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乡村旅游选择行为的年龄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细分市场研究的深入,针对不同年龄段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研究也日益重要.本文利用浙江省乡村旅游游客抽样调查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不同年龄段游客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公共因子,并对公共因子进行界定、计算因子得分,揭示出不同年龄段旅游者的旅游选择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分析了自驾车旅游者的基本特征,并重点探讨了他们的消费特性、旅游偏好和消费空间分异特征,绘制了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意愿与可达机会的普雷德行为矩阵图.从对城市周边旅游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旅游接待地服务体系完善两方面探讨了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空间效应,认为自驾车旅游对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地、度假区的发展以及温冷型景区的升温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旅游目的地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馆发展、旅游购物促进和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富有特色、新兴的旅游业态,深受城市旅游者喜爱.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上海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参考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建立了针对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体系,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评价各个环节,并选择了典型的上海乡村旅游景点(区)进行实证评价研究,为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观看方式与旅游形象塑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晓京 《旅游学刊》2006,21(1):87-91
观看方式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密切相关.旅游者对目的地的观看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旅游形象也就不同.观看方式受世界观、价值、态度、倾向性、信念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旅游观看方式具有非政治性、非历史性、局部性、肤浅性、浪漫性、男性眼光等特点.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目标市场旅游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针对不同的旅游观看特点,才能塑造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心理想象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6.
刘云 《当代旅游》2013,(10):35-36
随着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游客对于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塑造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真实性,给旅游产品打上真实性标签,是摆在景区经营者面前得一个重要课题。其开发必须遵儋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和农民致富等原则,有利于指导当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开发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特征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乡村旅游者“求美、求新、求异、求特、求真”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自驾车旅游以自由、自主、自助的突出特点被旅游者广泛接受和喜爱,是我国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专项旅游.本文以华北地区自驾车旅游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对大量自驾车旅游者进行了旅游行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获得千余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影响因素、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分析,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肖宏  郭磊磊 《当代旅游》2013,(10):82-82
旅游软实力是指旅游目的地能够让旅游者“尝试他种人生的深层欲望”的一种实力,体现在旅游的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通过旅游体验一种充满魅力的日常生活.那么,旅游目的地的软实力本质就是为旅游者提供一种体验旅游实践的美学。它能体现旅游目的地所标签的价值观念系统相对于旅游发生地的吸引力,能够对接旅游者的深层欲望.修正旅游者的文化偏好。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旅游网站进行信息搜寻进一步做出旅游决策.文章从广告心理学角度出发,应用效果层次模式(HOE模型),借助AMOS 21.0软件和SPSS 19.0软件,将网站创意元素作为外在刺激因素,探讨其如何通过旅游者的认知、情感阶段,进而影响其旅游意向.研究表明,网站创意对网站察觉有显著影响,旅游网站的创意越强,旅游者最终做出旅游决策的可能性越大.但网站创意不会直接形成目的地察觉,必须经网站察觉才能形成对目的地的察觉.网站创意可以通过两条路径说服旅游者:一条是旅游者受到网站创意元素的刺激,形成积极的网站态度,最终选择该旅游网站推荐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条是旅游者通过网站获取目的地信息,形成目的地察觉后,随着对目的地了解不断加深,形成积极的目的地态度,最终形成去往该目的地的旅游意向.  相似文献   

10.
旅游者是低碳旅游开发的关键。文章以武陵源景区为例,构建自然遗产地低碳旅游开发中旅游者参与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低碳旅游环境、旅游者低碳消费习惯和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低碳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低碳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低碳消费习惯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旅游者的低碳消费习惯对其低碳旅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低碳旅游环境建设,旅游者低碳习惯培育在低碳旅游发展中的效应更加明显,所以低碳旅游开发中需要强化旅游者的主体作用,通过强制和引导相结合的措施,不断培育旅游者的低碳旅游习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乡村旅游中影响旅游者让渡价值的因素,有助于纠正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提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产品跟随行为:旅游时间产品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探讨旅游产品与旅游者时空行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产品跟随行为”为规划理念、以旅游者为中心的旅游时间产品规划方法,并以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介绍了旅游时间产品规划方法应用的可能性.在对香港海洋公园旅游者进行GPS追踪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者时空分布特征和旅游时空行为模式聚类分析结果,识别出了香港海洋公园需要调整的主题区域、产品类型,并且提出了初步的旅游分项产品规划和旅游组合产品规划方案.从方法论的角度,在旅游时间规划的概念框架之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旅游产品规划方法,丰富了旅游产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从规划实践的角度,旅游时间产品规划方法的提出为旅游产品规划实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为旅游产品规划创新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3.
