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美联储与美国“新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郎平 《亚太经济》1998,(5):14-16,13
持续了近七年的美国经济扩张向世界宣告了"新经济"的出现,美国经济率先迈入了"世界经济的新时代"──信息时代。持续的经济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并存构成"新经济"的突出表征,美国经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繁荣局面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其中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以下简称"美联储")成功的货币政策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试从制度和历史角度来分析美联储与美国新经济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作用。在美国的经济体系中,美联储主司货币政策。由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十分发达,完全靠市场运作,且法律赋予美联储极大的独立性和影响力。美联储的职能主…  相似文献   

2.
3.
《海外经济评论》2006,(5):49-50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官员18日表示,联储在结束延续了18个月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之前,至少还会有一次提息举动。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实施了各种救市政策。有些措施是直接针对出问题的金融机构,如对AIG、花旗银行等的救助,也有一些措施是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或修改过去的监管条例,如对卖空的限制,对按市  相似文献   

5.
【美国《商业周刊》3月4日】美国经济中的一段黑色记忆依然挥之难去,也就是被认定为令人饱受折磨的高通胀和低增长共存的“大滞胀时期”(1973年-1980年)。而昔日的一切正在重新上演。诚如人们所言:“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这个双头魔兽在21世纪初重返人间”。虽然怀旧可能勾起美好的回忆,1973年带给我们的喜悦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涂鸦》和Roberta F1ack的经典民谣《温柔地杀死我》,这是一个并不那么久远的过去载入史册的一笔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6,(10):34-3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日公布了上月底举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记录。记录显示,美联储决策者认为美国经济正稳步增长,而未来利率走向将由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7.
孙晓兵 《新财经》2013,(12):32-33
美国的超宽松政策还会玩多久?这或许是一个着眼大局投资者眼下最应该关注的事。从最新动向看,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美国QE似乎到了该退出的时候。2013年10月,美联储货币会议纪要提升了缩减QE的预期。儿月20日公布的美联储10月29~30日会议纪要暗示,会议纪要主要围绕两点讨论了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景。一是关于QE缩减的时机、规则和构成的讨论,这表明在近期宏观数据转好的背景下,美联储已将QE缩减计划提上日程;二是关于如何加强前瞻指引的讨论,这凸显了未来美联储政策将更注重沟通策略,以期通过与市场的清晰沟通,让市场相信单纯的QE缩减并不意味着会很快加息。  相似文献   

8.
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具有发达的货币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其货币政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围绕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相关内容,既有文献大体从历史角度看货币政策演变;某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评价;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同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对比;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及演变对我国的启示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文章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研究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最近宣布,未来6个月将再购买267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使今年的国债购买总量达到6700亿美元。不过,这一操作对利率和股价影响甚微。市场的悲观反应表明货币宽松已不再是促进经济活动的良药。  相似文献   

10.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5日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不变,同时没有发出其有意在9月份的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元月始不到半年,咄咄逼人的美国扩张货币政策给人以走到强弩之末的感觉。联系到去年上半年的银根紧缩,反复切换的美国货币政策为我们探讨利率杠杆在当代经济中的时空深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证案例。美国货币政策的频繁改变究因于经济复苏的指标性信号不够清晰和完整。经济对货币政策反应越出常规又深因于过去十年高度扩张的高科技产业冲击了原有经济的制度结构,打乱了货币市场、投资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传统联系。如果没有投资制度创新和高科技的跃迁性改进,简单的货币政策即使与财政政策组合使用,都将难以奏效,美国经济将很难在近期内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业已启动,该政策工具的使用已呈现出针对性、超常规和高度宽松的特征,同时,该工具的政策机制传导出正面和负面效应,也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考验。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了以"零利率"和"量化宽松"为特征的超常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使其趋于稳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但同时也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埋下了一系列的政策风险,包括资产价格泡沫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美元持续贬值风险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摩根大通4月24日】美国加息时间决定于美联储注重哪些指标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曾表示,将“长时间”保持低利率。而今,鉴于美国经济已由直线下滑转变为受控的下降状态,那么美联储所谓“长时间”的确切含义就更加令人关注了。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于联储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对经济活动的哪项指标做出反应——是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还是经济活动的增长率。当然,通胀前景同样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反应比其对实体经济活动指标的反应更积极。  相似文献   

15.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将极大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跨境资本流动。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美国及其他经济体现实经济状况两个角度分析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认为这一政策是利弊权衡后的现实选择,但是退出的过程将充满风险。随着流动性的趋紧和美元利率的上升,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潜在的脆弱性有可能暴露,经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上升。为了应对可能的不利局面,中国应及早练好内功,增强抵御和化解外部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多数经济分析人士认为,除非美国经济呈现出进一步的恶化趋势,美联储在短期内不会轻率出台刺激新政。但同时,鉴于经济复苏的缓慢和脆弱现状,美联储也不敢轻言“退出”。  相似文献   

18.
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利率及资本流向改变,将使全球金融风险定价与资本结构在未来两三年内经历较大的调整.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加快,重新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程序;另一方面,美联储的退出政策将加大全球金融动荡,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进而对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和金融资产价值产生冲击.美联储退出政策对我国国内流动性收缩有较大影响,国内开始执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综合来看,今年我国金融市场依然会面临结构性或季节性的资金紧张压力.  相似文献   

19.
20.
傅勇 《西部论丛》2009,(12):83-83
美联储并未调整利率,但给出了调整利率的先决条件。满足这些条件可能还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率先复苏国家将承担更多的政策调整压力。已有几家央行启动了退出行动,中国政策面或许也面临先于美国调整宽松政策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