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 ,企业对于技术创新都很重视 ,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就 ,但因创新的起点不高、或因创新个性不强 ,或因创新外向度不够 ,无法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取得后续效益。因此 ,企业现行技术创新战略应审时度势 ,起码应实施五个方面的战略“转向” :一、从以市场导向转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目前 ,不少企业搞技术创新 ,都能注意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 ,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然而 ,一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研制出来的技术特别是产品 ,市场营销情况并不理想 ,有的企业搞技术创新花了很多钱 ,但产出效果却很差 ,甚至入不敷出 ,陷入了亏损的泥潭。原因何在 ?就…  相似文献   

2.
一、名牌产品也需市场导向现在,企业对于实施名牌战略都很重视,有不少企业已打出了自己的名牌产品,有的还创出了国际名牌。然而,一些名牌产品企业,对名牌也需坚持市场导向问题缺乏深刻认识。他们以为,名牌产品市场消费号召力很大,肯定能在市场上热销,不存在市场导...  相似文献   

3.
薛韬 《质量春秋》2008,(5):34-35
现在,大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工作都非常重视,有不少企业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然而,许多企业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大都是围绕产品进行的,基本上属于有形资产的创新。而对于无形资产的创新,则普遍重视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4.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它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锐利武器。然而也有一些企业不愿下苦功夫搞创新,而是贪走捷径搞“跟新”。虽说“跟新”是市场竞争的战术手段之一,但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的产品和服务,忽视创新,忽视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和特色,企业就没有立身之本,最终会被市场无情淘汰。有的企业甚至“跟新”跟过了头,有意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引发了不正当竞争,结果吃了官司,赔了夫人又折兵。“跟新”的害处很多,首先是在品牌竞争中处于被动。当前,产品的竞争已由过去…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买方市场的到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所认识,并逐步成为企业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然而其结果并不都是很美妙,很理想。这就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技术创新究竟该怎样搞?我们不妨从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中找出答案。某市一电化厂,曾花费100多万元,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开发了一种新的化工产品,然而,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却不受用户的欢迎,厂里只好停止这种新品的生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关键在于对市场需求摸得不准,没有解决好技术创新市场化的问题,企业没有形成新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6.
浅谈专利文献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景气时,抱怨技术难开发,产品无市场;也有的企业见市场上什么热销,就生产什么,结果侵犯了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遭到起诉,赔个精光。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过程中忽视了专利文献的调查和利用,没有做到知己知彼。本文将谈谈专利文献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中的一些重要作用。1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和市场预测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预测,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方针,主要包括:通过对某技术领域中各种专利申请技术的分析,了…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绝不仅仅是高技术企业的事情,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创新任务。市场经济发展初期。许多民营企业在其赖以生存的产品的生命终结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治理结构的调整,也有不少企业无视新经济潮流,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此销声匿迹。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为了长久生存及持续壮大,都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产业特征将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绝不仅仅是高技术企业的事情,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创新任务。市场经济发展初期。许多民营企业在其赖以生存的产品的生命终结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治理结构的调整,也有不少企业无视新经济潮流,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此销声匿迹。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为了长久生存及持续壮大,都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产业特征将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名牌产品也需市场导向现在,企业对于实施名牌战略都很重视,有不少企业已打出了自己的名牌产品,有的还创出了国际名牌,然而,一些名牌产品企业,对名牌也需坚持市场导向问题缺乏深刻认识。他们以为,名牌产品市场消费号召力很大,肯定能在市场上热销,不存在市场导...  相似文献   

10.
现在,面对买方市场的严峻考验,广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开拓国内外市场,然而,一些企业虽然很努力,仍难取得理想的成效。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中小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却屡奏凯歌,这其中,就有不少是通过巧妙实施人性化经营新招而获取成功的。实践证明,人性化经营作为企业开拓市场的特色技艺,在市场营销中,往往能取得“芝麻开门”的神奇效果。下面,试举一些启示颇大的范例,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国外知名企业.利用自己的著名品牌以及先进技术和广阔市场,以投资为诱饵、将我方企业“吃掉”,使我国不少企业,包括一些规模很大且在国内外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成了他们事实上的“车间”。国人面对这一状况,现在终于警觉起来,连呼抵御外商“侵略”。然而.我国不少企业也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先进技术和较高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为什么就不能学点外商的“侵略”谋略,搞一点社会化生产中的“屋内侵略”,也来靠品牌、技术和市场吃饭、把国内的那些弱小企业变成生产车间,从而防止“肥水流落外人田”呢?  相似文献   

