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公认的高风险、低效益的弱质产业。长期以来,农民在农业经营中,既要应对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风险,又要应付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动等市场风险。因此,建立一个可靠的农业经营风险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安徽省宁国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型产业,如遇自然灾害往往导致农民“多年增收,遇灾返贫”。为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2008年开始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棉花和养殖能繁母猪及奶牛,可以自愿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国家给予保费补贴。 相似文献
3.
4.
湖北是农业大省,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农业灾害是导致该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重要因素,制约了湖北经济的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有着政策直接救济达不到的效果。在政策性保险制度下,农业生产所遭受的损失可以完全或部分在参加保险的所有农民的内部分摊,这可以提高他们抗灾自救的防范能力与信心,也能鼓励农民在农业上更多地投资和敢于采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化水平,并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稳定他们的收入,促进整个经济稳定发展。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为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贴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我国的现实选择。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在新的农业保险的经营环境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指日可待。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方式,确定合适的对象予以发放,以提高补贴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农业保险应尽快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TO框架下,农业保险属于“绿箱政策”,是各国政府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然而我国现行的农业保险商业化经营模式陈旧,难以适应农业的发展需要。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1号文件中已有新的指示。为了把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要尽快建立起来。一、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准备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准备金,是为了应付巨灾风险事故发生后,责任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赔款的一种准备。本文以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例。运用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值计算方法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利用SPSS等相关统计软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1983-2009年北京市农业生产及灾害损失等相关资料,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北京市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进行规模测算和推论分析,从测算结果和实际需求出发。笔者建议可以取消已经建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如果继续保留该巨灾准备金。则需要从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对现行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今年八月,江苏省灌南县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性工作方案》,先期开展水稻、小麦两个险种。农业政策性保险采取政府和人寿保险公司风险共担的联办共保运营模式,政府承担保险责任的 相似文献
9.
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通过各种扶持政策为稳定国民经济而实施的一种国家政策,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由于各地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该如何实施,如何选择适合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模式等,都是各级政府和保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推进我国农业保险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不断展开,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本文从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当前加快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推进我国农业保险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不断展开,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本文从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当前加快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回顾及现状解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环境相当脆弱。统计数字显示,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约有3亿亩农作物受灾,2亿多农村人口受到灾害影响,种植业因灾遭受的损失率高达11%。而在灾害面前,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很弱,常常是“一年遭灾、三年受贫”。正是这样的现实,带来了发展农业保险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首批试点省份之一,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农业保险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在促进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保险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和障碍,制约着农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应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目标层次分别采取措施,推动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农业保险的发展,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做出重要战略部署,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也纷纷铺展开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出发,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进而给出当前加快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优势(Strength):一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民广泛参与的公益性、微利性保险,比其他商业保险更具有广泛性、公益性、优越性。二是财政补贴优势明显。目前庆阳市主要涉险农业有能繁母猪、奶牛和玉米,政府补贴能占到保费的80%以上。三是服务"三农"效果良好。自从2007年甘肃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5年间庆阳市保险业累计提供农业风险保障7.19亿元,累计赔付赔款0.18亿元,受益农户30.35万户次。劣势(Weakness):一是政府在能繁母猪、奶牛保险上推动乏力,保险公司参与积极性不 相似文献
20.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突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业增收路径研究。引入时间投入效用弹性的理论分析部分表明,农业保险通过影响农户获得感(效用)强化择业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引导农户作业行为推动产业增长,是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实证结果显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业增收效应呈现近乎线性的凸性增长模式;单位农户的保障金额越高,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可能越高;公共补贴和农民自缴保费均会提升农民收入,但农民更关注自缴费用的利得;东部、中部和西部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具有异质性,生产技能、经营规模在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民增收的因素中弹性最大,农业保险产业增收是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弹性系数小于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