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良才 《经济师》2004,(11):63-64
在内幕交易中 ,只有对受害人进行民事救济 ,将侵害人的非法所得用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 ,才能真正和彻底地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为此 ,文章从内幕交易的认定及其民事救济的必要性、归责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易榕 《经济论坛》2005,(18):105-106
内幕交易是指掌握未公开而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的人,利用该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或使他人实施证券交易的行为。内幕交易从性质上讲既是一种市场投机,又是一种市场欺诈,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还是一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目前世界各国立法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的立场,以法律手段禁止内幕交易。笔者认为,对内幕交易的认定要从内幕人员、内幕信息、内幕交易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黄素心 《技术经济》2011,30(7):98-102
为验证潜在概率违法所得法(即PPD法)在认定股市内幕交易违法所得方面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效果,运用该方法对我国沪深两市发生内幕交易的个案进行了违法所得额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PD法的实证效果欠佳,无法发挥其优势,目前应继续采用实际收益法和潜在确定性违法所得法对上市公司的违法所得进行认定,同时建议补充制定"实际减损"标准。  相似文献   

5.
黄素心 《当代经济》2008,(5):122-124
伴随着中国股市新一轮的大牛行情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深入,内幕交易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虽然我国限制内幕交易的立法措施和执法力度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仍旧难以满足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为防止新形式的内幕交易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并影响市场效率,应借鉴国际经验,从立法、执法以及交易制度等方面入手,杜绝内幕交易孽生的土壤,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全流通下内幕交易可能会比股权分置时更加严重,如何有效防范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控制权优势进行内幕交易,是全流通下内幕交易监管防范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从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借鉴Becker(1968)"犯罪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及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选取了相应影响因素的度量指标,架构了内幕交易行为动机模型。然后基于问卷调查的模拟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内幕交易行为动机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富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并据此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及其不当得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沪深股市内幕交易者的隐蔽交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沪深股市中的内幕交易者具有隐蔽交易行为;合法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交易时距显著长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交易时距;内幕交易者的交易时距与交易规模以及买入日到信息公布日的时长显著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奕 《资本市场》2013,(4):86-89
内幕交易之所以成为各国资本市场共同面临的旷世难题,绝非偶然,也许应从主观、客观等因素深入思考内幕交易难以根治的思想、环境和制度根源,这样才能找到内幕交易的治本之策。惩纵思想的不统一理论界围绕着内幕交易的各种争议一直持续不断。在2011年的中国证券法年会上,一位法学权威曾经表示,理论界对内幕交易缺乏道德上的一致否定是内幕交易在实践中得以长期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自由主义学者极力主张内幕交易的正当性或合法性,或至  相似文献   

10.
所谓股市内幕交易,最初是指发行股票的公司中一些内部人员或关系户,利用公职之便,通过内部勾结,获取内幕消息,在股票市场中牟取暴利的股票交易行为。它是不法投机者欺骗股票投资者,赚取暴利的常用手段。在存在内幕交易的情况下,股票交易的双方在客观上获得消息的途径和时间是完全不同的,股票交易是在不平等条件下进行并完成的,属于不公平交易。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内幕交易一直是严加管理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中国市场的内幕交易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可检验的假说:(1)内幕交易在中国必定存在;(2)内幕交易在中国比成熟市场更加严重;(3)重大事件中内幕交易的严重程度和管理层付出呈正比关系;(4)内幕交易多围绕利好消息。利用1078个并购重组事件和其他上市公司重大事件为样本,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上述假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内幕交易立法和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该文探讨了中国市场的内幕交易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可检验的假说:(1)内幕交易在中国必定存在;(2)内幕交易在中国比成熟市场更加严重;(3)重大事件中内幕交易的严重程度和管理层付出呈正比关系;(4)内幕交易多围绕利好消息.利用1078个并购重组事件和其他上市公司重大事件为样本,该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上述假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内幕交易立法和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内幕交易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新  祝红梅 《经济学》2003,3(1):71-96
本文探讨了中国市场的内幕交易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可检验的假说:(1)内幕交易在中国必定存在;(2)内幕交易在中国比成熟市场更加严重;(3)重大事件中内幕交易的严重程度和管理层付出呈正比关系;(4)内幕交易多围绕利好消息。利用1078个并购重组事件和其他上市公司重大事件为样本,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上述假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内幕交易立法和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彭志  肖土盛  赵园 《财经研究》2017,(12):100-120,152
文章对1994-2015年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和司法机关查处的内幕交易案件的特征进行了档案式归纳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案件呈现以下特点:(1)对内幕交易的处罚以行政处罚为主,民事赔偿基本处于缺位状态.(2)内幕交易违规主体以法定内幕人为主,但有向非法定内幕人扩散的趋势,且呈现裙带化、复杂化、公职化等特点;并购重组领域仍是内幕交易发生的“重灾区”;内幕交易的利益驱动力强,违法获利金额高.(3)内幕交易稽查执法力度不断增强,案件办理效率显著提升,但内幕交易处罚力度偏轻,威慑力不强.(4)从时间序列上看,不同时期的执法环境不同,执法效果也不同,但整体的内幕交易执法力度和效率均呈快速上升态势.此外,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幕交易的具体行为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并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这对内幕交易行为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文章还深入剖析了两类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内幕交易行为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8—2017年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盈余公告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Fama MacBeth横截面回归方法考察了公司高管和机构投资者的内幕交易行为。研究发现:(1)我国股票市场的盈余漂移异象在盈余公告前后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股价倾向于在盈余公告前(后)对“好(坏)消息”反应过度、对“坏(好)消息”反应不足;(2)盈余公告前,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净流入(出)与公司的未预期盈余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盈余漂移异象在不同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化效应,在盈余公告前,主板市场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而在盈余公告后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内部化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以金融控股集团为背景对内部交易、关联交易与内幕交易三个术语进行了新的界定与比较。指出内部交易与关联交易的合理性与内幕交易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证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内幕交易也相伴而生,成为困扰和阻碍世界各地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不例外,从成立到现在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内幕交易也已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综观我国几次较大的市场波动,几乎都伴随着内幕信息的传播,这种现象使得中国股市常常被称为“消息市”,极大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规范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稳定证券市场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刑法》明确规定了证券内幕交易罪,以立法的形式禁止…  相似文献   

18.
所谓内幕交易,是指内部人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关于企业的内部真实消息,而这些消息按照法律规定,当时并没有公开披露出来,因此,内部人就利用这一信息优势,在这种信息公开前事先交易,从而获得额外收益。当然,有些信息可能企业不必要披露,因此,其他投资者可能永远不能从公开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证券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且内幕交易隐蔽性强、获利丰厚,导致内幕交易在资本市场屡禁不止。产生内幕交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讨论内幕交易发生的原因对于有效监管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