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共性技术潜在价值的发挥依赖于其市场有效创新扩散.针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面临的多重失灵困境,在对共性技术特征属性、扩散主体行为、创新扩散过程进行分析基础上,根据SEIR模型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扩散特点,文章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机理模型,进行基本再生数、扩散平衡点稳定性分析,阐释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机理.同时,构建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仿真分析,揭示关键变量的影响效果规律.研究表明:系统基本再生数是决定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能否持续的关键.潜在需求企业二次研发采纳和研发成果应用转化率的提高,以及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产业共性技术扩散效果的提升,而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和路径依赖心理具有负向作用.企业技术再升级行为会降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但通过研发与应用的循环往复有利于其潜在价值的充分发掘.据此,文章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共性技术的识别、研发与商业化扩散构成的集体学习过程,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经济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探索。理论模型及案例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行为主体子系统、创新服务主体子系统和创新环境子系统耦合而成的自组织系统。与此同时,子系统或要素间合作随机概率、自组织特征、自组织机制以及创新外部性的阶段性演变,共同推动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从自创生、自生长向自维持阶段演进和跃迁,并由此决定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的阶段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区域、两要素和三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探析了空间均衡下高铁开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此,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模型检验高铁开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理论上,高铁开通能降低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成本,促进创新资源由技术中心区向外围区扩散,使技术创新在区域间实现稳定的“对称均衡”空间结构,进而推动各地区经济实现平衡增长。(2)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高铁建设越完善则越有利于促进“技术溢出”,从而提高区域整体技术创新水平。(3)高铁开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技术创新是高铁开通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高铁开通能够通过调节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总体上,高铁开通有利于发挥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能够塑造更加均匀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产业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公共品特性,政府理应在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对于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及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政府对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推动共性技术的创新发展,我国应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优化共性技术的扩散机制;健全技术经济政策;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扩散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增长差异分析框架,将各地区劳均产出差距分解为劳均资本差异、经济规模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三个部分。利用改革时期的省级数据,本文发现尽管要素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地区劳均产出差异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将成为今后中国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且,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绝对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短期内地区差距不会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对地区发展进行调节,尤其要促进地区间技术扩散,使各地区更好地分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武 《技术经济》2004,23(5):34-35
<正> 企业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技术创新不只在于本身价值的多少,更在于这种创新的扩散。技术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创新成果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扩散效果。因此,技术创新扩散对增强创新效果、加速科技进步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企业技术创新机理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产业共性技术通过内部支撑效应、外溢扩散效应及网络互补效应,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企业专有技术研发与创新.基于对浙江267家装备制造企业横截面数据的Tobit删失回归分析,为产业共性技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与效应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技术空间扩散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非均质后发大国,我国技术创新的特性决定了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外部引进和自主创新,更需要保持国家内部不同区域之间技术扩散的顺畅。技术空间扩散理论由地理学家T.Hgerstrand提出,并沿着模式论、因素论和途径论3条线索不断发展。这一理论对加速我国自主创新模式的转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区际技术扩散为促进自主创新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框架;通过影响因素的适配性确定技术空间扩散的多元化模式;以技术扩散的途径为要点,形成以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协调为基础的开放型区域技术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ElinorOstrom的IAD延伸模型及对浙江273家代表性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这一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研究发现:企业状况与其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意愿不完全相关;企业技术状况感知、外部行动状况及创新结果信息了解程度对企业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采取“抓大”策略,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区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与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易训华 《现代财经》2004,24(12):17-19
产业集群作为新经济形式下一种极具活力的产业组织形式,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创新所需的组织架构、产业文化基础、知识积累和扩散的内在机制,并形成了技术创新的系统优势。探究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产生的根源,阐明产业集群应作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进行区位决策的参考,及政府为培育区域创新中心而进行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规则的重要战略要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科技工业园社会技术创新和扩散过程中的政府角色为实证基础,扩展了政府替代论,设计了科技工业园创新扩散的政企互动演化模型。结果表明,社会技术作为市场发育的关键因素,在政府替代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社会技术还不成熟时,政府通过供给资源、鼓励创新促进社会技术创新,政府在社会技术成熟之后应采取鼓励扩散和公共化的策略从而及时退出,并且保持与创新者的知识互动,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创新扩散领域拟定为创新创出、广告宣传、消费者采用、扩散模式轨道等四个方面 ,通过对产业内逐步强化的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要素影响的分析 ,针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扩散的新趋势 ,提出企业在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制度都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创新要素,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共同构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当前,制度创新滞后正在成为我国创新系统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急需摒弃传统的重视技术创新忽视制度创新的不良思想倾向,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加快与技术创新相容的制度创新步伐。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我国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扩散的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机制。创新信息传播是创新扩散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但不是技术创新扩散的全部内容;创新技术信息传播能创新技术供应方,采用方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其他信息活动;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模式制约着 新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实证检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发现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效应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差距、跨国公司策略、东道国企业的态度以及东道国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会阻碍东道国的技术进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应加强对促进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所谓创新实施技术,是指采用企业为采用创新技术而需具备的工程安装技术、生产组织技术和制造技术等,创新实施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扩散得以实现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技术创新扩散的效果影响很大。无疑,创新技术的扩散在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意味着采用企业不仅在理念上已经接受了创新技术观念,而且在法律上已经完成了创新技术的扩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已经结束,而仅仅是技术创新扩散的开始。从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的本意讲,追求的是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讲的是效益,而非行为本身。因而,从采用企业…  相似文献   

19.
对于技术赶超型的中国而言,进行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和服务在国际间的交换,也为先进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提供了条件.本文论述了出口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后危机时代以出口贸易促进技术创新,进而有助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全球大部分技术来源于少数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对各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技术扩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国际技术扩散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包括技术扩散度量的方式、技术扩散的途径及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在数量上更精准地度量国际技术扩散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的技术扩散能够提高几乎所有国家的生产效率,但是与FD I流入相联系的技术扩散溢出效应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一国的地理距离、技术差距、要素禀赋以及政治制度等若干因素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