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听证程序的内在价值是指听证程序的过程价值,它有参与、平等、公开、程序法治、沟通、协调、正义等形态.行政听证程序有助于扩大民主参与,保障公民权利,有助于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
赵凯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9-60
公正合理的程序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基石。合理公正的程序一方面限制了行政官员的恣意和专断 ,一方面使处于平等地位的个人参与决定过程。公正合理的程序需要法律化、制度化 ,而法律化、制度化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制定统一的法典 ,一是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关系,认为在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以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结果作为政府投资项目价款结算最终依据”的条件下,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关系的重新设计与构建,仅将建设单位作为被审计对象可以实现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程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问题,它的存在是必然的、合理的,同时其滥用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扬长避短,有必要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全面的控制.其中从行政程序的角度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可有效防止随意裁量,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行政腐败,行政程序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问题,它的存在是必然的、合理的,同时其滥用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扬长避短,有必要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全面的控制。其中从行政程序的角度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可有效防止随意裁量,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行政腐败,行政程序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7.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问题,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张,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断膨胀。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三种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途径的基础上,从程序角度出发论述行政程序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大多数纠纷都是由词语引起的”。在法律界和法学界,对法律要领把握和理解的不同,常常是引起争论和讨论之根源。本文通过对行政程序的概念进行解读,表明笔者对行政程序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问题,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张,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断膨胀。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三种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途径的基础上,从程序角度出发论述行政程序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戴银燕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2):16-18
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行政处罚法》创造性地在我国法律上第一次引进了“听证”的概念和听证制度。现行《行政处罚法》规定两种不同的听证程序-非正式听证程序和正式听证程序,非正式听证程序就是《行政处罚法》第31、32条规定的: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如当事人的事实、理由及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并以此作为处罚决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印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2,15(3):62-65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程序 ,它是企业破产实施的重要依据。我国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存在很多问题 ,如适用范围有限、规定过于笼统、相关制度缺位等。对我国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修正 ,首先应调整它的适用范围 ,将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都纳入调整范围 ;其次 ,还应该设立和解程序、重组程序和清算程序 ;再次 ,建立法院专管制度、临时“管理人”制度、债务保护制度、企业和解重组制度以及破产企业职工利益保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黄忠斌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2):45-49
行政理念中的以人为本是和谐行政的内在本质。而以人为本的关键是要在满足民众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基础之上彰显人文关怀。和谐行政和人文行政的根基是行政的需求效应。以效率的行政手段满足公平、公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陈晓勤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裁量基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打造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的一项标志.其在规范行政裁量权以及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增加行政相对人预测性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如何处理裁量基准在制定与适用中出现的规范裁量权和个案正义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在其中找到平衡点,仍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轶男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2):53-55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冲突,明显滞后于目前的形势发展,必须进行全面修改,其中关于程序部分尤显突出。因此本文着重就此部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情势变更原则的法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势变更原则是现代民法追求实质正义精神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情势变更原则的确立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行性、妥当性和合理性,但是,我国合同法并没有规定情势变要原则.笔者在对该原则的法理基础进行深入探究后,建议在民法典中增设这一原则,以更好地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入世"后不可避免的种种情势变娥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遗产税的法理依据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遗产税的开征迫在眉睫,但传统的遗产税征收依据学说答非所问,似是而非,根本没有说服力;遗产税"技术价值论"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值得重视;遗产税"社会资源垄断论"的提出,是对"技术价值论"的完善和发展,阐述了遗产税的法理依据,解决了"为什么一小部分国民应当缴纳遗产税"这一难题,能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常春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2):66-67
文章针对《行政诉讼法》中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当将某些抽象行政行为列入受案范围,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宪法为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提供了依据、现有监督体制的不完善需要将抽象行政行为列为受案范围、抽象行政行为本身性质决定应将其列为受案范围、适应WTO具体协议的要求,应将抽象行政行为列为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8.
劳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劳动者、资本和政府的三方关系中,政府是决定性的因素。劳资纠纷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的缺位。从宪政视角而言,公民的劳动权是宪法上权利,保障劳动权是国家的义务。政府必须积极介入劳资关系之中。才能实现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19.
崔汪卫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6)
公司在终止后对公共利益的增进问题,诸如保障消费者权益、环境责任等并没有因为其终止而消灭。法律对于其终止后的相关责任承担和利益分配问题的规定至今仍为空白。正是因为如此,公司终止后因其经营期间行为发生损害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责任无人承担,从而使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维护,这既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交易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公司终止后承担法律责任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我们应当明确公司终止后法律责任主体资格,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避免公司因终止后逃避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