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合并"为手机广播带来发展契机.随着3G时代到来,给广播带来了春天般明媚的阳光.手机广播是一个新的传媒服务产业,是借助手机运营商提供的技术支持,组建广播与用户终端的连接,通过手机拨号实现广播随时随地收听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赵迎春 《活力》2010,(8):327-327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初露端倪。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  相似文献   

3.
刘爱惠 《活力》2009,(11):106-106
一、国内手机广播发展基本情况 从目前国内手机广播实现的技术途径来看.大体有两种:一种广电系统推行的由总局力推的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和以北京电台为代表的DAB(数字音频广播);另一种是搭载通讯运营商网络IVR(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和WAP(无线应用协议的简称.也就是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第一种模式的DAB作为地方电台发展项目.现在看投入和风险较大.建网投入大。第二种模式中,采用IVR技术开展手机广播有吉林电台、上海文广、黑龙江电台到年底相继停办.原因都是资费过高。采用WAP技术开展手机广播的。  相似文献   

4.
李越峰 《活力》2010,(12):255-255
手机台是通过无线互联网在手机终端发布多媒体新闻信息,并提供多种个性化资讯服务的新型移动媒体,是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并行的第五媒体。手机台的功能包含了所有传统媒体的表现功能.现行的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杂志和手机短信只是手机台功能的表现形式,绝不能作为第五媒体的代称。  相似文献   

5.
杨潇 《活力》2012,(8):210-210,230
网络媒体.这一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手机、邮件、博客、论坛……拥有了新技术和新工具,网民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6.
谷辰丰  宋普恩 《活力》2010,(10):217-217
手机短信是一种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传播,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被誉为“第五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手机的短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传播的一项新技术。本文通过手机短信的现状、兴起、功能、带来的经济等方面深入的探讨手机短信传播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其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国内手机广播发展基本情况 从目前国内手机广播实现的技术途径来看,大体有两种:一种广电系统推行的由总局力推的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和以北京电台为代表的DAB(数字音频广播);另一种是搭载通讯运营商网络IVR(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和WAP(无线应用协议的简称,也就是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  相似文献   

8.
季芳 《现代企业》2012,(10):57-58
随着3G技术的推广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推陈出新,手机广告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广告形式之一。在广告日益强调"精准营销"和"有效到达"的大背景下,手机广告的覆盖面更广,主动性强,形式多样,资源整合能力强,以及定位精确、受众广泛等优势日益凸显。手机媒体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广告媒体联手创造出的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网站等新兴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9.
牟维宁 《活力》2014,(23):48-48
当下,广播媒体发展已进入移动互联收听时代,用手机听广播成为潮流。在受众对媒体接触呈现碎片化、移动化的大趋势下,传统广播新闻节目该何去何从?怎样进行变革,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目前,各地广播传媒机构都在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国内多家转型成功媒体经验,我认为,必须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到“四个改变”,打造与移动互联高度融合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0.
胡伟琦  朱天娇 《活力》2011,(2):120-120
在传媒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广播媒体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行业竞争.而是更加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三大媒体的战争仍在不断地激烈地上演,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等也在以其新进者的无畏和对新兴人群的吸引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对三大传统媒体的生存提出了挑战。随着媒体经营者的市场经济意识、社会互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现在是“媒体的品牌运作时代”。对于广播频率运营者来说,品牌就是一个支点,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新媒体?一般来讲,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相似文献   

12.
广播作为一种电子媒体,每个领域最新的研究发明都会对它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比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短信等,这些手段的使用,使得广播节目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辐射范围更广、听众与主持人的互动更频繁。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微信作为一个新型传播媒介,因其具有很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而迅速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尤其是广播与微信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必然联系,如果能充分挖掘二者的优势和共性,将它们有机的结合,不仅可以扩大广播的影响力,还可争取更多的受众群体,为广播赢得未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多媒体"融合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数字语言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打破传统分工格局走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媒体、跨行业合作随处可见。"多媒体融合"成为信息社会新的生存法则。网络媒体的出现更加剧了媒体之间整合、融合的速度。而随着跨媒介、跨行业融合的加剧,许多新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也应运而生,什么电话广播、网络电视、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等,名目繁多。  相似文献   

14.
李宏巍 《活力》2013,(12):104-104
近些年来,以网络和手机短信等为中心的新媒体的高速成长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的深刻性和丰富性都还有待我们深入思考,但它所带来的现实的冲击和变化不容忽视。对于具有产生时间较为长久的广播来说,新媒体的冲击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体在冲击传统媒体广播的同时,也为广播提供了新的延伸和拓展的巨大可能。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新闻进行分析、解读,旨在为之提供相应的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章伯堂 《秘书》2014,(2):3-5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运用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今天我们经常用来传播和交流信息的门户网站、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都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一年,是各大手机厂商大显身手的一年,手机市场产销两旺。其中,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大品牌推出的众多手机新品,占据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这对消费者来说,带来的是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便宜的价格,而就众多厂商而言,则意味着面临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压力...  相似文献   

17.
水货手机:"水"有多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欲壑难填的利益驱使下,高额暴利永远是商家追求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手机市场中,手机销售商的眼球紧紧盯在利润上,只要能获得利润,诚信、道德都不值得一提;水贷手机(注解1)因为能够为商家带来滚滚财源而源源不断地涌入手机市场,可最终受害的却是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快速普及的消费品,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手机的拥有量已超过4亿部,而且还在成几何级数增长。但是,手机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质量投诉却面临着”高烧”不退的尴尬。据中消协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受理手机投诉77945件,占总投诉量的11.7%,投诉量净增11.1%。投诉主要集中在手机质量问题、手机维修服务不满意、“三包”承诺不落实等方面。特别是售后服务问题多多,更是投诉的焦点。虽然手机“三包”规定已出台四年多,对规范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三包”规定还有不够完善,其中某些条款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有些脱节,成为个别厂商逃避责任的借口。  相似文献   

19.
德国研究人员近日在对三星GataxyNexus的测试中发现,在进行冷冻之后,可以绕过加密措施获取手机中的数据。 当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也意味着智能手机的风险正在加倍。—部手机的丢失带来的很有可能是“蝴蝶效应”般的影响。为此,除了安装手机安全软件,各类手机解锁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现在就一起来盘点下各种奇葩有趣的手机解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吴志良 《现代企业》2013,(10):52-53
媒体的现代化、综合化、新型化、全球化,是当今媒体生存和发展之道,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适时提出了“打造现代传媒综合体”的发展理念,力图通过整合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以及平面媒体等资源和渠道,建立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新闻资讯、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的复合型媒体。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基本元素——人。如何用一双慧眼从芸芸众生中发现人才,如何用有效的手段引进适合现代传媒综合体的优秀人才,如何培养这些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所用,成为放在我们人事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