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个星光闪烁的夜晚;我随手翻开了床头上的《金融队伍建设》杂志。当看到《“阳光行动”——值得借鉴的“十大意识”》这篇系列文章时,竞不由得被那生动的事例,新颖的立意,充分的论述,优美的文辞所吸引。当我一口气儿读完这充满哲理、切合实际的“十大意识”时,不由得发出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  相似文献   

2.
杨旭芳同志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 (刊第七期 ),读来使人感动,思绪难平。她的老父亲——一位老资格的企业政工干部,热爱《财会》,关心《财会》,达到了至死不逾的境界,实在令人感到可亲可佩。老人退休后月薪只有两百多元,要赡养母亲,要长年服药,仍挤出有限的生活费订阅《财会》;老人因患脑梗塞,右肢失去活动能力,便学会了用左手写作,一笔一笔,工工整整地为《财会》写稿,并为又能给自己所挚爱的刊物继续创作而快活得像一个得到糖果的孩子;老人直到临终前,仍在关注刊物,研读刊物,积极参加创刊十周年征文活动,并打算用“…  相似文献   

3.
<正>父爱到底是什么?有人说父爱是一座山,也有人说父爱是一片海,我觉得父爱更像一道光,即使在心灵濒临黑暗时也能让你看到光明,即使在人生遭遇迷茫时也能指引你找到新的希望。小时候,家乡习惯把父亲叫作“爹”,“爹”这个字眼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中。但是,这么多年来,对于爹的形象定位,自己从未做过认真的思考。现在想来,爹就是我心中那道坚强而又温暖的脊梁!坚强,因为他无惧风雨,从容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温暖,因为他把全部的光和热都无私奉献给了儿女。  相似文献   

4.
不知不觉间《中国工会财会》已出版了112期,这一百多期,凝结着编辑老师们的辛勤和汗水。 与您相识在三年前。那时,我刚从业务部门调到机关工会,在业余读书看报是我唯一的嗜好。特别是看到《中国工会财会》“文化长廊”栏目中的散文随笔等好文章,心中便跃跃欲试,总想用那支笨拙的笔铺洒心中的故事,倾诉多姿的情感。可我每每坐下来去写时,又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我才深感自己“功底”的不足,暗叹自己不是写文章的料。然而,终于有一天我的一位文友得知我的情况后,便鼓励我投稿,他说:“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你就会成功。”他的这番话,似乎又唤醒了我的  相似文献   

5.
尚芳 《中国社会保障》2008,(12):100-100
“我是一名普通的北京市民,我成长在新中国;三十年前的一切,我深深地记忆;跟随时代的步伐,我在夕阳下发挥余热……”记者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杨庄中区社区居委会见到韩宝福的时候,他正在修改自己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创作的诗歌——《我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6.
马骏 《中国信用卡》2007,(4S):32-35
他本名俞垣,考拉只是他的“马甲”,用他自己的话说,“由于‘一不小心’在论坛上用了考拉熊作为ID头像,从此被熟识的朋友称为‘考拉’。”此前,因为自己姓名中的“垣”字在普通字库中难以寻觅,电脑前的他总是遭遇姓名输入的难题。当朋友们将他唤作考拉之后,他也就干脆将此雅号作为自己在“非正式”场合的“正式”称谓。[编按]  相似文献   

7.
随旅游团进世博园参观,我们选择的第一站是法国馆。由于刚开园时入园的人数不是很多,我们排队进入法国馆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当我在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青铜时代》前仔细观赏时,我发现有一个皮肤黑亮的外国小伙子也挤在这座雕塑前,还在用笔记着什么。看到站在一旁的我,这位小伙子很客气地主动用中文“你好!”与我打起了招呼,我也急忙向他问好。简单的交流后,我得知他来自非洲的喀麦隆,在中国留学,这次来世博会是特地来观赏法国馆展出的这几件珍贵雕塑和油画的。  相似文献   

8.
华尔街精神     
果敢的人讨论问题总是直截了当!利昂就是这样的人,这一点从他给自己的书起的名字就可以证明:《华尔街精神》。当我们华尔街的历史与某种所谓的精神放在一起时,必将引起很大的震动,而利昂恰恰是第一位尝试这样结合的人。利昂认为,他是惟一有资格研究华尔街精神状态的人,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变态心理学”得了A+。  相似文献   

9.
“可以接受访问。”今年两会,记者与全国政协委员、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汇丰中国董事长郑海泉的第一次接触,只是他回复于采访函上的简单六个字,但这六个字和他的为人一样绅士且有气度。当记者自报家门来自于《中国金融家》时感动油然而生,因为他亲切地回答:“我知道你们,你们对我很好!”  相似文献   

