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雪晶 《商业文化》2018,(15):10-12
新时代的民族品牌如何崛起?传统品牌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如何让"中华老字号"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近期,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在相关会议上,就如何打造中国民族品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祁格平 《品牌》2005,(6):20-28
<正>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我们分享着全球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品质和效率,同时也承受着不少本土品牌退出竞争舞台的代价。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走向全方位短兵相接式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探析中国品牌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商场现代化》2007,(14):147-148
现代的全球市场竞争,就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较量,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交锋,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之战,而在竞争中取胜的标志仍是品牌,因此必须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而在目前形势下,中国企业要想做成国际化的品牌,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但中国企业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4.
2012年,是中国品牌十分活跃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用故事征服世界;这一年,中国首艘航母上岗,舰载机成功起飞,让世界不可小视中国;这一年,万达收购了全球第二大院线,用实力震惊了世界;这一年,奥康六年欧盟反倾销抗战终获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尊敬;这一年,中国品牌捷报频传,不管是个人品牌、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正在充当着中国手机品牌群体性崛起的跳床。几经起落后,2013年二季度国产手机品牌总体份额达到63%。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三位是三星、联想、酷派,即使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中,华为、联想也占据着三四名位置,进入一线品牌行列。一方面,互联网赋予了中国手机品牌新的思维模式——一种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协同的商业思维。另一方面,互联网自身就直接扮演着中国手机品牌的主渠道营销,比如最近大红大紫,大有洛阳纸贵的小米手机。  相似文献   

6.
张庆斌 《中国商论》2022,(16):152-155
要想实现新时代中国汽车的强国梦,就必须高度重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对策。本文剖析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现状,其中反映了如今自主品牌汽车积极的发展态势,同时暴露出一些阻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以促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柏 《品牌》2012,(12):42-46
<正>2012,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百度应景的推出了"百度2012拯救地球号登船卡"。世界末日也可以拿来用作品牌宣传,不得不佩服百度的创意。这也预示着2012,对于中国的品牌来说,将是一个非常精彩,也是非常跌宕起伏的一年。2012世界经济形势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渐缓,品牌竞争环境严苛。"只有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经济学界的观点,对于品牌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只有在经济低迷时,才知道哪个品牌能够坚挺。品牌盘点,当然是盘点品牌的核心资产知名度、美  相似文献   

8.
史吏 《中国广告》2022,(7):79-81
<正>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打造一批新时代的国家级品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央有关部委于2019年8月推出“品牌强国工程”。运行两年来,“品牌强国工程”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资源,已为超过70家中国优秀品牌提供全方位的融媒体传播服务,大大增强了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为实现“品牌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站在新时代的交汇点,回首中国经济、中国品牌15年的发展历程,感触颇多。回眸中国中车高质量和品牌发展经验,战略牵引是中车品牌成长之基;创新驱动是中车品牌动力之源;品质求精是中车品牌取胜之要;造福人类是中车品牌追求之愿。  相似文献   

