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也是货币政策效应发挥的基本通道。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这使得1997年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这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1998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货币政策的传导是建立在特定制度安排与经济金融环境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反应不灵与货币政策实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完善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梗阻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由于日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货币政策的外生性增强、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下降等现象。因此,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应将单一目标改变为多重目标,调整中介指标,选择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的政策工具,考虑股票市场因素。此外,还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货币市场,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和有效。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开始启用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强化金融的间接调控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才刚刚启动,尚面临着诸多困难,而且,目前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模式选择问题尚未统一。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一、我国失行公开市场业务面临的困难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市场金融程度不断提升,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岳阳市国债发行状况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国债发行对货币政策执行效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区域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正负效应,提出了调整国债结构、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推进国债市场建设等措施,以促进国债市场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1998年到2007年相关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大小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其组合在发挥货币政策内部传导作用上是中长期有效的。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中央银行有必要继续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导、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和利率调控相配合的“三位一体”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建设,并配套实施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顺差,近年来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大大降低。本文从货币政策工具、中介指标以及传导机制等方面分析分析了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外汇制度改革,完善强制结汇制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1981年我国重新走上负债经济道路以来,国债市场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中央银行是国债市场的组织者管理者,专业银行是国债市场不可缺少的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因此,银行是保证国债市场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一、加快中央银行改革步伐,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强化金融宏观调控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一直是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尽管由于投资于国债的均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各专业银行和综合性银行持有国债的数量有限,公开市场业务还在起步和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但贷款使用效率偏低,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面临来自商业银行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障碍;利率下调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债券发行成本,促进了储蓄分流,但储蓄、投资的利率弹性不大;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一个筹资场所,功能不全,货币政策传导作用有限;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有管制的市场,人民币汇率“管理有余、浮动不足”,汇率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四个层面存在着障碍,极大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货币政策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有银行和企业制度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更有社会环境不完善和政策环境不配套的因素。因此,要消除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必须着眼于完善货币政策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市场,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由于金融体系是连接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桥梁,金融脱媒必然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在使用我国1978—2011年的季度数据构造金融脱媒指标,分别基于利率传导渠道和银行贷款传导渠道,对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是:金融脱媒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效果,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的效果,金融脱媒的增强对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总体呈现一定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机构改革等都有了新的突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央行对货币政策中问传导变量的调控渐趋成熟,稳健货币政策的“微调”成效显著,金融宏观调控的成果得到了巩固。今后,应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强化货币政策与监管的协调,增强金融机构的政策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取得了如下较好的政策效应:央行的政策目标偏好被公众所了解,有助于稳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了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政策的可预测性;提高了央行的威信。不过,由于央行沟通还不够充分。其沟通应有的政策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央行的沟通,以有效引导公众与市场预期,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程璐 《西部金融》2012,(6):90-92
支农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传导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手段。人民银行自开办支农再贷款业务以来,对调整经济结构、引导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就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获得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和强化自身的责任感,越来越重视与公众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决策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信息沟通。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所处的体制和环境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信息沟通的不同策略。这种差异化的信息沟通方法,既是中央银行对信息沟通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的考虑,也是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我国中央银行应注重信息沟通的制度化建设,制定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沟通策略,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创新更加有效的信息沟通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取得了如下较好的政策效应:央行的政策目标偏好被公众所了解,有助于稳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了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政策的可预测性;提高了央行的威信。不过,由于央行沟通还不够充分,其沟通应有的政策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央行的沟通,以有效引导公众与市场预期,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逐渐融为一体。作为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调节的两大有力工具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利率与汇率在运用与传导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较强的联动制约关系。一般而言,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更加显著,特别是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汇率对利率的变动也越来越敏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利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产生了变化。近年来,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关系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理论界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