10.
一曲《血染的风采》为什么打动了千千万万个青年的心,并非因为曲作者有什么权力,而是因为“百灵鸟”的经历和他的歌声唤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从而产生出一种“倚同效应”。所谓“待同效应”,是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当某人自以为倚同于某一群体、领导或某一原因时,就把这一群体、领导或原因的目标或价值,当作自己的目标或价值。他会自觉地朝着这一目标或价值努力,并会因目标或价值的实现,获得内在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仔细品读杨旭芳“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字里行间流淌出对生命的执著和滚烫的赤诚,眼前仿佛映现出一幅如诗如画、如诉如泣的感人场面,青山肃穆,河水呜咽,不禁令人潸然泪下,思绪万千。   这是一曲铿锵激昂的生命赞歌。作者的父亲热爱生活,喜欢文学,生命不息,笔耕不止,坚持和病魔作斗争。当他因脑溢血突发最后倒在书桌前的时候,肘下压着的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初稿。   这是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挚爱乐章。作者的父亲退休工资微薄,要赡养老人,养家糊口,还要看病求医,常年服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挤出有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杨果 《金融博览》2011,(20):76-78
杰西·利弗莫尔,20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街的传奇人物。20岁的时候,他就因为股票操作十分成功,为自己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30岁的时候,因为在股市崩盘中大捞了一票,又为自己赢得了“华尔街大空头”的称号;在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中,他再一次成功预言了股市逆转,提前布局,在所有人都倾家荡产的时候,他却可以全身而退、笑看股市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13.
在基层行营业网点搞服务工作的员工,常常会遇到许多千奇百怪的令人头疼的“难缠”客户。当他持有的一张假币被没收,要求退回被拒,他便蛮不讲理,用难听的话语辱骂我们的柜员与大堂经理;当他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心情烦躁不安,埋怨窗口开得少、柜员办得慢,大堂经理上前安慰,却被无端抢白,成为客户的出气筒;当客户的信用卡因为信用记录,  相似文献   

14.
看了电影《梅兰芳》,觉得还不错。最初听说陈凯歌接了《梅兰芳》,以为他攥在手里一个“雷”,真担心会“炸”了他。因为前有《霸王别姬》,是他很难超越的;而且,《梅兰芳》毕竟不同于《霸王别姬》,它带着太多的禁忌,影片中的那副“纸枷锁”几乎就是其自身处境的写照。所以。对这部影片,我一直不敢太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15.
流星的光芒虽然耀眼,但它的生命却是短暂的。蜡烛虽然没有耀眼的光芒,但它一生都在燃烧自己。当雷杰1979年10月从采煤一线调到工会当会计时,他就决心像默默燃烧的蜡烛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若不爱这一行,不钻这一行,就永远不可能成为这一行的状元。雷杰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到新的工作岗位,他就忙着为自己“充电”。他深知,只有初中文化的自己要想适应这项工作,就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此,他从图书馆和老会计手中借来了《会计原理》、《工业会计》、《管理会…  相似文献   

16.
李鹏的作品带着一种自然的独特意境。他喜欢用自己的设计来表现他所看到自然界中的形态和现象,并将之升华。他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亲近自然,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融于自然,你会感悟,设计,就在眼前。” 李鹏告诉记者,成为一名首饰人,是其最初的梦想,也是一直的坚持。“坚持过程如同旅程,有时走进原始森林,有时路过大漠戈壁,与众不同的风景造就了风格各异的首饰,贴近自然,追求生命感是我作品的追求,希望在我的作品中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乐观与谨慎     
临近过年,我参与拍摄的电视剧《金戈铁马》终于杀青了,接下来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忙里偷闲之余,从书上看到中国春秋时期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的一句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意思是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福是祸,有时祸是福,万事万物有他的两面性我对这句话更进一步的理解是,当你遇到好事时,不要太过乐观,说不定好事会变成坏事。当你遇到坏事时,不要太过气馁谨慎,说不定坏事会变成好事。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投资》2007,(2):3-3
朋友从泰国旅游回来,讲了一件让他感触很深的事。他在泰国看到一个雕像很奇怪,正面看是一个婀娜多姿的长发女人.但是长发盖住了脸.到背后一看.光秃秃的一根毛也没有。朋友很纳闷,游说:这是“机会女神”之像,意味着当机会来到你的面前时我们往往看不到她的脸,当机会转过身离开的时候,才发现是机会.但是你再去抓时却抓不到.因为后面光秃秃。所以当机会来到我们身边时,一定要先一把抓住她的长头发,不要让她跑了,然后再看这个机会是否适合自己,不适合就让她走。创业其实就是发现机会、抓住机会、选择机会的过程,这其中.能否抓住“机会女神”的第一要素是个人是否具备这个能力.第二要素则是创业者能否掌握并遵循创业规则。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的店长培训中,我看到很多学员梦想去当中、高层管理者。对此,我既开心,又伤心,开心是看到每个人的进取心,伤心是看到很多人永远无法成为中、高层管理者,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20.
他本名俞烜,考拉只是他的“马甲”,用他自己的话说,“由于‘一不小心’在论坛上用了考拉熊作为ID头像,从此被熟识的朋友称为‘考拉’。”此前,因为自己姓名中的“烜”字在普通字库中难以寻觅,电脑前的他总是遭遇姓名输入的难题。当朋友们将他唤作考拉之后,他也就干脆将此雅号作为自己在“非正式”场合的“正式”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