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灾害为例,创建基于涝渍过程的逐日灾变等级指标、灾害影响量化评价与灾损量化评估模型,探索区域农作物涝渍灾变动态监测评估的天气学方法。[方法]基于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灾变过程解析,以过程灾变判别指标为基础,采用基于假设的滚动模拟寻优、实际灾情验证与个例分析等方法,厘定轻度涝渍与重度涝渍灾变的最佳阈值,构建油菜春季涝渍过程逐日灾变等级指标; 利用多元回归等方法,构建对应的灾害影响量化评价模型和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 基于个例分析,验证指标及模型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的吻合情况。[结果]湖南省轻度与重度涝渍灾变的最佳阈值为144; 不同县涝渍灾变等级阈值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受灾频率越低,洪涝脆弱性越低,防灾减灾能力越强,阈值越高; 基于受灾天数和重灾天数的灾害影响指数都表现为结荚期涝渍对油菜减产率影响更大,且两者的空间分布形势都与各县年平均减产率的空间分布形势基本一致; 个例中,基于指标的全省重灾站数百分比的时间演变与实际灾情记录一致,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的结果也与实际灾损相匹配。[结论]油菜涝渍灾变等级指标、灾害影响指数及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实现了对涝渍灾变过程等级的动态监测、影响与灾损的量化评估,为基于天气学方法开展区域油菜涝渍灾变等级的动态监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撑,同时为历史灾情资料的补充和量化及灾情记录的再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加上农村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影响政府财政灾害补偿工作的因素较多,深入开展灾害补偿工作变得比较困难。本文基于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的财政补偿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财政补偿的开展情况,并对财政补偿发挥的功能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财政补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和消费变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灰关联模型对‘‘八五”、“九五”、‘‘十五”期间浙江农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生活消费与各项生活消费、纯收入与各项生活消费、各项收入与各项生活消费的灰关联度变迁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1978—2022年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初步解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识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因果关系,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研究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随时间的动态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粮食产量虽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粮食产量的提升并不会导致农民增收,而农民收入提升会导致粮食产量提升;(2)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既存在长期关系,也存在短期波动;(3)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无显著影响,但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有长期的正向影响;(4)农民收入主要来自自身因素影响,而粮食生产在前期由自身主导,在第4期后由农民收入主导。为此,从农户、政策、技术、国外经验等方面为中国粮食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长”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的改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建立我国1979-2007年粮食生产函数并结合贡献率分析得出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显著的负面影响,继而应用趋势分解法分析了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波动的负影响。最后采用Johansen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证实了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与我国自然灾害成灾率的关系。文章分析得出降低成灾面积以保证粮食安全问题的迫切性,而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与成灾率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7.
考察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仅要从农村金融总量进行分析,而且还要从贷款结构进行分析。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衡量新疆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对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贷款。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基础上,运用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及对数据进行修正后对广东省1990—2011年的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相关性的已有文献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实证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农民收入影响最大的因素,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结构却对农民增收带来反向作用。最后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中国农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农业集聚重心与农民收入重心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文章利用了1985~2015年相关农业产量统计数据,运用了重心分析方法。[结果]1985年以来我国农业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下西进特征,但不同农作物的表现有所不同。谷物1985~2015年整体呈现向东偏北特征,豆类整体呈现向西偏南特征。谷物等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豆类等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从农民收入重心看,农民收入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北上东进特征,2009年后,呈现南上西进特征。农业集聚重心与农民收入重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农业集聚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结论]农业集聚程度与农民收入密切相关,通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集聚程度,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进而影响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历年的数据研究,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情况。进而分析收入来源结构与收入增长的相关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软件分析得出了农民收入各个部分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贡献率。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以及云南省的特殊情况,制定政策建议以促进云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改善,进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VEC模型研究发现,短期来看,前一期的粮食价格、农民收入以及前一期的粮食产量对当期粮食产量具有负效应,其中前一期的粮食产量的负效应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是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调查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以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关山村土地流转情况做实证分析.通过实地调研搜集数据资料,分析当地土地流转状况,构建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模型,进而研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流转过程中仍存在政府补偿较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不当、农民保障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在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同时,注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一年内我国就经历过洪涝.干旱、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了重大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4.
在阐明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民收入与住房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民收入与住房结构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住房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比例存在正相关,与砖木结构比例存在负相关。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可降低砖木结构比例,缓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这将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确认土地流转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研究方法:依据湖南省2001—2016年县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这一反事实分析框架来估计土地流转政策对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效果,并运用微观数据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与合成的无政策地区相比,实施了土地流转政策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并未显著提高,即土地流转政策并未显著提高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在微观层面,土地流转也无法提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研究结论:当前土地流转政策难以产生对地区整体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是由于土地流转无法对农业生产效率、非农业务、租金收入及政府转移支付收入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产生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3—2017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面板数据,在比较两个区域农民收入及其结构变化的基础上,使用面板矫正标准误(PCSE)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研究并比较主产区和主销区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对于主产区而言,工资性收入和政策变量对粮播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财产性收入对其影响不显著。对于主销区而言,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粮播比的影响方向与主产区相同,但是工资性收入对其影响与主产区不同,有显著正向影响,政策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在长期,工资性收入对主产区和主销区粮播比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加,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对主产区的影响更大,而转移性收入对主销区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下降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补贴政策,转变粮食生产方式,鼓励主销区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地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门限模型探析甘肃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值时存在双门限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低于第一门限时不显著,突破第一门限时会随着人均GDP的提升而显著增强;以城镇化率作为门限值时存在双重门限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而显著增强,但突破第二门限后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因此,政府要建立财政支农持续、稳定的增长机制,提高财政支农使用效率并加强监管;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非参数检验的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实施前后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以及四项来源(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以工资性纯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来源为主的农民纯收入显著增加,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的绝对差距在增加的有11个省份,但也有7个省份农民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缩小,还有8个省份的相对差距呈现减小的趋势,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同时也为今后第二、第三阶段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2021,(6):41-49
文章采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短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YS-GMM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三种收入类型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较大.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粮食产量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通过粮食产量产生"部分中介效应"和劳动力转移产生"遮掩效应"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作为粮食农作物最基本的代表,预测其未来的波动对农业发展与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选取了2000—2018年江西省水稻产量数据,通过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1,1),来分析当前江西省水稻产量的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走势向好且在未来6年里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