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烟台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思路和对策李淑芹(烟台市外经贸委)邵维忠(烟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近年来,烟台市积极利用外资,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使烟台的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1996年6月,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在烟台投资,累计达25亿美元,烟台市共建...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战略投放力度,力挺广东省面向南海、浙江省面向东海、山东省面向黄海大力开发海洋经济,使之成为国家战略机遇期内区域经济开发的新增长极。海洋经济开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而其中关键之一是要解决金融战略投放导向问题。为此。必须明确金融战略在中国海洋经济开发中的功能定位,分析中国海洋金融战略运行中...  相似文献   

3.
张江汀 《商周刊》2011,(20):48-49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烟台,濒临渤海和黄海,、谁是看中了芝罘湾这一天然良港,烟台在1861年就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其后在烟台设立的“东海关”,也是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口岸。150年来,开埠的烟台,一直未曾停下与海洋打交道的脚步,如今,  相似文献   

4.
昔日“万山要塞”,今天海洋开发宝地位于珠江口外万山群岛中的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是广东人民政府于1998年9月批准设立的全省第一个地方性海洋开发试验区。范围包括珠江口外万山群岛中的106个岛屿。海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海岛陆地面积80多平方公里。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试验区所辖海岛地处珠江出海口,历来是华南地区海上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有“南海要冲”、“万山要塞”之称。它位于香港、澳门  相似文献   

5.
由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和民盟上海市委主办的“民盟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上海)研讨会”于2008年9月25-28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代表们从海洋运输、港口经济、海洋科技、生态环境、国家海洋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在多个方面取得富有建设性成果,特别是在“发展海洋生态农业”、“解决海洋的问题决不仅仅来自海洋”等等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6.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的重要舞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国家,也是海洋大国之一,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与兴盛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我国具有开发利用海洋的优越条件和战略性需要,应该把海洋开发作为跨世纪治国兴邦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具有方便地进入海洋的区位优势和环境条件,应该成为亲海民族,陆地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客观上需要把海洋作为后备资源基地,世界历史经验证明,疏远海洋的民族必然落后。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制定蓝色工程计划,发展海洋产业群;开发蓝色国主,建设海洋经济带,用20~30年时间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强国。本文纵横论证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标准、条件、指导方针和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海”、建立海洋综合管理的财政保证机制、加强海洋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益性服务能力和加强国际合诈等多项具体建议措施,多元化推动我国的海洋经济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赵巍  蒋霞 《大陆桥视野》2014,(19):44-4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把海洋的重要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十二五”规划纲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一直位于前列。“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6%,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提高,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显著提升。但是,江苏海洋生产总值2013年实现4253.1亿元,占GDP比重仅为7.19%,远远低于全国其他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烟台大樱桃是春季上市最早的绿色食品,享有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美称。烟台大樱桃集世界大樱桃之精华,润烟台之灵秀,才得以使其果实色泽鲜艳.晶莹剔透。其味甘美,脆爽,肉嫩细,营养丰富。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被誉为“是果中珍品”。烟台是我国大樱桃栽培的发祥地,在国内引种最早,发展最快,加工制品最丰富,“烟台大樱桃”早已成为地方名产。据史料记载.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恩将10个大樱桃品种引到烟台东郊种植,至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烟台的生态条件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大樱桃的生长;再…  相似文献   

9.
粤智联 《新经济》2014,(7):44-45
《广东智库论坛》之“开启江门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论坛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来自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省内高校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江门,开启“海洋思维”,纵论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为江门海洋经济的发展把脉献智。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广东海洋工作超前布局、精心谋划.办成了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大事。“十二五”时期是广东省海洋事业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攻坚时期。针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海洋科技转化率不高、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广东海...  相似文献   

11.
市场是义乌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义乌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目前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万余个,汇集了43个行业1901个大类40余万种商品。市场商品已经出口到20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55%以上,全球最大的10家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被称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在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及其管理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该课题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深感广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要出路在于与周边省份和地区的加强合作。只有通过区域合作才能扩大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解决海洋开发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课题组提出了“三圈一带”海洋经济合作开发的构想。“三圈”是指“粤港澳海洋经济圈”、“粤闽台海洋经济圈”和“粤桂琼海洋经济圈”;“一带”是指“蓝色经济带”。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启动“三圈一带”建设,将广东的海洋开发重心往远推到南海,和兄弟省份合作加快南海资源开发;通过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圈”,充分利用香港进行专项海洋开发的国际融资。我们相信,“三圈一带”构想启动以后,既能解决海洋开发的资金难题,又将丰富包括粤港澳合作在内的区域合作内涵。更重要的是将完善广东海洋经济的外延格局,平衡地区发展,稳步提升广东的海洋竞争能力,提升整体科学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吴秋雨  孙炎 《经济师》2012,(6):219-22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蓝色经济已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强大力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对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概况;以烟台地区为例分析了山东蓝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对策,希冀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更好地统筹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素以“商神”之称的商检,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呼唤,它象初生的婴儿一样在被誉为“东方之珠”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呱呱坠地。 烟台开发区作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向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烟台开发区商检局的成立无疑给开发区正在迅猛发展的经济的腾飞插上了双翼。他们以“开发区发展我发展,我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这是从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战略高度出发.直面新的海洋竞争挑战,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贯彻落实这一决策,对于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中华民族海洋国土意识和“以海兴国”意识.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实现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等方面举足轻重,意义深远。如何抢抓新机遇,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又好又快地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沿海各地纷纷把经济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向海洋要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中国海洋产业相对发达国家至少落后十多年的局面,中国制定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实施纲要”,计划到2010年使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以上,到2020年占18%以上,到2030年达到25%,真正跨人到世界海洋经济强国的行列。面向21世纪,我国各地向大海淘金的热情正在逐渐升温,全国开发海洋的攻坚战正在全面展开。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21世纪…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和中国正在掀起海洋开发的热潮,掀起一场“蓝色革命”,沿海省市纷纷提出海洋开发的措施,有的省市县还提出建设“蓝色产业带”。但海洋经济建设是长期目标和系统工程,需要着眼于海洋开发利用的大局,充分认识蓝色产业带建设的内涵、特征、优势、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国家层面上构划蓝色产业带建设的蓝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将步入一个全面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世纪。在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中,发展海洋旅游,尤其是滨海旅游,日益引起世界海洋大国的重视。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公里海岛海岸线,6500多岛屿,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也已经开始重视海洋旅游的开发。《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均把“滨海旅游”列为新兴的支柱性海洋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大湾区方案”。粤港澳海洋合作在经历了“民生保障、互通有无”—“市场开放、互利合作”—“服务先行、双轨融合”—“机制创新、深度融合”四个阶段的演进后,呈现以合作区为载体引领海洋合作示范平台建设、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赋能经济转型、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促进海洋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宜居为共识深化海洋生态环境共治等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海洋合作制度成本较高、区域发展“多极共生”竞争压力、全球产业分工重构的“双向挤压”等挑战。未来深化大湾区海洋合作应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层面加强创新,全面建设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形成休戚与共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大湾区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