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民公社化以来,特别是“四人帮”横行的十几年里,在农村中推行的“几不花钱”的“共产风”,给生产造成的极大破坏,人们记忆犹新。可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今天,有一部分集体单位仍然这样干。一些报刊杂志也把“几不花钱”当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加以宣扬,赞颂。“几不花钱”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农村六十条》的制定(一)薄一波60年代初,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后简称《六十条》)草案和修正草案,是纠正1958年以来农村工作中的错误,特别是人民公社化错误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它的制定和试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几亿农民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五)薄一波(五)对几个问题的初步探索农村人民公社已为我国广大农民创造性的实践作出了应有的结论。从历史的长河看,它由成立到废止不过是存在一瞬之间,然而它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为着便于吸取这个历史教训,我认为,需要进...  相似文献   

4.
蓬勃发展的哲里木盟农牧业经营管理事业●陈永发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农牧业经营管理事业(以下简称农经管理事业)始建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前身是会计辅导站。1981年前主要业务工作是全盟人民公社三级会计辅导,盟经管站当时8人。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  相似文献   

5.
信息广角     
如何看待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据《中国县域经济报》报道,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说:从经验上,我们可以思考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使用权)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过去的人民公社完全剥夺农民的私人产权,刮”共产风“的时候,把农民的锅都扒了,后来怎么逐步有了自留地、自留经济,有了土地承包,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认为以下因素很重要:(1)经济上的力量,那些完全不承认农民私产的经济模式早晚运行不下去,需要寻找出路;(2)制度创新,就是提出一种或多种能够为各方面接受的产权制度,逐步建立产权;(3)思想解放,就是用经…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社粮票,顾名思义,就是由过去的人民公社(已于1985年撤销)印发的,供在公社公共食堂吃饭的凭证,它见证了我国1958—1961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特殊时期有关粮食等方面的历史事实,成为这段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一、人民公社的兴起人民公社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一、社队企业发展史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家庭副业也随着发展起来,主要是“四坊”、“五匠”及一些小商小贩等。据统计,1954年农民兼营商品性手工业的从业人员约1,000万人,产值达22亿元。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很多地方的互助合作组织逐步办起了一些集体工副业,实行以农为主,农工副兼营的综合经营。1958年,我国广大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在“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三)薄一波(三)超阶段空想的进一步发展我在上一篇中讲到,从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到第一次郑州会议,“大跃进”进入高潮。与此同时,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随着《公社决议》的发表和公社化运动的迅速推进,前几个月...  相似文献   

9.
近两个月来,全国农村掀起了又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现在,我国的农村已基本上突现了人民公社化。许多地区的国营农、牧场也已趣参加到了这一伟大运动的行列中来,和附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建立了人民公社。这个伟大的运动,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也向我们展示了共产主义的前景。为了帮助各地国营农、牧场的广大职工同志们更深入地学习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们特将工人日报请伍仁同志编写的“人民公社和共产主义”讲座汇印成附册,供同志们学习时参考。据作者表示,限于水平和时间,问题可能讲得很不周到,甚至可能有错误,希望读者能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国庆前夕,农村遍地开满了人民公社的红花。全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基本上实现了。9月初,各地农村开展得极为迅速、极为正常、极为健康的建立人民公社的群众运动,就普遍达到了高潮。一月以来,不断地有省区宣布全面实现了农村公社化。据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统计:全面实现了农村公社化的省、市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六十条》的制订(五)薄一波第二,关于供给制问题。人民公社一成立,就把供给制和吃饭不要钱看成是“共产主义因素”。关于分配给社员的收入中,供给部分(即平均分配部分)同工资部分的比例,1959年2月6日,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部长会议的报告提到,19...  相似文献   

12.
采取四项措施狠抓财务管理山西临汾市屯里乡针对农村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采取四项措施,清理农村财务,去年荣获全区“农村财务管理样板乡(镇)”之首。他们采取的四条措施是:一、对问题敢动真格的。屯里乡共有12个村,由于种种原因,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一是财会人...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谁,当他回顾我国土改以后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近30年的历史,回顾1984年以来对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全国范围的改革后所发生的一切时,都不能不承认,可以被称为人民公社时代的那个时代巳经过去了,人民公社由于自身内部深刻的矛盾而瓦解了。因此,农村改革以后面临的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中,就有一个在农户家庭恢复了生产经营功能,恢复了同时作为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这种看起来十分“传统”的形式之后,应当追求什么样的超越家庭形式的组织制度的问题。为了减少指导上的失误,对人民公社的历史和组织形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然而,人民公社是集多种不同类型功能于一身的“混合型”组织实体,对其作出妥切而不流于表面的反思,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从七里营到向阳——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农村改造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其中一项重大的改革是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改革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公社为什么建立,为什么又撤销,从“七里营到向阳”诠释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一大二公”和“分户承包”——兼谈李金耀包山办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左倾路线在人们头脑里遗留下的毒害,既深且长,使得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重大的阻挠、干扰甚至破坏。在农业生产方面左倾思想的根源,是急于追求“一大二公”。从个体生产到互助组,又到合作社,直到人民公社化,好象越大越好,越公越好,大公一定比小公好,公一定比私好,只有“大”和“公”,才能解放生产力,于是,不顾条件地追求“一大二公”。这种“公有主义”必然产生“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这是“剥夺农民”,“超越阶段”的,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正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纠正了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16.
重振农业合作社再架农民致富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合作社正名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间,合作社曾经遍及全国农村,红极一时。也正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所谓“合作社”把农村经济弄到了“破产的边缘”。如今这种“合作社”虽已放弃了20年,但农民依然记忆犹新,心有余悸。那是因为他们错误地把“人民公社”式的“合作社”当作唯一的合作社形式。我在这里所说的合作社,决不是那种“人民公社”式的乌托邦组织,而是国际公认的合作社组织。这里说的合作社与“人民公社”式的“合作社”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前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大生产者的排…  相似文献   

17.
为何从农村开始突破 (一)农民群众已经不能按照原来人民公社的生产经营方式继续生活下去了,有着强烈的改革愿望。安徽是农村大包干发源地,小岗人是首创大包干的排头兵。小岗村和全国农村一样,在土改中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合作化前,正常年景每年粮食产量十八、九万斤,丰收年景可达20多万斤。1956年在“社会主义高潮”中,小岗一步跨进了高级社,从此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农村以土地为核心的经营体制经历了艰苦曲折的探索过程:从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形成的短暂土地私有,到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形成的农业合作事业雏形;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从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到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亿万农民的广泛实践和探索,终于找到了农村集体经济(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农村…  相似文献   

19.
名字是符号,是代码。然而,在现实社会实践生活中,名字却是性质的标签,除了动植物外,一切名字都具有它的属性。中国人乃至世界人都知道,中国的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为适应农村改革的需要,首先是正名。把“人民公社”改为“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社员”改称“农民”。名字一改,性质全变。土地就名正言顺地分配到农民手中,土地交给一家一户农民,农民自己管理,自己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刘江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成就及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一)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第一,突破了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既有利于调动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