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方青军 《经济师》2005,(7):221-221,223
在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认为非理性交易对股票价格不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从文献回顾的角度来看,尽管有效市场理论在逻辑上是严谨的,并且在实证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证据的支持,但是大量存在的异象也表明有效市场理论确实忽略了某些被行为金融称之为非理性交易行为的东西。这是对非理性交易行为的承认和理论的深化,这样才使得行为金融异军突起,与主流金融理论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2.
陈昆玉  王跃堂 《生产力研究》2007,(12):139-140,146
行为公司金融作为公司金融研究的热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发展脉络尚未形成定论。文章从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源起、心理学基础以及研究进展三个层次对其发展概况进行介绍和评介。概而言之,行为公司金融理论源起于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和重塑;认知偏差、过分自信以及视野理论是其心理学基础;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者非理性与投资者非理性对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及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行为金融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经验发现,现代金融理论中的某些经典理论不能对我国这样一个投资主体以个人投资者占绝大多数,有着较高换手率和市盈率,且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证券市场上的众多“反常”行为提出合理的解释,经济预测也常常出现较大的偏差,由此本文试图通过行为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的比较,以及对行为金融理论模型的介绍和其在我国证券市场运用的实证分析来说明行为金融理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证券资产定价转化为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实现证券资产的间接定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理论受到来自实证检验的挑战并促使行为金融理论的诞生。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证券资产定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但这些理论模型间缺乏内在一致的分析框架,尚未突破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投资者行为与IPO抑价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是指公司股票面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即新股发行。IPO市场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是二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文章引入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分析新股市场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以探讨其对我国IPO首日超额收益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股市表现出浓烈的投机氛围,"泡沫"现象日益严重,使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繁荣.这非理性繁荣状况用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知识难以解释.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图揭示造成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股市非理性繁荣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治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是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7.
EMH理论及其检验同行为金融文献对市场有效这一命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提供给人们认知市场与股价行为不同的思维逻辑.有效市场理论因其理性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者随机的存在,不会主导股票价格及理性投资者会通过套利抵消非理性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的假设的非现实性和不可真正检验性,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批判.与此同时,审视行为金融对EMH理论的批判以及EMH理论的变通与完善,并站在融合两者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可给出未来针对有效市场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挖掘市场“异象”和采用“适应性市场假说”将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金融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纯货币理论的状态,确定了资产定价在金融学中的核心地位。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到20世纪70年代,以EMH、CAPM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具备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并确立了其在金融学领域的主流地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它在本质上研究了在未来收益概率分布已知情况下证券现今时刻的合理价值,但对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却未进行探讨。对于证券均衡价格如何达成、证券市场如何协调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意愿以便交易发生等问题,也没有做出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产品和金融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受到关注,金融理论开始走出资产定价技术这一狭窄范畴,越来越多地开始从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本身来解释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80年代中期之后,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兴起,它们试图从微观层次来分析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金融板块的年度数据,运用前景理论对我国A股市场的金融板块中的处置效应进行分析。用年度交易数据来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投资者投资中的参考价格进行确认。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除了受股票收益的影响之外,股票的平均持有期还与股票的流通市值有正相关,股票市值越大给投资者带来的信心就越强。  相似文献   

10.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过早地卖出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非理性行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A股市场配售股票过程中投资者是否也会存在这种不理性行为.文章以2012年至2016年为时间窗口,引用Grinblatt and Han(2005)提出的资本利得突出量来检验配售股票之后,投资者是否存在处置效应.分析发现在配售股票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存在处置效应,一些投资者无法合理地调整在除权日之后的股票参照价格,导致无法准确地判断实际收益与实际亏损.  相似文献   

11.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石,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人和完全套利假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重新审视了主宰金融市场的人为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反思,并指出了投资者的行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套利行为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并购是资本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而并购动机对并购又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深化行为公司金融在我国研究的意义,进而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研究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导致股票误定价,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2005年的沪深上市公司并购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反映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市场换手率、封闭式基金折价指数和个股超额换手率与公司并购后超额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Miller(1977)的观点并不完全成立,投资者畀质预期并不是导致公司并购前股票上升和并购后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股票的定价应该更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潘敏  朱迪星 《金融评论》2011,(3):114-122
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逐步发展,市场错误定价的稳定存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本文对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非理性范式下的前沿理论进行了综述,从投资和融资决策两个方面分析了面对错误时的外部市场定价行为,以及理性的财务决策者如何利用这种市场无效率来为长期股东获利,或迎合非理性投资者预期来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覃斌 《经济论坛》2003,(14):89-90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学者在对资本市场进行实证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现代金融理论尤其是效率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比如股价的波动性过于激烈,股票报酬不论在横断面上或时间序列上都存在相当的可预测性,权益异常溢价,以及股利信息引起了强烈市场效应等,为了探究异常现象之迷,这些学者开始借鉴心理学对投资者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价格行为和效率。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现代金融理论忽略了个人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将人的变数在理论中降到最低,因此,学者们以人性的多变性为工具,对理性投资者假设和Miller…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应用Vuong检验研究利润表中列报综合收益是否提高了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实证结果显示:股票收益和价格更多地包含净利润信息,综合收益并未有效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1)在大规模以及中、高账面市值比的公司中,股票价格所含净利润和综合收益的信息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小规模公司中,随着账面市值比增大,综合收益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账面市值比发挥调节作用。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分类监管,重点降低小规模公司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而投资者投资于预期净利润比较高且账面市值比较低的小规模公司能够获得较高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7.
资本结构研究的行为金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当前,以行为金融的视角研究公司的资本结构已经成为西方资本结构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投资者非理性与管理者非理性两条线索出发对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综述,并展望了这一领域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及其对我国资本结构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行为财务理论的评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财务理论是在对EMH的质疑和挑战中提出来的。行为财务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且非理性部分不能被彻底消除,从而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偏离EMH。基于此,行为财务学者们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投资组合理论,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行为财务理论模型,用于解释和预测投资者的行为及市场运行状况。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行为财务尚有很多领域等待研究,而且,在解释的普遍性、理论的系统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股票价格是股票投资的一个焦点问题.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多、方式复杂.对这一问题不断有新的探索发现、有新的理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提出分配方式对股票价格有巨大影响.希望能丰富股票价格理论,能对股票价格的波动,尤其是对股票特殊收益有更多一些的认识,从而使股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科学更现实.  相似文献   

20.
价值投资在我国股市表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实证研究的目的在 一个高度健康、成熟的股票市场 ,股票价格应与股票内在价值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 ,价格及时反映内在价值的变化 ,市场能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和资金优化配置功能。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表现为价值投资 ,而非投机。而在一个新兴的股票市场 ,市场效率低下 ,价格操纵行为普遍 ,投资人购买股票是为了投机 ,股票价格与股票内在价值严重偏离 ,投资人不可能通过以价值研究为导向的投资行为获得满意的收益。股票市场不但丧失基本的功能 ,而且严重影响和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 ,促使企业不以提升内在价值为首要目标 ,而以制造概念、操纵利润等行为为手段 ,影响投资人的投资心理 ,进而虚化股价 ,实现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当然 ,以上所描述的只是股市的两种极端情况 ,现实中几乎没有任何股市与这两种极端情况完全吻合 ,都处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 ,任何股市都具有两面性 ,既有理性的成分 ,又有非理性的成分 ,不同股市的差异只是表现在市场理性成分的多少 ,所以 ,判断一个股票市场的特征通常都是通过分析其价格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或非理性因素对股票价格的解释比率。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因素中如果更多的来自决定股票内在价值的基本面因素 ,我们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