12.
广阔的领域与美好的前景近年来,我国企业对科技进步日益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核聚变”效能。然而,作为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科研工作,却相对比较薄弱。不少企业认为,科研是科研单位的事,企业科技进步就是搞科技成果应用,似乎企业搞科研没有必要,也难有作为。这是一种误解。它阻碍了企业科技进步,是不少企业科技现代化水平提高不快的重要成因。为了加快我国企业的科技进步,特别是促使科研成果的内部直线转化,强化企业科研已刻不容缓。企业到底有没有科研工作可做?这本不是个问题。企业的生…  相似文献   

13.
现在,广大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工作都非常重视,有不少企业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然而,许多企业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大都是围绕产品进行的,基本上属于有形资产的创新,而对于无形资产的创新,则普遍重视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不少企业热衷于搞大,但显然,光搞大是不行的,无论是理论还是事实,都足以证明中国企业若只是规模大,慢慢就会瓦解。现在有不少企业看到别的行当赚钱,便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企业管理体系和新型标准体系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的管理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日益丰富。但由于各管理体系之间未能有效沟通,以致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象,致使不少企业感到困惑——“怎么体系越搞越多、文件越搞越杂?”不管主管部门或咨询、认证机构有多少理由,强调自己主管的那个体系在企业中有多么重要,对企业而言,统统不过是穿过“企业管理”这一个“针眼”的线绳。  相似文献   

16.
1 名牌产品也需市场导向 现在,企业对于实施名牌战略都很重视,有不少企业已打出了自己的名牌产品,有的还创出了国际名牌。然而,一些名牌产品企业,对名牌也需坚持市场导向问题缺乏深刻认识。他们以为,名牌产品市场消费号召力很大,肯定能在市场上热销,不存在市场导向问题。这种静止地对待动态市场变化的看法有失偏颇,在市场变化频率日益加快和新的名牌产品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注定是要“大意失荆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竞争客观要求的不断强烈,全球企业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新潮,呈现日新月异发展态势,特别是引领世界技术创新发展的国际大企业,更是不断鼎新革故,大胆变革传统技术创新模式,在创新技术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解读他们技术创新发展特点,清楚凸现以下模式变革轨迹: 一、变革传统模仿型创新模式,从强化企业研发机构作用出发,重视原创性、独创性技术创新 模仿创新并非中小企业“专利”,许多国际大企业,包括一些跨国企业集团,在多年的技术创新活动中,都进行了不少模仿创新。近年来,知识经济竞争的白热化,…  相似文献   

18.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美国有不少名闻全球的大企业步履维艰,甚至轰然倒下。然而,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却能够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机遇,使得经营业绩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我们搞企业,必须要有市场的意识,要融化于这个市场之中,从整个大市场的概念上来搞专业。如果只拘泥这个专业,有时候反而会很局限。比如就服装而言,如果我只会工艺技术,也只专心于搞技术,即便我是服装设计专家,同样可能失掉市场。反过来,如果我有一个大的市场意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依照整个服装的趋势来确定你将生产哪种服装,你可以请一些专业人才为你服务,你只要有这个意识就可以。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那你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市场,读懂市场,你的决策是来自这个市场。中国服装业现在搞得最好的企业家都不是学这个专业的。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叉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年增幅30%以上的高成长阶段,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然而市场增速虽然放缓,但竞争却愈演愈烈。全球最强的叉车厂家已经有18家在中国市场逐鹿,其中至少有10家已在中国设厂。面对这种全新的竞争格局,各大叉车企业纷纷采取新的竞争策略,在产品定位、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都有新举措。 为了展现叉车企业在这一轮竞争浪潮中的风貌,也为了让广大叉车用户了解叉车企业的新特点、新产品,本刊特别推出本期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