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化大都市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关于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城市发展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5.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对重庆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内一些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掀起。建设文化高地是重庆市政府提出未来五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的“六大西部领先高地”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配套,文化发展一定要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借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对于加速提升我市文化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战 《上海改革》1991,(5):16-17
中国经济成长中的“上海现象”,指的是全国与上海经济成长之间具有典型的反差关系。分析“上海现象”的成因,探讨上海城市集聚经济效益优势的盛衰与重建,对总揽九十年代上海产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快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建设,是上海适 应我国入世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 新形势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这对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中心是我国和上海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 时尚,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更美好精致生活的普遍追求。建设国际时尚中心是  相似文献   

9.
海航 《港口经济》2012,(4):28-28
上海正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邮轮经济已成为上海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和优势。上海已确定邮轮旅游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上海要发展成为继新加坡、香港之后,亚洲地区一流的国际邮轮枢纽港。上海市旅游局表示,今年,上海预计将接待国际邮轮200艘次左右,其中母港邮轮近百艘次。上海已成为内地发展国际邮轮母港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0.
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使内地城市被纳入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主流进程而获得大规模发展。三线城市的成长,不仅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扭转了内地城市的落后状态,为内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三线城市的布局,也推动了中国城市体系的大幅度重构,对新中国城市化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作为具有沿海重要地位的国际大都市,其重点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目的也在于增强上海经济发展对全国的辐射作用和城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必然对现代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与上海的“四大中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条件出发来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形成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平台。宁波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带,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随着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的整体战略和“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宁波的城市定位和发  相似文献   

14.
促进海洋产业与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十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自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的经济建设很快,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但是,与城市中心区和郊区的建设和发展相比,上海对海洋开发的力度还不够,而要解决上海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港口问题等等,都离不开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十五”期间以及21世纪的发展中,上海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加强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开发与保护,重视海洋产业的培育1升极和,使海洋经济对上海的可持续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浦东新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根本指针,以促进上海建成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国际文化中心城市和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浦东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为依托,以全面提高浦东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全面提升浦东的城市文化内涵为重点,形成文化建设的浦东特征,塑造文化建设的浦东品牌,努力使浦东成为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舞台、上海国际大都市文明形象展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23,(3):53-54
<正>把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申迪集团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战略功能承载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定位要求,融入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融入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按照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目标要求,以“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旅游城”为目标,着力打造“高品质世界级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了北京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不再提“经济中心”,专家认为,“经济中心”无法表达北京特色。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96年,全国就有86个城市喊出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口号,而到2005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几乎翻了一番。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只是片面的强调发展经济,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城市因为没有明确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模式,而使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个瓶颈。曾有专家批评中国缺乏城市特色的概念,大部分的中国城市只是一个个中心的集镇,中国城市有的只是规模,缺乏城市的原创气质,也缺乏城市应有的名片——“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9.
华民  张晖明 《特区经济》1993,(10):20-21
<正> 基于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中心城市发育基础,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为自觉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和适应世界经济中心城市转移的态势,我们需要在现有的若干大城市及其带动的城市群中选准“首席城市”,以迎接世界经济中心转换的挑战和机遇。带动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上海正是这一角色的最佳候选者。一上海的优势主要为如下五点: 1、经济规模。上海1992年GDP达1054亿元,远远领先于全国所有其他城市。从总体上说,上海历来是全国经济中心,已具备的经济实力为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经济中心提供了必要的基础。2、增长潜力。未来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和技术的竞争。上海不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在技术、人才、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均具有相当优势,从而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上海目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6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91人,中专生  相似文献   

20.
金琳 《上海国资》2023,(7):49-51
<正>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国资力量2023年6月1日,以“国潮四季美好申活”为主题的上海国资国企促消费行动第二季——“酷夏畅玩季”在上海锦江乐园正式启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经国务院批准,上海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上海国资国企全面发挥在促消费稳增长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