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创造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不承认苏南模式的存在或否定苏南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苏南模式与温州、珠江等模式一样,都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进入新世纪,为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国际环境,苏南模式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温州模式"的概念、特点近20多年来,中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最为独特、最具争议的区域工业化模式之一是"温州模式"。有学者称"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那温州模式究竟是怎样  相似文献   

17.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论:对我国经济地方化与市场化的一般性评注。本文主要考察我国的诸种经济发展模式,着重关注“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以这些模式为切入点,本文将从侧面(而非正面)证实两个判断。判断之一为:经济领域的“地方化”现象要被“市场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苏州、温州经济增长模式中政府作用的对比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宗永建 《特区经济》2005,(9):120-121
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温州模式和以苏州乡镇企业经济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曾经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典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温州模式遭遇增长瓶颈,从苏南模式蜕变成的以利用外资为特色的新苏州模式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两者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不同定位,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学界普遍公认的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么几种,诸如初始阶段以通过发展乡镇集体企业进行非农化改造为特征的“苏南模式”,以主要依托外力发展“三资企业”为主体的“珠三角模式”,以注重发展个私民营经济、实行市场化调节为主体的“温台模式”。就慈溪来说,慈溪的发展路径或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个性,属于“宁波模式”,即称之为“多种所有制共生共荣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有自身的特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笔者认为在外部环境不断变  相似文献   

20.
由企业外迁引起的对"温州模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温州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时间里,温州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速度、水平和活力三项指标曾高居全国前列,拥有"中国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包装城"等19个"国"字规模的产业.温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快速、制度创新活跃的一块热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在全国名列前茅,率先以市场化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