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市场》2008,(24):48-48
安信咨询公司分析师程默日前撰文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问题。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讲,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据统计,2007年房地产商交给政府的土地出让金超过1万亿人民币,而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不过2.3万亿。  相似文献   

2.
<正>安信咨询公司分析师程默日前撰文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问题。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讲,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据统计,2007年房地产商交给政府的土地出让金超过1万亿人民币,而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不  相似文献   

3.
郭振飞 《致富时代》2011,(11):17-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该文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转型以来地方政府角色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并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浙江省为例证展开探讨。首先,转型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一盘棋思路的影响,地方政府“听党中央的话”,并没有自身利益的诉求;其次,受到市场化的影响,尤其是94年分税制之后,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和地方政绩,积极投入到市场;最后,地方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的积极角色,既是转型体制的必然结果,也带来了地方政府的角色错位。  相似文献   

4.
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推动小商品市场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推动小商品市场新发展邱霈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商品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小商品市场体系。这要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最突出的典型,是全国最发达的小商品市场代表。这些小商品市场是随着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所有的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刘晓光的前途与命运代表着一大批房地产商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那些与某些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房地产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基于房地产市场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暴涨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房价反而出现了不降反涨的局面。这与房地产市场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博弈与合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解决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房地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必须让居民能够承受起房价负担;必须针对房地产市场中各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制和监管。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完善相应规制、激励机制和博弈规则,使房地产市场各方参与者利益均衡化。  相似文献   

7.
谈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佑辉 《商业时代》2006,(30):61-61,82
逐步迈入规范管理阶段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可能,因此阻碍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市场失灵的原因是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而政府失灵是地方政府追逐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的结果。本文提出了解决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邵帅 《中国物价》2023,(1):90-93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特征。信息披露作为债券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降低债券融资成本,避免逆向选择问题,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市场效率;也能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提振市场信心,淘汰劣质发行人,促进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合理增长。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信息披露方面仍需加强管理。应借鉴美国市政债券信息披露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细化信息披露内容要求,完善集中信息公开平台功能,探索完善债券市场中介机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市场中的三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劭玉 《中国市场》2010,(52):56-57
我国房地产市场化已经十多年了,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中买房者、房地产商与政府三方的博弈分析,分析出政府的政策可以通过市场导向影响买房者和房地产商行为,达到改善房地产市场状况的效果;同时,买房者、房地产商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政府下一步的政策制定。因此政府在制定针对市场状况的相应政策时,需要同时考虑买房者、房地产商的影响以及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房价的一路高歌猛进,中央政府出台了不少房地产调控措施,但仍遏制不住房价上涨的态势。经济学家与房地产商也纷纷对房价走势做出预测,但都以经济学家败北而告终,中国楼市并未出现经济学家所预测的下跌或者拐点。本文将指出中国的房价并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原理解释,其上涨在当前的背景下有必然性。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房价为何这么高,还要从更深层次把握中国的房价不会跌的原因。分析原因之后,本文将对如何保证楼市的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房价的一路高歌猛进,中央政府出台了不少房地产调控措施,但仍遏制不住房价上涨的态势。经济学家与房地产商也纷纷对房价走势做出预测,但都以经济学家败北而告终,中国楼市并未出现经济学家所预测的下跌或者拐点。本文将指出中国的房价并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原理解释,其上涨在当前的背景下有必然性。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房价为何这么高,还要从更深层次把握中国的房价不会跌的原因。分析原因之后,本文将对如何保证楼市的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2010,(20):7-7
资深财经评论员叶檀撰文指出,征收消费税对房地产市场未必是好事;征房产消费税不如征物业税。从短期来看,房产消费特别税有可能抑制房地产高端市场消费,但从长期来看,为获得稳定的税收源,地方政府必定鼓励高端消费以涵养税源。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年来房价飚升、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投机愈演愈烈等房地产市场问题的突出,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空。但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标相差甚远、收效甚微。归其原因在于,在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时,房地产商等利益集团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向政府游说影响政策的执行。而地方政府则为了地方的政绩,替换、抵抗、有选择的传达中央的公共政策,以致于这些政策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搏弈,从而得出我国房地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关于市场封锁的若干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甬军  陈宏 《财贸研究》1992,3(6):21-28
市场封锁是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地方利益的区域性政策倾斜行为,严重妨碍着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重构,不利于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建立。市场封锁是一系列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关系扭曲和超区域经济秩序紊乱的综合反映。研完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不能仅停留在“地方利益”上,而必须深入发掘其产生的“中介机制”:区际价格水平差距甚大,经济改革在不同空间的拓展非同步性,物资配置方法的欠妥等。正是诸种非地方政府因素与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相互缠绕,才生成地方封锁机制。因此,要创造统一市场的社会基础和条件,瓦解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协调区际经济关系,重构微观经济基础,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稻葵 《新财富》2011,(12):36-38
中国房地产业好比一个青少年,其成长中长期形成的顽疾,应该在中国城市化和经济较快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化解。当前,亟需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需要让房地产交易量逐步恢复,让价格合理地调整,为此,政府应当放开对消费性需求的限制、鼓励房价调整的集体协商、扩大保障房的覆盖范围。如果能够容许地方政府以保障房作抵押发行地方债,使保障房建好用好。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渐演变成一种市场与政府、价格与调控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其健康成长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芳 《中国市场》2006,(10):51-53
政府公关是什么?是借力,是寻找企业的助推剂;政府公关靠什么?靠实质内容而绝非技巧。对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就是一门非做不可的功课.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伊始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又一举措。一时间有关此项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议论甚多,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房价仍在继续上扬。而土地增值税清理能否对房价有所抑制亦或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在剖析土地增值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房地产商利润的调节及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商》2014,(47):9-9
地方融资平台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市场再次令政府“事与愿违”。中国政府将在2015年开始地方政府债务的甄别。以决定是否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纳入政府直接债务的口径.进而防止地方债务继续膨胀。结果,在大限到来之前,地方政府却先发制人。不仅公开的城投债市场十分火爆,不少商业银行以及信托公司也纷纷突击为平台放款,因为市场预期这些债务会被优先纳入到政府直接债务的口径。  相似文献   

19.
李迅雷 《新财富》2009,(10):42-44
已经供过于求的中国高速公路如今又出现了建设大跃进,超前发展高速虽然理由堂皇,但其实质上挤占了地方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尤其在人口外迁的偏远地区.将增加地方政府的隐性责务,使得荒凉的地方可能更加荒凉。各地相互攀比建高速.不如将一部分资金投入社保等民生领域,而要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仍需延续中国过去30年一直采取的沿海地区优先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反复偏快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地方政府争相推动新一轮“造城运动”造成的。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重点运用利率政策,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把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择机加快推进财税体制及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