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资本外逃现象在我国悄然发生,在大量外资涌入我国的同时,又有相当规摸的国内资本通过各种非正常的、隐蔽的渠道流向国外,东南亚金融危机则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只不过上世纪90年代大量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入以及过渡性外逃资本的回流弥补了我国的资本外逃“黑洞”。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现阶段资本外逃的新特点作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资本外逃出现的这些新特点对现阶段我国应采取的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现阶段资本外逃的新特点作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资本外逃出现的这些新特点对现阶段我国应采取的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据专家分析,中国自1985年以来的资本外逃占外债增长比例超过50%,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委内瑞拉、墨西哥与阿根廷的第4大资本外逃国。换言之,在中国政府大量向国外举债的同时,却有相当数量的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失,也许是永久性地“消失”在国外。  相似文献   

7.
触目惊心的数字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995年中国已是世界第八大资本输出国,除了政府批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以外,存在着大量灰色的资本外逃,从1993年至1996年,每年的资本外逃数额均在10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从统计数字来看,我国自1994年起已连续6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然而,就在外来资本源源不断涌入我国的同时,国内资本也在加速实现外逃。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委内瑞拉、墨西哥、俄罗斯和阿根廷的世界第五大资本外逃国——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资本外逃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资本外逃作为一种隐性金融活动,会对一国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源头,并深入研究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外逃的渠道,对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骁 《企业导报》2011,(7):10-11
资本外逃涉及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本文采用世界银行的间接法测算了我国2001~2009年间季度外逃数额;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货币供应量(M2)变动率、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汇率变动率(EX)、上证综指变动率(SZ)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动率中提取代表经济稳定的主成分,然后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定量分析了我国资本外逃与经济稳定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状态的变化能更好地解释资本外逃的发生;而资本外对宏观经济稳定状态虽有一定冲击,但是解释力较低。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中旬,就在广州第三届中博会召开前夕,一批声名显赫的风险投资家和大律师聚会北京,闭门讨论了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等6部委2006年8月8日颁布,并于9月8日生效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此前有分析家指出,在这样一个政策调整的敏感时期,肯定会有一帮风险投资的活跃分子"深感不安".他们在"收回筹码,等待着踏上另一块舢板--外资并购政策的细则".  相似文献   

12.
13.
1872年8月12日,30名穿着长袍马褂,拖着辫子的中国少年在上海港登上一艘邮船,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当他们以“中国第一批留学生”首次出现在美国城市的街道上时,许多美国人对着他们大叫:“看,中国女孩!”  相似文献   

14.
15.
资本外逃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会给一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和损失。基于此,论文梳理了资本外逃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资本外逃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本外逃的政策选择,为一国在治理资本外逃时提供了政策选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国企业信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作为改善市场经济软环境的"润滑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是支撑市场经济的"基石".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社会信用发育不够健全,企业信用缺失现象日渐凸现,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企业完善提高的瓶颈,企业信用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保险理赔工作,是保险业保障本质的具体体现,保险理赔问题是制约我国现阶段保险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首先界定了保险理赔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保险理赔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了保险理赔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最终给出了改进我国保险理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本外逃猖獗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结为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缺陷,其更深层的原因来自经济制度的约束,是各种经济制度的僵滞、制度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缺口,以及制度经济功能的严重扭曲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