科学旅游消费观念的培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消费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休闲选择.但长期以来我国公民在旅游消费当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特征的分析,提出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政府与社会层面三个维度采取相关措施培育科学旅游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4.
受汶川地震影响,都江堰虹口乡成为生态脆弱地区,用生态伦理观引导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生态伦理学研究视角,通过对都江堰虹口乡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当地村民和旅游者的实地调查,探索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未充分认识到自身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和义务,旅游开发利益分配协调不佳;旅游企业管理者生态伦理意识缺失、偏离,旅游从业人员生态伦理意识淡薄;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欠缺,忽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旅游者生态伦理意识不强,缺乏对地方文化应有的尊重。为此,建议虹口乡地方政府培育乡域生态伦理风尚,协调各方利益;旅游企业应善待自然,提高员工生态意识;村民要树立环境友好精神,传承乡土文化;旅游者应坚持绿色消费,尊重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旅行社是联结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纽带,旅行社对团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分别就旅行社对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时间-空间行为、消费行为、心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旅游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限制和空间行为特征,这有别于传统的至上而下、依据专家经验判断的旅游路线设计方法,逐渐引起旅游学者的重视.文章提出考虑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首先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约束,然后基于GPS数据和社会网络模型分析旅游者对景点的选择特征,再利用GIS分析最优路径,综合构建了一种新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以厦门市鼓浪屿为例,对263个旅游者GPS轨迹及其94个选择景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入口上岛旅游者在半天和一天的符合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设计的旅游线路是对传统功能型旅游线路的有益补充,且符合路网空间形态和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的框架具有可扩展性,对个性化的旅游线路设计也适用;研究的技术方法能够对认清旅游者行为规律、优化旅游景点开发、提升旅游者导航服务等具有较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在旅游相关研究中,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仿佛是一对孪生变量。没有旅游者也就没有旅游目的地可言;没有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无处可去,也就不能称其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而也成为了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学科的"透镜"进行研究。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进行解读,同时也是对  相似文献   

18.
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对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情感凝聚理论,探讨旅游者与民宿主之间的情感凝聚对其环境负责任行为的预测效果。以晋东南地区传统村落为案例地收集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乡村民宿情境下,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的维度及“情感凝聚—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路径的存在与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乡村民宿情境下,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既包括生态环境负责任行为,亦包括社会环境负责任行为和经济环境负责任行为;(2)旅游者与民宿主之间的情感凝聚能够显著促进其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生态环境负责任行为、社会环境负责任行为和经济环境负责任行为;(3)情感凝聚的3个二阶构念对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同情理解、情感亲密度和受欢迎程度。本文拓展了情感凝聚理论的应用范畴,为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亦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政府和企业激发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旅游购物体验要素对顾客价值及其满意和购买意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旅游者进行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并实现其体验价值是其旅游的重要目的.旅游购物是旅游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旅游体验的组成部分.本文剖析了旅游者购物过程中的顾客价值的两个构成维度--旅游体验价值和商品感知价值,研究发现旅游者购物体验的4个要素对顾客价值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顾客价值对旅游者购物满意和购买意向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旅游纠纷司法解释》首倡“旅游辅助服务者”之概念,惟其概念内涵与比较法上之履行辅助人相比已有了很大的限缩:要求旅游辅助服务者必须与旅游经营者存在合同关系,且公共交通之提供者亦不在概念的辐射范围内.而当旅游辅助服务者提供瑕疵给付侵害旅游者权利之时,涉及三方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殊为复杂: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承担违约责任,旅游辅助服务者向旅游者承担侵权责任,旅游辅助服务者向旅游经营者承担违约责任.因旅游经营者可凭借合同进行追偿,故旅游辅助服务者往往是最后的责任承担者,因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辅助服务者对旅游者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旅游者在诉讼中只能择一提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