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年”再也不像儿时那样令人兴奋、渴望,过年的老礼数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什么年三十包饺子守岁、初一早上大拜年、初二回娘家……都全然不顾,还没到春节,就将这7天当成是一个大假,早早地盘算该去哪里度假了。有人甚至认为:“如今的春节,千篇一律,没什么意思,不过是放大了的双休日。”  相似文献   

2.
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年”再也不像儿时那样令人兴奋、渴望,过年的老礼数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什么年三十包饺子守岁、初一早上大拜年、初二回娘家……都全然不顾,还没到春节,就将这7天当成是一个大假,早早地盘算该去哪里度假了。有人甚至认为:“如今的春节,千篇一律,没什么意思,不过是放大了的双休日。”  相似文献   

3.
时光飞逝,还无暇顾及,转眼就到了1843年的一月底。这是(中国农历的)第十二个月,在这期间,人们都忙于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有很多词汇用于描述过年:例如“谢年”、“分岁”、“馈岁”、“送岁”、“守岁”等等。从这个月的十九开始,衙门要休息三十天,休假开始之前,会有一个滑稽而累赘的“封印”仪式。虽战争刚结束,但富裕阶层所拥有的礼品还是很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出正月都是年”,可见,过年还真不是三五日就一蹴而就的,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一系列琐事要做。老话说;“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过年是水磨工夫活。不过,过年的热闹、喜庆也从这份“功夫活”里面慢慢打磨出来。放鞭炮一进腊月,空气里便漂浮着淡淡的鞭炮味,所谓的“年味儿”最开始应该是从鞭炮里弥漫出来的吧。过了腊八,大大小小的鞭炮摊陆续摆上街头:千头鞭、大雷子、飞天响、筒花、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生性顽皮,有时干出一些荒唐事儿,因此常被大人责备为“不知天高地厚”。现在回过头来仔细一想,责备小孩的大人也不一定知道到底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最近看书,无意中找到了答案。“天”有多高?从地面上升到8.6公里高空时,天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相似文献   

8.
过年总要吃上一顿,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户,古往今来,这个传统习惯好像一直没有改变过。“吃一顿”的时间也大都一样,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两天吃的最丰盛。在广西灵山县丰塘镇一带,这个习惯却有了些变化,或者说,他们在“吃”的时间和方法上与别的地方不同。 “炮期”,才是他们真正的过年。 因为有“炮”,所以叫“炮期”,而“炮期”则不仅仅有“炮”。这是一个类似于赶圩的日子,正月里,每一条村都定好一个属于自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台湾民间有“时年八节”之说,而春节则为八节之首,也倍受看重。台湾别具情趣的过年,从腊月廿四便拉开序幕。这一天,家家“扫尘”之后,有的就开始换贴新年画、新春联,烘托节日气氛。还要买又甜又粘的蜜饯、茶料,放于灶台的“司命灶君”前,泡沏起工夫茶,然后烧香放鞭炮,为“灶君”送行,让他“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过年时,台湾同胞习惯在家具上贴个“春”字,但米缸就不兴贴“春”,乃因台湾方言的“春”与“伸”谐音,粮食有“伸”余,意味人口少了,不吉利。所以,米缸大都贴个倒置的  相似文献   

10.
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诗句,来形容现在的佳美口腔医疗管理集团(下称“佳美口腔”)掌门人刘佳,一点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11.
火冰 《中国西部》2008,(1):156-163
《山海经》里传下来的过年习俗 2007年9月22日,记者一行3人从成都驱车赶赴石棉县,第二天,该县蟹螺乡大山中一个神秘的尔苏藏族部落将迎来丰收之后的新年“还山鸡节”,这是尔苏人一年中唯一的节日。  相似文献   

12.
吃年饭     
儿时盼过年,美食无疑是最大的诱惑。平日里粗茶淡饭,忙活了一年的庄稼人,终于要在过年这几天犒劳犒劳自己了。进了腊月门,杀鸡宰猪、蒸煮烹炸,各种美食接踵而至。时至今日,有些美食还在延续,有些美食则发生了嬗变、流年似水,记忆犹存。  相似文献   

13.
幸福一词在词典上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宽泛而简单,记得小时候,幸福是被物质化了的,一年中的惟一幸福就是过年,大年初一能够穿上父亲给买的黄军装,再将平日扎裤子的人造革皮带束在军装外,斜插支木头枪,那叫个牛,  相似文献   

14.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明代刘元卿在《应谐录》中记述了这样一则笑话:某傻子分不清春夏秋冬,更不知何时是过年过节。但他长有一个死心眼,那就是看到邻居过年,他自己也就跟着“过年”。 现实生活中,与这傻子相类似的蠢人是不少的。近几年一窝蜂兴起的这种“热”那种“热”,就是最好的见证。例如,看到别人“下海”赚了钱、致了富,自己心里就痒痒的,根本不顾自己长期在机关工作,与  相似文献   

16.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东方 《沪港经济》2002,(2):41-41
现如今,国人投资的欲望一年高过年,赚钱的高招、奇招迭出。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嘛。这里将其中一些很“酷”的招数罗列出来,希望对那些想创业、想挣钱的朋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歧山臊子面     
我的家乡陕西岐山县以诸多风味名吃而久负盛名,岐山臊子面更是闻名遐迩。 儿时,我就常常盼望过年过节,喜欢跟大人走亲戚坐酒席,一碗又一碗地吸溜那馋人的臊子面。如今,女儿还常常用奶奶讲的我小时候没眉没眼的荒唐事羞我: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做臊子面待客,给我吃得稍微迟了些,我竟然躺在地上打滚撒野……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11,(2):51-51
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再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过年”这个要求,确实有很多必要,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腊月二十六,雨雪霏霏中,李湾村新修的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少了昔日的喧嚣。离过年还有三天,村里大部分村民忙活着准备过年的东西。常年在外工作和学习的人也像候鸟一样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过年,不时有轿车穿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