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对人格方面进行教化培育,使其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而农村教育,方向直指农村地区,对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农村教育视角,研究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原因在于知识水平制约,转移就业困难;转移盲目性较大,组织化程度低;权利意识较弱,自身权益难以维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注重素质提升改进农村教育目标;普及职业教育思想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重视综合教育丰富农村教育内容;加快解决转移劳动力子女入学问题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1-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县域范围内与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两位二体,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宏观上关系以城带乡、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发展大环境。中西部农村的、问题不是转移造成的,恰恰与就近转移和非农兼业不足、向外转移权益。缺失和转移不畅有关。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改善转移环境,是城乡都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现我国农村广大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良方妙药。文章以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现实经济条件下影响我国区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及劳动力因素,从推进"三化"发展、改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农民工的公共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培训师资匮乏、培训教材不够通俗易懂、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整合培训师资,共享培训资源;完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丰富培训内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7.
8.
文章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人口合理流动的总体要求,指出加快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现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提出江苏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分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一系列政策,解放了生产力,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活动,而走向城市,转入非农产业,进而形成了难以抗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实施农地流转的关键。但农地流转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土地集中能否带来规模效益以及规模效益能否持续下去、土地集中后无地农民能否得到非农就业机会以及非农收入增长是否持续稳定都成为影响和制约土地持续规模经营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在未来几十年中,要使我国由一个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变成一个市民为主体的社会,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孙梦华 《魅力中国》2013,(29):21-21
随着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流转的实施和高效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劫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有序转移就业,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制定更多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湖南祁阳县羊角塘镇为例,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反映当地女劳动力所在村子的类型、自身的状况、工作的类型及待遇、工作转移的情况、获取工作的途径、对工作的期望值、外来女工的竞争及对劳动权益保障的看法等多项内容。文章对农村女劳动力的就业与转移现状进行研究,了解问题的所在,以更好地提升农村女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4.
浅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姚德仓1992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4.3亿人中,约有1.7亿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社会总劳动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薇  於忠祥 《乡镇经济》2005,(3):15-17,41
研究目的: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地流转的前提;农地流转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催化剂”。研究结论:应尽快建立土地要素流转机制,实行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完善农地市场,积极培育农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挥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功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1-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和工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温饱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的转移也有很大区别。这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闸题带来机遇。但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村仍有1亿多中年以上为主、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富余劳力,亿万进城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组织,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8.
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多在非正规部门工作,造成工资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就业质量不高。在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外在因素逐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之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因素将成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实际数据分析显示健康投资、教育投资、迁移投资影响了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不同途径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凸显了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问题的紧迫性。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线入手,对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措施进行初步探索,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最坚实的力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中都会遇到的共有现象,是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新常态经济的提出,同时各种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聚集与碰撞,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更是涌现出大量深层次的问题。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数量有限,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过量的农村劳动力如无法得到有效的转移和安置,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阻碍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给出现实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