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1978—2022年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初步解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识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因果关系,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研究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随时间的动态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粮食产量虽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粮食产量的提升并不会导致农民增收,而农民收入提升会导致粮食产量提升;(2)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既存在长期关系,也存在短期波动;(3)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无显著影响,但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有长期的正向影响;(4)农民收入主要来自自身因素影响,而粮食生产在前期由自身主导,在第4期后由农民收入主导。为此,从农户、政策、技术、国外经验等方面为中国粮食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长”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的改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农业保险影响种粮者收入的角度展开分析,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农业保险的关系,建立聚类模型,在对各市、州进行区域风险分化的基础上,通过经验费率法对粮食单产的保险纯费率进行厘定。结果显示,粮食保险的纯费率在全省的分布情况和全省的自然灾害等级划分的区域分布上大体是相一致的,纯费率较高的地区在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而位于湖南省东、中部地区的各市其纯费率相对较低,因此,区域粮食保险应给予有区别的保费补贴。  相似文献   

3.
李新  匡远配  肖耀 《南方农村》2013,29(4):41-46
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且我国粮食大省的粮食产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基于对湖南省湘阴县、株洲县和汉寿县的实地调查,回收了50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农民种粮的总量、结构和效益,从而对粮食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因素主要有:粮食生产成本、专业化水平、国家政策和粮食风险等,并据此提出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湖南近50多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对影响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各项因子作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是影响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的首要因子,它的制约作用呈上升趋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有重要影响;自然因素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不断下降;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不断上升,农业用电量和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对粮食总产量影响较小;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湖南省2010年的粮食总产量达3023.48万t。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比粮食主产区(湖南)和粮食主销区(广东)在粮食产量、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农民收入结构等方面的差距,接着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粮食生产对粮食主产区社会经济发展起负相关的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农民种粮的优惠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和粮食单产提高有限的前提下,挖掘潜在因素,进一步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是当前摆在我们粮食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科学储粮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种粮农民千家万户、储存粮食方法也五花八门。笔者一行通过走访和调查,确实发现了很多种具有科学意义的储粮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有关粮食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影响因素与准确率最高的模型,建立以粮食产量为因变量,以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折纯量、受灾面积、成灾面积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0~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折纯量、受灾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显著性因素,但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施肥过度反而会导致谷物死亡,粮食减产。因此,提高粮食产量可从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两方面入手,而化肥施用折纯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则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各个国家(地区)永恒的话题。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2000-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全国、东部、西部的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中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扩大播种面积、提高教育水平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则是抑制粮食生产的因素。为增加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充分考虑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地完善粮食生产的支撑系统,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加强乡村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中国及黑龙江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及构成的基础上,通过该区域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不同时期粮食减产总量及占粮食总产比例变化的分析,进一步阐明自然灾害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SFA模型的河南省粮食产量时空变化及投入要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粮食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农业在整个社会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对河南省粮食产量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2005—2015年河南省各县粮食产量和投入要素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数据面板化,利用线性相关、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脱钩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 10.1、Eviews 8.0和SPSS 19.0等软件,对河南省各县粮食产量时空变化、投入要素影响程度和脱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文章选用模型效果较好,能够反映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且符合河南省粮食产量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 2005—2015年河南省粮食产量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2)从空间上来看,河南省中部、北部、东部和南部粮食产量较高,西部受地势因素影响粮食产量较低;(3)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经营性收入、农药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乡村农业人口呈正相关关系,与农村用电量呈负相关关系;(4)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农药施用量存在脱钩效应,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经营性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存在脱钩效应。[结论]应保持目前粮食播种面积不变,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突出投入要素的影响,同时对河南省各县进行区域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粮食生产系统的动态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和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与各影响因子的动态关联程度;认为影响山东省粮食生产的首要制约因素是粮食单产,其次是农业自然灾害和复种指数,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小;提出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技术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上半年我国农业呈现出粮食产量上升、农民收入上升、农民税负下降、粮食价格下行的“双上双下”的态势。今年上半年,中国农业迈上新的台阶。200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粮食单产也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如此大的增幅,加大了今年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持续上升的难度。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使人们欣喜: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元,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伟大任务。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必须十分重视粮食主产区农业的发展。粮食主产区人口数量大,农业人口的比重高,非农产业不很发达,经济资源单一,农民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粮食生产的依赖程度高。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低迷,主产区受到的影响最大,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也最小;主产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的波动,对全国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供求平衡有重大影响。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的甚至是负增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受挫折,粮食生产连续5年下降,由1998年的51229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43067万吨,降幅达15.3%,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2004年初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发展出现了“超常规的增长”,粮食产量转折性增产,农民收入增幅明显加速,而且两者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预定目标。去年对农民收入形成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建立我国1979-2007年粮食生产函数并结合贡献率分析得出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显著的负面影响,继而应用趋势分解法分析了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波动的负影响。最后采用Johansen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证实了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与我国自然灾害成灾率的关系。文章分析得出降低成灾面积以保证粮食安全问题的迫切性,而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与成灾率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粮食补贴政策自推行以来在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粮食产量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弊端,如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对农民行为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补贴方式不当、补贴额度太小等使得政策的预期目的没有达到。基于此,重点论述粮食补贴政策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种植业家庭农场是洞庭湖区粮食生产的重要新型经营主体,也是推动湖南省水稻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支持体系,本文通过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对洞庭湖区水稻种植业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建设粮食品牌、培育粮食加工企业、完善要素支持政策、发展粮食生产服务业和优化政策服务等方面系统提出扶持洞庭湖区水稻种植业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用机械总动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6个因素作为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因素主要为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折纯量,并通过分析,提出了提升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数据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种植面积、单产情况及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金融、科技推广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政府调控、利益补偿、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农业投入、农业生态和风险防控方面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2~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还能通过对劳动力的替代和释放效应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且在不同区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入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的发展,重视农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