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主评车     
《监督与选择》2011,(7):154-154
为方便读者朋友们了解各种品牌、各款车型最真实的情况,听到车主发出的更真实的声音,《品质汽车》特增设"车主评车"这一全新栏目,每期从"中国汽车质量网"上摘选车主对某款车型的点评,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而汽车保有量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汽车大国。但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并不成熟,尤其是汽车周边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再者,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住房条件拥挤,让购车者陷入了"有钱买车,没钱买库"的窘境,导致大多数车主的爱车不得不露天停放,给汽车造成人为、自然等多种伤害。由此可见,车衣对于车主来说是一件必备品,然而目前的汽车用品市场,不少车衣存在品牌混杂、材料低档、制作粗糙甚至伤害车辆的现象,而且多数车衣一般需要手工铺设和收回,浪费车主的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开发》2017,(5):113-115
当前汽车市场变革正日益加深,品牌、款式不同汽车,其功能正逐步同质化,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功能已经成为影响力较弱的一个内容,相反,汽车售后作为汽车使用性能和使用持久性的最大保障,正日益成为汽车产业链上的主要利润收入环节,各大汽车商家都在不断创新汽车售后技术服务模式,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进而带动汽车销售。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期,轮胎业的“奥特菜斯”品牌吸引了众多车主关注.岛城汽车售后市场再次震动,著名轮胎零售商轮库汽车服务连锁的大手笔引发行业瞩目。  相似文献   

5.
林雷 《经营者》2013,(4):56-56
如何提升用户满意度,进一步发展用户的忠诚度,又一次被各大厂商和经销商提上议事日程,再一次成为焦点 在中国汽车市场放慢脚步的当下,如何提升用户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又一次被各大厂商和经销商提上议事日程,再一次成为焦点。提升用户满意度已不是新鲜话题。2000年起,大多数合资和外资厂商就已经开展了满意度研究,近年来,自主品牌也逐渐看重这项研究,成为汽车厂商在渠道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6.
陈士开  李壶 《科技与企业》2011,(12):206-206
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而汽车保有量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汽车大国。但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并不成熟,尤其是汽车周边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再者,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住房条件拥挤,让购车者陷入了“有钱买车,没钱买库”的窘境,导致大多数车主的爱车不得不露天停放,给汽车造成人为、自然等多种伤害。由此可见,车衣对于车主来说是一件必备品,然而目前的汽车用品市场,不少车衣存在品牌混杂、材料低档、制作粗糙甚至伤害车辆的现象,而且多数车衣一般需要手工铺设和收回,浪费车主的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7.
郑豫  沈军 《中国企业家》2005,(15):100-101
发掘消费者真实需求、加强渠道管控能力以及强化售后服务是关键对全球汽车业的研究表明,汽车制造商的赢利能力与其溢价品牌销量占比具有较高相关度,拥有强势的品牌是厂商取得长久成功的关键。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的成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很快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如何寻找自己的目标消费群,如何确定自身的品牌定位,如何使自身的产品和运作体系能够支持品牌定位,持续一致为消费者带来能够满足他们理性和感性需求的价值,从而培养起品牌忠诚度,将成为企业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切都是依靠自己创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之都,成为世界汽车品牌之都是迟早的事.无论如何,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令汽车行业从销量之争开始转向品牌之争.谁在品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谁就会在中国市场处于领跑的地位,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9.
争夺豪车主     
《经营者》2013,(12):66-66
在刚刚进入重购阶段的中国豪华车市场,用户品牌忠诚度并不高,尚未形成品牌共鸣与品牌粘性。怎么办? 谁是推动中国豪华车市场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答案竟然是现有豪华车用户。 最近几年,中国豪华车市场快速发展,增速高于乘用车市场,即使在乘用车市场增长放缓的2012年,增速仍近25%,中国成为各豪华品牌全球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月4日,2011年度中国汽车品质总评榜在北京揭晓,多个车型或者品牌因为消费者投诉较少、车主参与调查时评价较高而获得了包括品质杰出车型、质量可靠品牌在内的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11.
外企品牌营销策略(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有效地培育和提高品牌忠诚度,并建立以品牌忠诚为核心的综合防御体系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入巨资进行促销的一个重要意图,是培育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各跨国公司在中国竭力扩大其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非常重视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质量,即培养满意、忠诚的顾客。品牌忠诚营销理论认为,一个品牌的真正拥有者是这一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实际上真正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如果没有忠诚的品牌消费者,品牌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上,财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不难通过巨额的广告投入来获得…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我国汽车市场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轿车销售翻倍增长达到200万辆,业内有人预测,2005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600万到700万辆。2007年可望达350万辆。毫无疑问,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汽车物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此时,对处在起步阶段的我国汽车物流企业来讲,品牌建设势在必行。企业的品牌建设当“品牌价值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成为热门话题时,当市场日趋成熟化、消费者日趋理性化时,人们逐渐发现品牌意识、认知价值、客户忠诚度和强有力的品牌个性与关联度是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利器,品牌已成为企业保持长期竞…  相似文献   

