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阿霍德海外市场撤退的分析研究发现,海外市场选择失败、进入模式选择失败、竞争失败、本土化适应及调整失败、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均会导致零售企业国际化失败.前四个因素从零售国际化过程角度考虑,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但又可作为独立因素直接导致国际化失败,非可控因素也可直接迫使零售企业从海外市场退出.  相似文献   

2.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在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内对影响北方发达国家异质产品生产企业进入南方发展中国家市场战略模式选择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论表明:南北两国经济规模相对大小、工资水平差距和跨国企业在南方国家进行垂直型FDI活动时存在的固定进入成本这三种因素共同决定了北方国家异质产品生产企业进入南方国家市场时的战略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采用国家距离模型研究了地理距离、文化距离、经济距离以及商业治理距离对跨国零售企业东道国选择决策的影响。接着,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扩张方向下,经济距离、商业治理距离对跨国零售企业东道国选择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理距离、文化距离负向影响零售企业东道国进入选择;在正向扩张方向下,经济距离负向影响零售企业东道国进入选择,商业治理距离正向影响零售企业东道国进入选择;而在负向扩张方向下,经济距离正向影响零售企业东道国进入选择,商业治理距离负向影响零售企业东道国进入选择。最后,本文对发展中国家优化"引进来"、提升"走出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姚琼 《商业研究》2005,(15):34-36
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是外部环境因素推动和内在竞争优势驱使的共同结果。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跨国零售企业本国和中国零售市场的状况,是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跨国零售企业具有的战略管理优势、流程管理优势和商业业态优势,是其在中国零售市场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跨国零售企业发展趋势将表现为积极开展并购、构建全球采购中心和进军西部。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经营的共性特征;其次分析了跨国零售企业的进入给中国零售企业带来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中国零售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中国零售企业在经营战略选择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谢冰  谢军 《江苏商论》2006,(7):96-97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选择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决策之一。决定进入模式的重要因素不仅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素有关,而且与企业自身文化特征有关。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并就中国企业应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物流配送是影响连锁零售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介绍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的几种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出了判断矩阵,为企业选择物流配送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胡永铨 《商业研究》2002,(20):121-123
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 ,是影响我国零售业未来发展态势和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一个关键因子。对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战略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剖析了外资零售企业经营战略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9.
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零售企业的物流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案例分析,研究了零售企业在中国目前条件下所采用的物流模式,以及影响零售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主要因素。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在目前的零售物流中,供应商主导的物流模式占居主导地位,而其中又以M12(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最为普遍;第二,被调查的大部分零售企业使用了两种以上的物流模式,其中一种是主要的,其他则是辅助的;第三,即使采用相同的物流模式,各个企业的具体操作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第四,一些因素(如供应商的规模与实力、物流成本、产品特点和环境条件)被普遍认为对零售企业选择物流模式有影响,而另外一些因素(如零售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物流对零售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零售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和业态等)则只被个别企业认为对其选择物流模式有影响。本文最后对这些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大多东盟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同构性,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构成等方面具有互补性,这都使得它们成为我国制造业向外转移的主要目标国家.本文将指出中国制造企业进入东盟市场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并对中国制造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财务风险进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中国制造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制造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零售本土化是跨国零售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选取家乐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家乐福在中国市场高度本土化的策略和在韩国市场高度全球化的策略,导致不同的经营结果,说明了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与母国市场差异较大的海外市场时实施有效的本土化策略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本土化的模式与程度.  相似文献   

12.
零售业态是与零售经济和市场状况相适应的,因此零售业应根据时代的变化选择和变更店铺的形态和销售方法.本文在分析零售业态内涵的基础上,探悉了企业选择零售业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无店铺网上B2C企业产生问题的根源是其在没有实体店铺支撑的情况下,面向众多消费者开展大范围配送的商务模式.无店铺网上B2C只是零售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阶段,传统零售企业进入B2C电子商务市场将拥有诸多优势,未来B2C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将让位于传统零售企业领衔的"鼠标+水泥"电子商务模式.文章指出,在传统零售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后,将给B2C电子商务带来积极影响,传统零售与网上零售要走向融合,实体化与区域性电子商务将成为B2C电子商务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2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二十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发展过程,并出现了退出市场的现象。文章以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为指导,分阶段对影响外资商业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庞大的潜在市场始终是影响外资商业进入的主要因素;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且区域间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不同;电子商务等零售业创新发展方式的普及对外资商业在中国零售市场上的经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外资零售巨头在此轮产业调整中受到了冲击,并开始了经营方式的调整与店面的收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采集了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研究的248篇相关文献,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文献研究内容梳理方面,总结了有关中国零售对外开放的研究文献,研究内容集中在十个方面:动因、市场选择、进入模式、战略、经营策略、企业管理、技术、影响及对策、宏观政策、其他综合性研究等;之后结合我国零售研究的发展阶段分析讨论了相应阶段所对应学术研究的内容分布,最后分析了未来我国零售研究的内容趋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连锁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地组织物流配送活动来保障商品低成本、高质量的供应成为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但是,由于很多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不当,导致了物流配送活动开展的效率低、成本高,不仅影响连锁门店的正常经营,也影响连锁零售企业的自身发展。因此,本文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不同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以及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现状,分析了连锁零售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有效解决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零售企业涌入中国市场,日渐成为我国零售市场的主要力量。跨国零售企业的进入,无疑会对我国零售业造成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会对作为其上游供应商的中国制造企业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从企业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考察了跨国零售企业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影响。从理论模型中得出:下游企业的市场扩张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与资源配置效应两种作用机制,促进了上游供应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改善了上游供应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我们进一步应用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门店分布数据与2001-2007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跨国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我国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扩张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选择何种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境内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与演变趋势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条件取消后,我国零售市场是否会被大型外资零售企业逐步控制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构成零售企业竞争能力的五个因素,并以这五个因素为条件,对我国境内中外资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得出了外资零售企业不会全面控制我国零售市场,但有可能在某些城市、地区和经营领域形成局部的掌握主导权或者控制权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