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晨  胡梦琳 《改革与开放》2013,(10):193-19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却面临着失传甚至是已经失传的窘境。本篇文章试图将保护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职业教育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丰富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从而达到以教育保护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新疆各民族的繁荣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山壮族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延续过程中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创意经济的全面兴起正好为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要进行"非遗"传承人培训创新;"非遗"文化的认知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的创新;"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创新传承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片区45项国家级、143项省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少数民族聚居地域有2个自治州,18个自治县,1个少数民族区,125个民族乡。建议:1)保护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实施民族传统美术、民族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3)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4)传承少数民族手工...  相似文献   

4.
壮欢,作为承载了壮族人民优秀文化的传统民歌,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创新的源泉,是壮族文化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对传承人的关注体现了人文主义情怀和对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旨。文章以壮欢唱腔的特色音调及歌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探索壮欢宛转悠扬、余音绕梁的原因——调式和调性的变化,揭示壮族民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一步阐述壮欢的艺术色彩,对壮欢进行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是高校职能体现的需要。加强高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包括:培养教师队伍;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发相关教材;开展相关研究;加强相关资源库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实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9月1日,一年一度的“绿色矿山”中元节嘹歌比赛在革命老区——壮乡广西百色市平果县马头镇龙来村举行。矿区172名壮族农民山歌手轮番登台赛唱嘹歌,吸引众多村民观看。广西平果在铝矿开采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成功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和环保采矿新模式,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郭海霞 《特区经济》2010,(6):239-2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状态,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却面临很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传承人的认定缺乏法律标准、传承渠道不畅和传承方式扭曲、政府干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自然传承的关系无法理顺以及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定标准、以法律手段确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确立政府干预与民间自然传承的适度平衡的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
“抢救”和“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首要内容.数字化保护是抢救和保护工作的主要实施内容之一.本文以辽宁鼓乐为例,探讨其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模式,以期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新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的审美、艺术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保护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冷嘉铭 《科技和产业》2023,23(14):59-65
针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面对的现实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岭南传统艺术影像档案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研究得出,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为非遗保护传承赋能。通过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的建设等多种方式,让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12.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今天,有必要通过对赫哲族民族文化的再认识,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3.
辛儒  张淑芬 《特区经济》2010,(3):288-290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感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保护措施和开发新的思路。本文以吴桥杂技作为个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甘黎黎  帅清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22-12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的研究,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贡献微薄之力的同时,也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一定借鉴。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特点,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整体而言是科学有效的,5项政策为良好,2项政策为中等,大部分政策处于良好水平;7项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政策领域、政策客体、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6个方面优势明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建议增强补短,提高政策的整体效力,重点关注效力位阶、发布机构、政策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时代、环境下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产物。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保护、传承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启 《特区经济》2010,(1):249-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维护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模式,然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家界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在旅游快速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的利用与开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原真性及传承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政府的主导与监督职能、有效的旅游利用模式等对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各省(区)保护条例的出台,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亟待本省法律条例的支持与保障。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对照国家以及各省法律条例,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条例的出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崇左是全国壮族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其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俗孕育了深厚而灿烂的壮族文化。作为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地,中国第一个壮族博物馆——崇左壮族博物馆于2012年10月23日开馆。如何进一步建设经营发展好壮族博物馆,使之能够始终处在一个健康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并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使命——发掘和保护壮族历史,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通过全面展示民族地  相似文献   

20.
李姿颐 《魅力中国》2011,(17):145-14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已纳入我国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传承人的法律地位,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