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者》2011,(19):45-45
作为福特旗下唯一的高端品牌,以及“一个福特”计划中唯一的异类,林肯是否能在穆拉利的带领下让阿克森的狠话不能应验?  相似文献   

2.
吴迎秋 《英才》2012,(10):162
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退潮与福特加速在华发展之间有反差。林肯此时登陆中国,时机是否合适?没想到与福特全球CEO穆拉利的见面被安排在这样一个地点。8月28日,北京东城区北沙滩嵩祝寺,这个连北京人都很少听说的地方。更让人意外的是,所有参加见面的人都由"黄包车"从胡同口接到寺内。显然,穆拉利是在刻意营造一种氛围。了解穆拉利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制造氛围的人。记得2009年北美车展福特新车发布会  相似文献   

3.
传闻不断的福特接班人又有新动向。近日有公开报道称,现任福特美洲地区总裁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将被任命为福特COO,这被视为他将接替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出任福特下一任CEO的重要一步。原因之一是,在此之前,穆拉利从未设立COO这个职位。据传,穆拉利将在2013年年底退休。马克·菲尔兹成为穆拉利接班人的  相似文献   

4.
宋晓璞 《经营者》2006,(19):56-57
艾伦·穆拉利正式入主福特,他能否延续在波音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功,带领福特公司顺利走出困境,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12,(16):49-49
掌管任何一家大企业,都须具有全球视野,最成功的CEO往往正是以卓越的国际战略制胜,看起来,马尔乔内、穆拉利和雷瑟夫做得不错  相似文献   

6.
和21世纪的两个汽车英雄马尔乔内和穆拉利相比,惠塔克和他们有两个共性:加盟前都是汽车门外汉,都视现金为王。  相似文献   

7.
资讯     
《经营者》2014,(23):160-160
首三家林肯中心正式开业 11月初,首三家林肯中心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同时正式开业,揭幕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独特全新豪华拥车体验模式——“林肯之道”。林肯全球总裁葛皓华(Kumar Galhotra)表示,“‘林肯之道’是根植于林肯品牌近百年历史当中在个人服务上的历史传承,专为当今中国豪华汽车消费者的创新之举,令他们不仅会体验到林肯最好的产品,还会享受到林肯最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笑口常开     
林肯逐客林肯非常讨厌那些前来白宫唠唠叨叨,要求一官半职的人。一天林肯身体不适,但有一个家伙却赖在林肯身边,准备坐下来长谈死缠。正好这时总统的医生走进房里,林肯一面向医生使眼色暗示,一面问道:“医生,我手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全身都有。我看它们是会传染的,对吗?”说话之间林肯向那个家伙伸出了双手。“不错,非常容易传染。”医生说。那家伙听了,马上躲开林肯的手,站起来说:“好吧,我现在不便多留了。林肯先生,我没什么事,只是来探望你的。”那家伙走后,林肯在房里笑得前仰后合。标点错了张先生给儿子规定,…  相似文献   

9.
轻松     
《经营者》2012,(4):24-24
2011年福特实现5年来首次分红,穆拉利对福特的转变就快要成功了,但是他现在已经66岁了,作为福特汽车公司的CEO,他还能撑多久?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相似文献   

11.
画管理     
《中国新时代》2011,(9):62-62
美国总统林肯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激烈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时,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相似文献   

12.
在成功抛售沃尔沃之后,福特在中国市场将更加倚重长安集团。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敏感关头,福特汽车CEO穆拉利没有与李书福会面,也没有出席吉乖收购沃尔沃的签约仪式,却与合作伙伴长安集团的高层密切会晤。  相似文献   

13.
《大众标准化》2011,(7):29-29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6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7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6个人的意见唇,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6个幕僚们仍然不能一致认同林肯的意见,但林肯坚持“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完全赞成,但我要宣布:...  相似文献   

14.
刘杨 《经营者》2010,(3):54-55
底特律并未自我醒悟,而是依靠外部力量推醒自己。惟一不同的是,和来自波音的穆拉利一样,法雷本人变成了这股推动福特的外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南 《经营者》2011,(13):34-34
中国汽车界太需要有分量的奖项来证明自己,遗憾的却是一直没有值得信赖的奖项出现,而文德恩、戈恩还有穆拉利的荣誉看起来是那么真实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2008,(4):76-76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  相似文献   

18.
当同处底特律的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已经深陷困境甚至濒临死亡的时候,从波音来到福特的艾伦·穆拉利用他的坚守,赢得了所有汽车人的敬仰。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还把艾伦·穆拉利的定位当成福特汽车的拯救者,恐怕有点过时了。实际上,他打理下的福特已经开始逐渐驶离亏损不振的深渊,穆拉利的角色也,开始从拯救者向进攻者转变。  相似文献   

20.
《财富》杂志在2009年5月的一篇文章中,把福特汽车公司总裁艾伦·穆拉利戏称为“东山再起小子”。穆拉利自2006年9月执掌福特公司以来,完成了一次“东山再起”,其间他对于质量的投入和重视可以给整个质量界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