13.
时值北京的雷雨季节,不少车主在雨过天晴后打开天窗,却被其漏下的水破坏了好心情。在中国汽车质量网的投诉平台,涉及天窗漏水的投诉虽不多,但却覆盖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的部分车型。这一投诉比例也在北京奔宝丰润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师傅的介绍中得到了印证。王师傅说:“一般来说,天窗出问题的现象不多,不过不少车主会忽略对它的保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汽车产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初创阶段、合资模式主导的发展时期、自主品牌涌现及竞争发展时期、产业相对成熟及对外投资起步阶段四个阶段之后,中国汽车工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2010年连续两年产销量世界第一,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汽车消费大国.但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在长度、深度和宽度上还是有着巨大的鸿沟.随着国际汽车巨头不断渗透中国汽车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如火如荼;潜在的国内市场虽然给了自主品牌汽车巨大的空间发展,但市场份额的瓶颈最终会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想要谋取长远的发展;就只能响应“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寻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监督与选择》2010,(9):52-61
《品质汽车》的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共获得了超过100个有效车主样本,82%的车主进行的是面对面的访谈调查,其中绝大部分车主按照要求提供了发动机号,少部分车主只提供了车牌号码。另外18%的调查对象通过中国汽车质量网(www.12365auto.com)的调查平台填写了问卷,并经过了车主信息验证。  相似文献   

16.
常冰 《经营者》2014,(20):78-78
博物馆展现的不仅是由车型串联起来的汽车历史,更有与汽车相关的广博文化.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同,汽车文化最终的核心也是人,因此与人相关的信息展示始终是汽车博物馆的重要内容.这里所指的“人”的范畴比较广泛,在汽车属于奢侈品的久远时代,主要包括品牌创造者、名人车主、收藏家、经销商、设计师、工程师、赛车手、汽车记者等这几类;而在汽车实现大众普及的现代,还多了伴随后市场改装文化盛起而赢得关注的许多普通人.  相似文献   

17.
《监督与选择》2010,(11):42-49
《品质汽车》的调查过程 由于帝豪EC7在北京市场投放有限,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110多个有效车主样本,其中25%的车主进行的是面对面访谈,包括北京、天津等地。75通过电话或者中国汽车质量网的调查平台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但法规与标准的不完善,让更多车主为发展不健全的市场"埋单"。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12,(20):57-57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许多消费者逐渐把目光聚焦在了绿色低碳的有车生活上,选购环保、节能、经济省油的车型正成为一种趋势。作为百年品牌斯柯达的旗舰车型,上海大众斯柯达昊锐凭借优越的环保性能以及在细节之处彰显出的绿色设计理念深得市场的认可,上市不到三年更是获得了超过11万车主的信赖。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大型连锁超市品牌忠诚度现状得出结论:大型连锁超市在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同时,购物者对单个门店的忠诚度正在下降。并找出了影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品牌忠诚度的主要因素:顾客的满意度、顾客的需求,顾客对商品与服务的使用经验、转换成本、消费经历。然后从这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着手,对如何提高中国大型连锁超市品牌忠诚度,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