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红宇 《商业研究》2004,(16):97-99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表现出一种正相关性,然而中国的城市化却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赶超战略的发展目标和增量改革策略是中国目前城市化依旧滞后的主要原因。城市化发展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构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体系,同时大力发挥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后续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界城市化发展有其共同的规律,如何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本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正确选择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在城市化实现的过程中,城市化途径的选择至关重要。城市化的途径的选择主要包括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城市化动力及实现机制的选择。城市化的途径在全世界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从各国的经验来看,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化途径,是决定一国城市化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我国应该选择怎样的城市化途径也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5.
6.
将城市便利性引入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分析框架,以解析中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失衡的形成机制,为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思路.研究表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有动力推进土地城市化,且土地城市化对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具有正效应,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快速上升的房价限制了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土地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的城市便利性程度对人口城市化的总效应却为负,从而导致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失衡.为此,需要协调提高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程度,让城市便利性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市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大工业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我国传统的城市化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从而影响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走一条经济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 ,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的进程中。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27年间 ,中国GDP年均增速达9.4% ,2004年总量达1.65万亿美元 ;外贸年均增速达16.7% ,去年达1.15万亿美元 ,名列世界第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速也分别达到6.8%和7.1 %。去年 ,中国的钢铁、煤炭、水泥、彩色电视、手机、程控电话、发电设备等工业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5700亿美元。经营中的外资企业达26万…  相似文献   

9.
循着"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西部的现状、西部大开发的路径模式抉择、如何加速西部地区的城市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进程"这一思路逐一展开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无论采取哪种工业模式,都必须走人口城市化道路,方可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循着"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西部的现状、西部大开发的路径模式抉择、如何加速西部地区的城市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进程"这一思路逐一展开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无论采取哪种工业模式,都必须走人口城市化道路,方可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跟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过去几十年,“三农”问题对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作用;新时期,我们要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自1998年以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从理论到政策,从政策导向乃至国家建设的重心都发生了跨度巨大的变化.总结这十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中的得失利弊,借鉴西方城市化理论,从理论政策的高度把握我国城市化理论的提升和进步,无疑是一个有突出现实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化,城市在空间数量上增多、区域规模扩大的过程,而且是城市职能和设施的完善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社会文明向农村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吕康娟  关柯 《商业研究》2004,(10):83-85
从要素互动、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城市化问题,采用集成和系统研究的方法,将城市化环境划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并构建了系统的组成要素。由于内外影响力有机结合且相互平衡才能促使城市化车轮正常运转,所以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问题是由于内外影响力不协调、要素增长错位所致。同时,也应看到世纪的新动态对中国城市化的替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分析梳理了中国的人口转变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得出中国的人口转变已经进入第四阶段,而城市化进程还位于第三阶段的结论。根据陈彦光人口转变和城市化互动对应关系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滞后于人口转变的结论。而且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已经放缓,不能盲目推进。  相似文献   

18.
徐莹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27-28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错综复杂,目前对人口转变所处阶段仍有不同观点,但不可否认中国的人口转变有其特殊性: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转变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且低生育率带有外生性。中国的人口转变问题在给我国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9.
殷悦 《商》2014,(10):230-23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对此学术界形成了一些主流观点:工业化超过了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和经验,采用VAR模型对江苏1986—2011年间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短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土地城市化也能促进人口的城市化,但影响较弱。长期内土地城市化与产业升级间有长期的累积循环效应,长期内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所代表的经济城市化有着良好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泛珠三角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商业时代》2006,(4):91-92
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口区域和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的人口流动对区域城市化带来了积极影响,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保险、人才流动限制、再社会化教育、劳动力效率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