10.
任何成功品牌的后面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叫做品牌管理中国品牌的崛起问题在21世纪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走了十几年的品牌之路,这条路首先是受外国人的启发。当国门打开以后,外国人用品牌作为主要手段进入中国市场,使中国企业家受到教育,并开始创立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中国品牌市场看作一个金字塔,塔尖的是占据10%的国际名牌和中国名牌,下面依次是中国新品牌、合格产品,底部则是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产品。“这是“中国新品牌工程“主办方对中国品牌市场所做的一个形象比喻。小产品也可以创造大名牌,“金字塔腰“也可以升上“塔顶“,他们代表着中国品牌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商界新领袖“,要做大做强,必须提升中国新品牌的竞争力。在川腔中,“加油“叫做“雄起“,“盼‘中国新品牌’雄起!“这是“中国新品牌工程“主办方所有“金字塔腰“势力们发出的深情宣言。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条路,始终令人向往,然而又心急无力。这条路叫“品牌”。品牌是王者的雄风,震慑茫茫草原;品牌是艰难的沉浮,逃离时光的磨损;品牌是国家和民族的使命。然而在中国,这条路并不平坦,“行人们”进进退退,“沉舟侧畔千帆过,接踵只闻落水声”。在中国,大企业有想法没方法,小企业有方法没想法;企业家们“品牌不就是注册个商标?”“品牌不就是烧钱砸广告吗?”品牌的真谛是什么?如何建立品牌?这在不少的企业家心中近乎一片空白。在中国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妇孺皆知,耗子吓晕猫的战术,群狼打败老虎的方法四处流行,人们啊忘记了“物竞天择,强者通吃”的天道根本。在中国一个成立三年的企业就要进军五百强,一个没有太多资产的企业家就要叫板比尔·盖茨,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就要问鼎诺贝尔奖。骨子里有着儒家文化沉淀的国人,浮澡不安,转向了晕头了,找不着东南西北了!品牌对国家对民族是一个极为严肃的话题,这是一个牵扯到国人命运的战略,民族浅层和深层文化心理的命题,当然也是中国企业的基因、格局、内在气质和追求的问题,更是中国人自己的责任,否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是句空洞无力的叫喊!我们万万不可喊醒了他人,自己还蒙着被子继续着春秋大梦。小平同志“受人欺负”的话说到根子上了,在今天这个不比枪炮的年代,品牌看似亲和的东西,充满着火药味,充满着压榨。如果我们还不觉醒,就必然会失去历史给我们的最好机会,如果错失这次机会,我们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醒悟过来了。尽管步伐并不整齐,声音并不嘹亮,队伍也不庞大,但至少有了期待,有了希望。中国品牌强大之日不会遥远!  相似文献   

13.
品牌建设的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斗 《中国广告》2005,(4):116-118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量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企业应该提升自己品牌的竞争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实力,更是维系我们民族未来竞争力的基石。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在国际交往中说:"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在他心中,索尼和松下是日  相似文献   

14.
李光斗 《广告大观》2005,(3):144-145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说在国际交往中说:“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在他心中,索尼和松下是日本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推动中国品牌的成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未来10年~15年将是中国品牌实现真正国际化的关键阶段,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着品牌国际化的烦恼。针对与此,本文探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走向。文章认为,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有跨国公司模式、海外并购模式、OEM加工出口模式、委托海外渠道开拓市场等四种方式,其中后两种模式对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是更为现实的品牌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品牌的发展及品牌的融资功能,我们曾经尝试着用恒源祥的品牌作担保到银行贷款,但是遭到了拒绝。银行认为,品牌是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  相似文献   

17.
婷婷  会娜 《中国广告》2011,(7):50-60
新国货——美特斯邦威的品牌新主张,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个品牌,预示着中国品牌的新时代将以更为非同寻常的方式到来。"国货"一词,总是带着很多的历史沧桑感,代表的是一段情结,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房地产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松荣 《江苏商论》2005,(2):107-10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已从有形的市场竞争步入无形的品牌竞争,房地产品牌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说明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已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中国房地产品牌建设还存在着品牌粗制滥造、消费能力低、品位观念存在着误区的问题,解决中国房地产品牌建设的对策主要是注重品质,打破传统运作开发模式,重新认识概念地产,重新界定品牌理念,重新整合地产策划,树立“三个百年”概念,开展跨地域经营。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05,(2):63-63
当人类跨入21世纪,中国医院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新一轮产业整合的挑战,作为新世纪的先导产业——健康产业前景广阔,各类医院风起云涌,新时代的特征预示着医院管理将逐步进入以患者满意度、忠诚度和医院知名度、美誉度为中心的品牌经营阶段。  相似文献   

20.
我说中国没有品牌?并不是代表着我对前不久奥美全球总裁夏女士的中国无品牌论的赞同,是因为我对品牌的理解不一样。可能按照我的这个品牌标准,只能是这个结果。品牌不是商标,品牌也不是形象,品牌更不是“名牌”。品牌是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文化沟通关系,是生活与消费习惯形成的生活定势。只有一个产品的消费选择中有一种文化般的核心作用,它才是一种品牌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