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环洞庭湖区33个县市区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全面测算城镇化水平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低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对地区内及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空间溢出;在其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对地区内及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空间溢出,并且对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大于地区内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虹吸效应”,在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外开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但这主要来自于地区间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地区富裕程度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空间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在检验城镇化发展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互动效应,自2007年开始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进程具有推动作用,且金融发展效率比金融发展规模对城镇化发展贡献更大。要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的城镇化联动发展,必须致力于加强与邻近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同时还应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资本的使用效率,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土地供应量和土地市场化水平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发展状况存在差异.本文基于改进的CD生产函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把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本等影响因素加入到模型中,具体分析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之后,新型城镇化(以下简称“城镇化”)就逐渐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不同规模的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应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在地区间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本文以广东省为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面板回归发现,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主要受到周边省区金融发展、自身经济水平和本区域内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几乎对区域金融发展没有任何作用,而对外开放则正在阻碍区域金融发展。如何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改变"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是发展区域金融时需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即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影响,而东部地区的空间负外部性更明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计量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引致的城镇化效应。研究发现,第三产业份额的估计参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是存在的。同时,这种效应对于处于不同分位数上的地区有较大差异:第三产业份额适中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效应最为明显;第三产业份额相对过高或过低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较弱,估计参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果,显著、稳健为"倒U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余泳泽  刘大勇  宣烨 《金融研究》2016,428(2):23-36
本文利用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衰减边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表现较为明显,并且这种空间外溢效应会存在具有空间衰减特征的地理边界,在200公里以内为空间外溢的密集区域,500公里为空间外溢的“半衰”距离,省界对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采用较为前沿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98~2011年我国25个省,28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一般预算支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会通过省区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及空间溢出机制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动产生时空效应,即上一期和相邻省份的财政支出均会对本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差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2003~2012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税收安排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最低,中部较低,西部最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宏观税负、个人所得税以及消费税的增加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房产税的增加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通货膨胀、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程度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突变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人民币汇率、中美股市和利差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通过内生变结构协整检验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几个金融子市场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出现了两次结构突变,汇率与股市间的关系符合流量导向型模型,汇率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存在着从汇率到股价的非对称性价格溢出效应;而在市场间联动性上,存在从美国股市到国内股市的非对称性价格溢出效应;全球金融危机是协整关系出现第一次结构突变的直接原因,而这种市场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则在突变之后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发债和贷款期限的差异化:基于增量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文献主要从资产负债表法来实证研究企业负债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我国企业在1998~2008年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和银行贷款为研究对象,运用增量法从企业财务特征和债务契约属性等方面对企业增量债务期限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采用了GMM计量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筛选出了影响企业发债和贷款期限差异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利润率越高,具备担保,信用评级和授信比率越高,其债务期限越长。企业若选择发债,债务期限会延长,而选择银行贷款则企业债务期限会缩短。  相似文献   

19.
帕累托式的信贷区域配置对协调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对信贷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宏观经济严重依赖银行信贷,但信贷配置效率差强人意;信贷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省际层面而非区域层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大区域之间的信贷配置效率并无实质性差异.省际层面上,信贷配置效率差异非常显著,西部大多数省份和东部的浙江、江苏对信贷依赖程度较大;东部的上海、广东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而降低了对信贷的依赖;中部和东北的信贷配置效率较低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夯实财富储备,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全面考察了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动因,着重分析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享受养老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产生负激励效应;养老待遇水平提高会明显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个人负债占资产比重越大,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概率越高;配偶退休、年龄增大、健康状况差会显著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口经济收入;养老保险制度应兼顾保障性和劳动力市场功能;构建老年就业服务体系,保障老年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