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4年6月26日,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一致同意公布《在国际上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修订框架》,即资本监管制度的新框架,并承诺将在本国建议实施这一新制度,这就是我们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随着新资本协议的正式出台,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将面临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金融监管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洁 《济南金融》2005,(9):72-72
19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金融服务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迅速加重.金融危机不断发生.挑战着各国的金融监管理论、制度和方式。长期以来.在金融监管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派以弗朗茨和爱德华&;#183;凯恩为代表.主张进行金融监管.称之为金融监管学派,他们认为.以信用为基础的银行业.稳健和安全运营是首要的.并且要求运用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尽可能多地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或在该体系中某些部分陷入困境的情况下.通过采取措施防止其向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扩散.尽可能免除或减轻“多米诺骨牌”的危害性。另一派是自由银行学派.坚决反对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3.
4.
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分业到混业经营的转变带来规模经济、分散风险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伴随着可能产生的法律、经营、信息、行业等问题.还会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担负着社会融资、投资、结算的重任,它渗透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也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寻常百姓.面对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如何在WTO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促进金融业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保护存款人利益,是金融监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规范的金融机构准入制度和经营状况监控制度,但对金融机构的破产退出尚未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文就如何按照市场规则,健全起我国金融保障体系,以及对商业银行破产退出的法律问题进行研讨,为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董微微 《金融与经济》2015,(2):79-82,36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向传统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异质性特征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框架,为决策层制定相应的金融监管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尹洪霞 《济南金融》2007,(11):35-37
当前我国的金融业已经呈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在后WTO时代,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在此背景下,我国已有的机构性金融监管模式将面临挑战。功能性金融监管是基于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并能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协调的监管,它是金融混业经营下金融监管模式的最优选择。本文对我国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正日益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补充,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和借鉴国际监管经验,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十二个原则,探索了有效的新金融监管范式。总的看来,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类新出现的金融业态,金融监管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金融业已经呈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在后WTO时代,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在此背景下,我国已有的机构性金融监管模式将面临挑战.功能性金融监管是基于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并能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协调的监管,它是金融混业经营下金融监管模式的最优选择.本文对我国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银行是人民主权金融的核心组成部分,肩负普惠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大目标,在支农支小、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内生脆弱性,农村中小银行的存量风险体量较大,且疫情冲击、政策变化等带来的增量风险也逐步显现,其风险治理成为防范与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和难点。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为标志的新金融监管框架重塑了“央地”关系,强化了金融监管的高效集权属性、上下一贯属性和逐步授权属性,分别从监管覆盖、监管协调和监管深度三个维度提升了外部监管效能,进而牵住了农村中小银行风险治理问题的牛鼻子,从“穿透式监管”实现、风险治理重点转移、风险特征改变、潜藏风险隐患浮现四个方面带来新的变化,为推进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构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指引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大财政审计”监督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审计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财政审计工作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要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本文认为,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树立大财政审计观念,构建大财政审计监督框架,进一步强化对大财政审计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科学的审计方式,努力适应新形势对财政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发达国家准备或正在改进其金融监管以防止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拖累.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组建超级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合作和重新重视规则监管,其实质是通过监管的改进来避免监管套利、监管本位主义和监管宽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改进是其对本国金融监管的深刺总结.对我国有着多重启示.不仅使我国认清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不成熟一面,而且对我国的监管制度移植与本土化、监管分权和高度合作、以及规则监管在我国的实施都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框架与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的监管缺陷,美国正在进行"大萧条"以来最为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框架下介绍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围绕改革的主要争论,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进行总结比较,认为美国这次金融监管改革将从监管标准、方法、模式和理念等方面重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形成更加稳定有序的金融市场新秩序,防范金融危机重演.  相似文献   

16.
Reducing payments and settlement risk should be pursued where economically possible, but will not obviate the need for bank supervision. Governments regulate the banking sector because they are the intermediaries that transform short-term liabilities into long-term loans. Bank supervision needs to be supplemented with improved disclosure, greater market discipline, and in many countries, increased, not decreased, supervisory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梳理了金融危机前日本金融监管架构的变迁史,指出从组织架构考量,日本是典型的金融厅一体化监管模式,并分析了日本金融监管架构中金融厅与央行和财务省分工与合作关系的具体形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措施。最后,本文提出了借鉴日本金融监管架构改革的四点启示:一是金融监管体制设计应尽可能避免职能冲突;二是完善监管制度应注意提高监管透明度,及时评估并适时披露监管制度改革的效果;三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重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宏观审慎应于法有据、明确分工、加强协调。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11月5日在昆明举行,论坛由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主持,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李大军致欢迎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夏文峰,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刘萍、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作了发言,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作了主题演讲"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现将以上几位专家演讲内容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风险形成与我国金融监管框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出发,结合模型实例阐述了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其类型,并概述了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这些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特征,从而提出复杂环境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扬 《海南金融》2011,(7):36-40
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本文梳理了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银行监管现状,探讨了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