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区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由于省域间农业资源禀赋及投入的不同,农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系统综合目标的评价模型对中部六省农业外贸竞争力做出评价,通过分析找出中部六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中部六省提升农业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是驱动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采用DEA模型,将中部六省的区域创新系统分为两个阶段—创新投入转换为创新成果和创新成果转换为经济产出,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创新绩效排序第一是安徽省,在第二阶段和综合阶段创新绩效排序第一是湖南省。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为提高中部六省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国琴 《商业时代》2007,(20):102-103
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重要趋势之一,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宏观、微观动机和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垂直合作模式和网络化合作模式,阐明了其合作开发战略措施,以期为中部崛起中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科技教育、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差异以及资源环境5个方面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状况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和江西.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以金融中心的示范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带动中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部建设一个区域金融中心已达成共识,金融中心的选址需要严格的研究与论证。本文借鉴城市竞争力理论,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各个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并进行了排序。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从单个指标还是综合排名来看,武汉在中部区域中的优势最为明显,因而是最适合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胡心宇  陕勇 《中国市场》2014,(23):75-81
运用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国际投资依存度、生产开放度等指标,对1990到2012年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表明中部六省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而在外资依存度方面中部六省目前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中部六省内部看,经济开放度发展不平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部六省的综合经济开放度,结果表明江西综合对外开放度程度最高,而河南最低。  相似文献   

7.
李震 《北方经贸》2014,(5):82-84
我国不同区域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研究区域信息化具有现实意义。在分析信息化对区域发展作用基础上,用网络基础、网络环境和网络应用三方面的实际数据说明中部六省信息化发展现状。最后得出结论:中部六省的信息化网络发展比较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但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8.
吴俊红 《现代商业》2013,(5):183-184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河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并从金融业的规模、银行业竞争力、证券业竞争力、保险业竞争力和农村金融产业发展水平五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配以相应权数构建金融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中部六省金融业竞争力进行排序和测算,得出河南省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排在第二位,处于竞争力较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金融结构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我国中部六省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而且各省存在一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的差异。文章认为,为促进中部六省经济协调发展,可以考虑在中部地区建立区域证券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有塌陷之危.因此,我国提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并制订了具体的规划和措施.促进中部崛起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其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促进中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部六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从宏观环境、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展潜力五个方面选取了19个指标,对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媛媛  刘晔 《现代商业》2022,(10):91-93
本文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程度的评判准则,并构建相应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部六省高质量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和时间的对比研究.研究结论表明:2009年~2019年,中部六省的综合发展水平同步上升趋势,但仍存在部分维度或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增强中部六省...  相似文献   

12.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破解区域发展不均衡难题,是"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施政的重点之一.山西作为中部六省中唯一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省份,如何在中部崛起战略指导下,科学谋划和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掌握主动、加快发展,是建设新山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亟需系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的实证研究:2000-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等指标体系,对2000-2007年中部六省的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中部六省的的对外开放度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与全国相比依然处于非常低的发展水平。中部六省外资依存度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外贸依存度与全国相比依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处于很低的水平,说明中部六省的对外贸易在对外开放中的贡献非常低。基于省际的发展来看,中部六省对外开放也不均衡,六省中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度最高,河南省最低。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研究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多方面考察了影响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作为原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中部六省在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效率和产出效率方面存在的地域差距,对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对比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品牌》2013,(6):4-7
发改委杜鹰:中部六省发展速度已连续五年超过东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做客人民网,畅谈"中部崛起"话题。杜鹰透露,七年来中部崛起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中部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部六省发展速度已连续五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杜鹰介绍,这七年崛起的效果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倩 《中国商论》2023,(23):74-78
本文以我国中部六省经济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六省数字经济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中部六省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五大子维度具有显著的指标异质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等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在统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战略的提出使得中部地区六省逐步走出"塌陷"的尴尬境地。江西作为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地区发展的共同腹地,准备把握自己在"中部崛起"中的定位,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利用"中部崛起"这个有利的时机,努力构建和谐江西,实现江西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谭速  胡晓 《中国市场》2008,(23):108-109
承接服务外包效率是衡量各地区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优化和对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定量的角度运用DEA模型来研究中部六省在承接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发展水平和优化成效,探讨六省在产业转移中如何通过服务外包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9.
雷靖雯 《现代商业》2022,(10):84-87
本文基于国外和国内学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标准,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对外开放四个方面构建了中部六省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下设12个二级指标.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进行比较显示:2013年~2018年中部六省营商环境逐年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卓有成效,并且中部六省在4个...  相似文献   

20.
胡春晓  翁贞林 《商业研究》2006,(20):111-114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条工农关系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制约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因素基础上,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化,走协调发展的新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