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翔实的数据,从国际产业转移形势,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现状及劳动力方面出发论述了山东半岛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并指出山东半岛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创新力不足,管理水平低及新技术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压力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山东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应做出的战略选择,最后指出制定制造业区域规划,发展山东制造业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好的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山东半岛产业竞争力、带动山东加工制造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产业选择、基本思想及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相似文献   

3.
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山东半岛产业竞争力、带动山东加工制造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产业选择、基本思想及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所谓产业集群,就是与某一产业的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企业聚集于地理上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进而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  相似文献   

4.
隋映辉 《山东经济》2004,20(5):85-88
构建一个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的城市创新圈,形成具有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聚集的半岛城市群,对于带动山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研究,探讨了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相关战略。  相似文献   

5.
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新突破,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需要做的工作十分复杂。限于篇幅,本文只就汽车业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与沿胶济铁路制造业聚集带的超常规发展问题谈一点看法。笔者认为只要在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胶济沿线制造业集聚带的过程中始终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则5-10年后,汽车业也能成为山东省第一大制造业。一、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中建设门类齐全的汽车制造业(一)实现汽车业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中超常规发展的有利条件目前,由青、烟、威三市组成的胶东半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最有活力…  相似文献   

6.
沛父  廖凯  彭刚 《中国高新区》2004,(10):78-79
在记者的案头,摆放着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为了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和城市群的科技带动作用,山东省着力规划建设山东半岛特别是以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八座城市为骨架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宗旨,培育具有山东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带动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各高新区从外延式发展向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无疑是山东省实施"科教兴鲁"战略的一份纲领性文件。百年青岛,千年即墨。位于青岛北部的即墨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  相似文献   

7.
烟台高新区双轮驱动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进入21世纪,由于"东部突破烟台"、建设"环渤海经济圈"、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给烟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科技要素高度密集、拥有巨大后发优势的烟台高新区也迅速调整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3年9月8日下午,在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举办地——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山东省举办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新闻发布会,第一次正式向社会推出“半岛制造”这个品牌。 投洽会是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目前国内惟一的全国性投资促进活动。参  相似文献   

9.
徐峰 《走向世界》2010,(10):20-23
在山东的经济舞台上,胶东半岛近年来一直扮演着主角.从半岛制造业基地到高端产业聚集区,在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之后,胶东半岛正在吸引着新兴高端产业的加入,区域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向高端迈进.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确定了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大省、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叫响“山东制造”品牌的发展战略。代表山东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大企业集团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研究山东制造业中大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遵循实用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利用可操作的统计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