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wo previously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s by the Brazilian economist Celso Furtado (1920–2004). Following a brief outline of his life and ideas, the arguments in the two papers are examin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context and place in Furtado’s evolving body of work. These two papers represent a crucial turning point in Furtado’s thinking, highlighting his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under)development and laying the basis for four books that he would publish in rapid sequence. We stress Furtado’s growing scepticism with the prospects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global convergence, and his attempt to reimagine the meaning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otential paths to development by peripheral countries. Furtado’s approach to global capitalism in these two papers shed an even more critical light on its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than his better-known works from the 1950s. Finally, th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of his ideas is illustrated by reference to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rrent heterodox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
孙蓉 《经济与管理》2010,24(4):40-42,60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中国文化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样化的变革中,广告"创新"成为当今广告中的创意启示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本土广告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有些广告却没有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层涵义,没有理解文化元素符号的使用意义,使得很好的创意被大众唾弃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Inadequacy of technology is a child of structuralism; the conceptof a 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NSI) is a child of evolutionarytheory. A dialogue between these concepts can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building NSIs at the periphery.Celso Furtado explains the structural roots of modernisation–marginalisationpolarisation and how the orientation of technology of underdevelopedcountries is embedded in income concentration. The formationof welfare states at the periphery provides NSIs with a new‘focusing device’, helping to break the marginalisationside of the process. The combined formation of NSIs and welfaresystems is an institutional response to modernisation–marginalisationpolarisation.  相似文献   

4.
奥运创意经济引领创意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根本上看,奥运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奥运创意经济是以创意为核心,以体验为基础,以注意力为目标的文化产业,是依托当代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文化实践方式。奥运本身是一个机遇,会给创意产业带来发展,最终给城市带来效应。基于我国创意城市发展的低水平,当前重要的是要抓住北京奥运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奥运创意经济,促进我国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海利  张剑  郑晏如 《技术经济》2011,30(3):41-45,86
对员工创造力的概念、测评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与探讨了现今员工创造力研究领域中员工创造力概念、测评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对专业性(不同的专业知识、岗位差异)缺乏考虑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具有专业性维度的员工创造力概念。  相似文献   

6.
李伟 《经济经纬》2006,(3):82-85
中小企业在一国的经济增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创业力则是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创业力是指企业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成功创业的能力或力量。创业力的构成包括三部分:创业者的价值观、创业行为能力和创业资源条件。建立企业创业文化、提高创业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创新机制、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是提升企业创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造力理论,对团队创造力进行了向例与变例、过程与结果的二维度、两阶段划分,分析了其对主流、新流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来自278份有效调研问卷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向例团队创造力两阶段均正向促进主流创新绩效,结果阶段抑制新流创新绩效;变例团队创造力两阶段均正向促进新流创新绩效,结果阶段抑制主流创新绩效;向例(变例)团队创造力创造结果阶段在创造过程阶段与主流(新流)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向例(变例)团队创造力创造结果阶段在创造过程阶段与新流(主流)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审美文化: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卫华  纪光欣 《经济经纬》2004,42(6):102-104
企业审美文化是具有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的企业文化形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人们审美创造的一种形式,企业美属于社会美的一种形态,审美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且伴随着当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审美文化成为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自觉加强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成为当代企业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前进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前进方向。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问卷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回归方法,探索了员工创造力与绩效结果(员工总体绩效)和情感结果(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的相关关系,检验了创造性角色认同和创造性努力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创造力与员工总体绩效、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创造性角色认同在员工创造力与员工总体绩效、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员工的创造性努力在员工创造力与创造性角色认同之间起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晔 《经济与管理》2004,18(5):20-22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入我国的企业管理中。虽然这些模式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很多企业都将企业文化当成了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使得企业文化的建设出现了一些误区。研究和探讨企业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景保峰 《技术经济》2015,34(3):27-32
运用山西企业的配对样本数据,考察了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内在动机和心理可得性的双重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在动机和心理可得性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管理和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逃脱不了文化环境,也无法回避文化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出现了多种文化复归现象。面对着管理文化的深刻演变和发展趋势,许多有识之士再一次把目光运转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为新世纪管理文化的生长提供思想资源,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可以为解决现代管理面对的许多重大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欧人 《经济经纬》2004,(5):27-29
区域经济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地域文化叉影响和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振兴地方经济、繁荣文化无疑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态文化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文章在反省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从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文化建设以及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改造与利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目前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理解未能适应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在主体、客体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局限性,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我们必须重塑“以人为本”的前提假定,建构“超越自我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在主客体观和价值观方面都将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昊宇 《经济管理》2006,(22):74-77
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发展与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探讨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葛米娜  范钧  彭聪 《技术经济》2017,36(4):46-52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情绪体验作为中介变量,从用户心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用户在线参与服务创新推动自身创造力提升的内在驱动机制,并构建了创新氛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对用户创造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对307位有过或经常参与企业虚拟社区在线创新活动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用户在线参与企业虚拟社区服务创新过程中,宽松、自由、互动和充分授权的创新氛围对激发用户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获得参与的积极情绪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对用户创造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相辅相成,是企业最巨大的无形资产。在竞争激励的商海当中,企业从自己的专营领域出发,突出自身优势,建立起自己独有的文化和品牌策略,是推广企业产品、扩大企业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核心手段。以电力企业的文化品牌建设为立足点,通过对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兴电力局、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等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对于拓宽企业的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