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事件     
点评 一年前,当联想并购IBM PC,柳传志对外宣称,“联想集团要迈向国际化,需要的是品牌、市场规模和技术专利,这三点在并购IBM PC业务后都拥有了!”我曾经撰文《联想:高贵的错误》,提出这样的警示:“毫不妥协地维持IBM的高贵血统,这不是联想的出路。在美国PC已经沦落为日用品、IBM PC的高品质承诺已经成了自娱自乐的奢靡时,不少客户弃IBM而选择戴尔和惠普,联想凭什么去恪守PC的高贵血统呢?”  相似文献   

2.
施錡 《广告大观》2003,(6):74-75
如果你是客户,相信在与奥美,麦肯这样著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合作之时,一定会接触到当今“时髦”的品牌全球化定位(全球品牌策略)的问题。确实,很多跨国广告公司的做法是在产品和品牌新出炉时就以全球为目标市场。这种类型的产品和品牌包括惠普的桌面喷墨打印机,IBM网络产品和宝洁公司的玉兰油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IBM的“四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告》2005,(10):100-100
联想与戴尔的广告之争,在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戴尔以及惠普相继推出了暗含比较性的针对性广告,一则在楼宇电视中播放的戴尔广告内容是这样的,售货员卖出一支冰淇淋,中间被一位肥胖的中年人拿走,  相似文献   

4.
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上万──更别提数百万美元的专项资金可以投入到在线营销战略、幸运的是,还是有一些价格可以承受的方式去利用网络营销。 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戴尔堡市郊区的LatPro.com是一家仅有12名员工的小公司,但业务增长很快。过去,这家公司把自己的市场营销活动外包出去,但现在他们自己动手做了。目前,这家公司很大程度上依靠与相关网站进行联合品牌推广。 LatPro公司成立于 1997年 4月,是一个为操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的专业人士提供服务的在线职业中心。最初,它实施共同品牌营销战略是在一家网…  相似文献   

5.
要刊撷英     
收购IBM,明智还是糊涂? 《经济学家》2004年12月11日中国个人电脑业的领头羊——联想仅以17.5亿美元的总支出收购了IBM的PC业务部。这一交易使联想攀升为PC业第三,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联想的创始人以及主席柳传志说,与IBM的这一交易使联想成为真正世界级的公司。IBM的品牌实力毋庸置疑,但是随着PC的日益普及,已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07年全球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5,(8):151-152
经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辉煌之后,IBM的品牌管理系统日益条块分割。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世界各地,同时传播有超过200个形象各异、主题混乱的IBM广告。为了创造一个更统一有效的品牌形象,1994年中,IBM的全球市场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性决定,将IBM所有的广告业务交给一个全球性的广告公司来统一操作。最终,IBM选择了奥美公司作为全球唯一的广告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7.
到底是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好呢?还是放在几个篮子里好?现在看来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虽然IBM这个不知有几筐鸡蛋的家伙处处遭人妒羡,而且经常有步其后尘者,比如合了康柏的惠普,可巨人背后的痛苦也是那些只能望其项背的小公司所不能了解的。但有些颇有自知之明的公司就选择“一个篮子”,虽然有风险,但只要专心致志,心无二意,应该可以有所收获,Siebel就是这样一家公司。“CRM”唯一与全部12月6日,Siebel公司东亚区执行董事曾森荣先生与Siebel公司电信业产品总经理DanFord先生一起来到北京,虽然二位都不愿…  相似文献   

8.
1983年,一个年仅18岁的大学医学预科班学生迈克尔·戴尔,注册创办了戴尔电脑公司。令人惊奇的是,戴尔以一套与众不同的营销理念和不同于以往的直销模式,使戴尔公司在短短的近二十年时间内飞速发展,势头直逼电脑业巨头IBM、惠普、康柏等公司。  相似文献   

9.
《成功营销》2010,(2):96-96
很多人对市场营销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认为市场营销就是广告,认为品牌建设就是市场营销。IBM认为,品牌不是一个市场营销的问题,品牌是一个业务的问题。IBM的品牌建设是要帮助我们宣传、展示IBM的价值,从而推动我们在IT领域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今天.全球范围内公司问的收购及并购行为时常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去建立一个全球品牌?这其中公共关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公共关系领域有两个重要趋势,第一个是行业声誉会对一个品牌产生影响。比如说现在全球范围内.石油公司的声誉都不太好,这是因为整个石油行业的声誉不太好,不管石油公司本身是一家好公司还是坏公司。  相似文献   

