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9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在对当前农村老年人家庭子女给予父母经济支持分工方式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子女不同分工方式对老年父母获得的经济支持的影响.相对于子女共同平均分担的分工方式,老年父母在子女不平均分担的分工方式下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相对于只有儿子分担的分工方式,老年父母在有女儿参与分担的分工方式下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2.
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2015和2018年的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未婚子女及其特征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子女未婚会使得农村中老年人更多地转向高报酬的非农劳动,当家中有未婚子女,非农劳动参与率会提高3.9%。当家中有适龄、低收入的未婚儿子,父母的经济压力最大,劳动参与率最高。机制分析表明,子女的婚姻支付会通过高彩礼和高房价转嫁到父母身上从而增加农村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经济转移并不是其中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儿子婚后的代际支持行为,利用CHARLS数据从长期互惠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彩礼的“后端”代际剥削现象。研究发现,结婚时获得更多父母彩礼帮助的儿子并没有给予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但彩礼支出显著提高了儿子在婚后与父母见面的频率。我国农村彩礼存在后端代际经济剥削,不存在后端代际情感剥削。该现象无论是在“父子两代自立”还是“子女赡养父母”阶段都成立。此外,农村彩礼后端代际剥削存在距离效应,即与“既分又离”的亲子居住模式相比,“分而不离”居住模式下彩礼后端代际剥削更加严重。以上结论从代际互动视角为彩礼代际剥削增添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数据,选取上海市城市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养老金与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以及隐藏在代际经济支持背后的动机。代际经济支持的方向不仅从子女向父母,还从父母向子女;代际经济支持会被养老金挤出,但不会被全部挤出;利他主义和交换是隐藏在代际经济支持背后的动机;挤出效应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数据,选取上海市城市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养老金与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以及隐藏在代际经济支持背后的动机.代际经济支持的方向不仅从子女向父母,还从父母向子女;代际经济支持会被养老金挤出,但不会被全部挤出;利他主义和交换是隐藏在代际经济支持背后的动机;挤出效应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儿子、女儿与代际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家庭动态调查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子和女儿在代际支持中的性别差异.儿子和女儿在代际支持的过程中存在分工效应和替代效应,儿子和女儿在代际支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工,女儿在没有兄弟的时候替代儿子;代际支持的性别差异淡化具有层次性,在经济支持内部,性别差异的缩小首先是实物支持,其次是现金支持,最后才是付医药费;在各单项代际支持之间,代际支持的性别差异缩小首先是照料支持,其次是情感支持,最后是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7.
成年子女照料者角色经历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名成年子女照料者的质性研究,“养儿防老”、“嫁夫随夫”、“男主外、女主内”和“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旧观念相互交织,成年子女在养老责任担当方面“性别差异”发生了新变化;儿子、女儿和儿媳照料经历也因此各不相同.成年子女的种种照料负担和压力反映了当前老龄化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照料困境,为家庭照料者提供各种社会支持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性别比逐渐失衡、房价不断高涨,久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的中国家庭父母不得不通过压缩家庭消费来为子女未来婚嫁做准备。文章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检验独生子女性别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生子家庭的消费支出显著少于独生女家庭,在进行替换被解释变量、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分位数回归法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问题处理后基准回归结论依旧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独生子家庭迫于更大的婚姻市场压力会比农村独生子家庭更多地压缩家庭消费;三线城市独生子家庭出于对子女未来发展的考虑以及受高房价、低生活成本的影响会比一二线城市家庭更多地挤出消费支出;性别比失衡越严重、婚姻市场竞争越激烈的地区,独生子家庭挤出的消费越多。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子女性别会对家庭住房购置的数量产生影响,随着地区婚姻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独生子家庭相较于独生女家庭倾向于购买更多的住房;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住房数量是子女性别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机制,独生子家庭会随着住房数量的增加挤出家庭消费支出。对此,文章建议缓解性别比失衡问题、坚持“房住不炒”政策、通过影视文娱等媒介输出正确婚嫁观,为缓解我国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9.
张敏 《消费经济》2023,(1):83-97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老年家庭消费逐渐成为影响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在微观层面实证考察了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传导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照料孙子女有利于促进中老年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和享用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特别是医疗支出占比。消费水平越高,隔代照料对消费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越小。机制分析发现,隔代照料通过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影响中老年家庭消费。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会削弱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消费视角探讨了隔代照料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隔代照料行为和中老年家庭的消费行为,为发挥中老年群体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二代”现象愈演愈烈,反映了我国社会各阶层日趋固化的现实.而刻画社会固化的重要工具就是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传递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城镇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并不高,且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但工作传递在收入代际传递中作用非常明显.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父母向子女传递收入的程度不同;其二,父母向子女传递收入的方式存在细节上的差异.实证检验证实了代际收入传递的三种机制:直接传递,即父母将收入直接向子女转移;通过人力资本传递,即父母通过对子女进行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子女能力,从而提高子女收入;通过工作选择传递,即父母通过影响子女工作选择影响子女收入.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一阶差分估计分析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教育支出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父母外出务工与子女家庭教育支出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这为解释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经验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高华 《人口与发展》2012,18(2):72-81
通过对晋东S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中的新性别差异.虽然女儿越来越多地与儿子一样承担起了养老责任,但与儿子相比,村落社会中的女儿养老行为依然有很多独特之处.在赡养方式上,女儿多以“回娘家”的方式赡养父母,而儿子则以“轮养”的方式赡养父母;在赡养时间上,在双方自立时期女儿就已承担起了赡养责任,而儿子则在父母需要赡养时才承担养老责任;在赡养规则上,女儿赡养父母的逻辑以“情感”为主,儿子赡养父母则主要遵循理性逻辑.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4)
在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5岁,其中,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日益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同时,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规模逐渐的减小,家中的人口一般为三口或四口之家。子女为了求学、工作或者出于各种原因结婚后与父母分居等使老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本文通过了解太原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提出我国目前社会支持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供销商情》2006,(10):44-44
广州是著名的侨乡.明清以来侨居海外的广东人尤其是男性人口不断增多.但这些人到了结婚年龄.又多希望在故乡寻找配偶.以方便照顾家中年迈的父母。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婚姻多由父母作主,在家乡物色一中意女子,然后按照婚礼所有程序进行。若新郎不能归来.那么婚礼的整个过程全都由公鸡来代替新郎.即用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成婚。  相似文献   

17.
张原 《中国市场》2014,(12):8-9
住宅用户满意度反映了人们总体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房地产企业经营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研究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必要性的探讨,提出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提升策略,期望为房地产企业实施以住宅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年人子女为切入点,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影响中年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决策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子女结构特征、子女经济特征、子女与中年父母关系三方面特征。分析配偶是否是职工等具有兵团特点的变量对中年居民参保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女数目、儿子数目、疆内子女数量等变量是影响兵团中年居民参保与否以及缴费档次选择的显著性因素。家庭收入、子女收入等并不是居民是否参保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是否参保和缴费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3)
《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的主体适用范围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即"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结合国内外发展需要,对"家庭"的定义应采扩大解释,除基于婚姻和血缘组成的家庭外,还应包括非婚同居家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国民休闲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休闲时间、收入、休闲活动参与、休闲消费支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休闲活动参与和休闲消费支出对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休闲时间对休闲活动参与、收入对休闲消费支出分别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休闲消费支出对生活满意度的贡献比休闲活动参与略大。为此,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休闲时间,使其有更多机会享受休闲,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