11.
联想和戴尔的PK已经持续2年了。2006年,戴尔似乎有些流年不利,接连碰到“盈利预警”、“笔记本电脑起火”、“召回电池”、“标价出错”、“美国邮件门”的事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这些产品,公司内部、竞争对手挖角的负面消息都给戴尔带来极大负面的影响,种种因素都影响其2006年度的市场表现。联想并购IBM PC部门后,为新联想快速搭建了一个全球化知名品牌和一个全球化的业务运作平台,国际化战略也开始正式启航。2006年的戴尔和联想,究竟谁输谁赢?  相似文献   

12.
虽然IBM属于制造企业,与过程就是产品的饭店业有云泥之别,但其通径都是一致的:面对的是需求多样与多变的顾客。在商业史中,能够达到像IBM这样的规模与受尊敬程度的公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1914年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m)加入这家当时还是叫电脑制表记录公司(CTR)的公司,并于1924年将其改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IBM公司在不确定的历史中,沿着一条起伏之路走来,最终获得了现在的成功,毫无疑问,这得益于其独特的企业精神; IBM把最佳服务视同商品一样重要。那么,饭店业从IBM的发展历史中能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纵观零售业的发展(酒店也算是零售业的一个形式吧),其实文中说的新方式已经不能算是“新”了,这很类似于现在很多卖场贴牌生产的自有品牌,比如沃尔玛超市里面的商品有30%是“沃尔玛”品牌,都是贴牌生产的,国内的现在很多超市也都这样模仿了。自有品牌尽管在推广上有诸多好处,比如节省费用,优先推介等,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国内高超上10大笔记本电脑品牌中的4大美日品牌(IBM、东芝、康柏、戴尔)均在今年大幅度增加了广告投入,中国内地4大厂商(联想、方正、同方、紫光)却倍加谨慎,这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5.
李光斗 《中国广告》2005,(10):205-206
企业的困惑有很多,为什么我的品牌老是落在别人后面?为什么我的品牌不能后来居上?我的品牌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对手成为第一品牌?其实在中国就有这样的奇迹,我们看到了一个品牌从出生到冉冉升起,到成为行业第一的过程,这个是所有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一个词就是“插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05,(6):87-93
我觉得中国品牌,实际上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对品牌的强度问题关注度不够。不管是跨国公司的品牌还是本土公司的品牌.不管是企业品牌还是其他品牌.其实品牌做得好还是不好,怎样去对它进行一个规范和度量.我觉在现阶段不管是中国广告业还是中国产业界.对这点的重视度都是不够的。我们现在有品牌的推广.有品牌的树立,有品牌的维护.可是迄今为止在广告界没有第三方的权威行业机构对品牌作最快的判定,  相似文献   

17.
《销售与管理》2006,(10):60-60
打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品牌是每个企业最关键的事情,但是往往我们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企业认为广告能够“轰”出一个品牌,但是那只是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了,究竟品牌的价值含量有多大?当我们与麦当劳、IBM等优秀公司相比时,我们国内企业称得上优秀品牌的公司真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8.
打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品牌是每个企业最关键的事情,但是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企业认为广告能够“轰”出一个品牌,但是那只是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了,究竟品牌的价值含量有多大,不是单靠密集的广告就行的。国内有很多知名度很高的企业,但是细想一下,这些公司有品牌吗?他们的品牌内涵是什么,定位是什么?我们发现,与麦当劳、IBM等优秀公司相比,我们国内企业称得上优秀品牌的公司真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9.
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社会,很多公司在选择PC的时候都已经把目标锁定在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大厂商,因为目前的商用机型已经不能仅仅追求性能,而是在于提高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在合并IBM的PC部门之后,联想公司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扬天系列商用PC,我们今天拿到的就是其中一款性能出色的扬天A8000C台式电脑。 融合IBM经典设计  相似文献   

20.
翁黎明 《浙商》2011,(5):51-51
并购IBMPC业务之后,联想先后导入了IBM、戴尔文化。文化的融通与对冲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经历了阵痛和煎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