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薷萩 《中外企业家》2014,(3):157-157,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仍不容乐观。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应接不暇,极大的损害了投资者信心,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因此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在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对外编报的财务报告是公司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也是公司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重要窗口。但目前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仍然不高,极有可能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挫伤股民的投资积极性。因此防止虚假财务报告的出现,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非常重要,如果企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则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据深交所的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比例为13%,而该报不报、隐瞒信息的比例高达70%。财务报告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以及公司的重要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国家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出具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以满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了各自的利益作出正确的决策,而目前的财务报告出现了虚假信息以及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问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必建 《广西会计》2002,(11):37-37
一、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模式和其扮演的角色不相符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说明一个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否合法合理的文件。早期财务报告的读者主要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股东。这些股东本身对公司就有一定了解 ,所以财务报告是否正确一般能作出一个大致判断。而现在 ,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股份制上市公司成为社会主流 ,股东成了成千上万的公众投资者(股民 ) ,而他们对公司的了解只有通过财务报告 ,而对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否 ,又只能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来判断。所以说现代的注册会计师所扮演的角色实际是一种经济上的警…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的焦点话题,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入手,对如何治理财务报告造假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而作为独立第三者的注册会计师,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具有法定证明效力的书面文件,目的在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  相似文献   

8.
财务报告视角下会计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蔚秀 《财会通讯》2009,(3):99-100
上市公司在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和欺诈行为给社会和投资者带来危害,不仅仅在于制度本身、公司内部控制,也应该看到披露会计信息的财务报告自身也存在着缺陷。同时,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是与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观密切相关。不少机构提出了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的观点,大致有两类:用户需求观和投资者保护观。因此,本文拟针对财务报告进行探讨、规范,以期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民事责任认定原则 1.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原因分析 ①故意(欺诈):指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当局共谋,明知企业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或者漏报,仍然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重大缺失的信息,这实际上是一种共同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读企业中期财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岚  王新红 《财会月刊》2003,(12):45-46
2002年1月1日我国所有上市公司正式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中期报告准则>),标志上市公司在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中报")的编制过程中已有可遵循的会计规范.如何解读企业中报,是投资者、债权人等据以预测企业获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相关决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何键 《现代审计》2005,(5):63-64
据深交所的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比例为13%,而该报不报、隐瞒信息的比例却高达70%。财务报告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投资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失去信心。那么,在现有环境下,企业应当如何完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制度并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恢复投资人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呢?本文认为,应当在做好有关工作的过程中,注重: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一)虚假陈述情况严重虚假陈述是指对有关事实做出不符合实际的陈述的行为,包括捏造事实和歪曲事实。虚假陈述有违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原则,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是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较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有的上市公司为本身的利益和解救被套的"庄家",编造失实的业绩,散布能够影响股价的虚假消息,误导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有的上市  相似文献   

13.
韩晓虎 《企业经济》2002,(9):151-152
一、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现状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上市公司出具的年报审计意见书,受限制的审计报告从1993年的4家,发展到1998年的125家.自1997年证券市场上首次亮相"无法表示审计意见"审计报告(宝石A,普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和"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渝钛白,重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此后的几年里,这类报告层出不穷.受限制审计意见的增多,一方面表明了审计意见质量的提高,CPA风险意识的加强;另一方面也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翁征  王成 《重庆财会》2002,(8):44-45
如何防范公司发布虚假财务报告,一直是各国政府、会计职业界和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水门事件曝光后,美国Treadway委员会(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开始着手调查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1987年,Treadway委员会提出其研究报告,认为虚假财务报告与企业的不良内部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及监管等问题进行的分析,认为委托代理制度下所派生的利益不一致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而会计信息监管中存在的诸多误区是虚假财务报告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应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健全民事赔偿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会计造假1.会计造假的内涵。会计造假,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制造虚假财务报告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误导决策者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所谓虚假财务报告,美国的Jack C.Robertson(1998)认为,虚假的财务报告是指通过舞弊和虚构交易,对他人产生严重误导的财务报告。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足以使信息使用者改变原来的决策,致使他们做出错误  相似文献   

17.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由会计报表及其附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财务报告的需求者提供其所需的企业财务状况信息 ,便于潜在的、现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做出决策。根据经济学原理 ,需求 =欲望 可支付能力 ,而人们的欲望具有时效性 (欲望强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再生性 (过一段时间后欲望又会重新产生 ,如吃饭、喝水 )、无限性 (相对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而言 )。因此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们对财务报告的需求也具有时效性、再生性、无限性。就时效性而言 ,在不同历史阶段 ,不同…  相似文献   

18.
财务报告视角下会计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在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和欺诈行为给社会和投资者带来危害,不仅仅在于制度本身、公司内部控制,也应该看到披露会计信息的财务报告自身也存在着缺陷。同时,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是与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观密切相关。不少机构提出了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19.
一、会计监管现状 (一)政府部门监管的弊端政府部门监管存在诸多弊端,如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审计部门出于保护地方企业和地方利益等目的,不但不依法监管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且有意偏袒企业的会计舞弊现象,有时甚至直接授意下属企业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也缺乏力度,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看,大多是行政处罚多于经济处罚,处罚力度基本上体现在追究主要负责人的刑事责任上,在财产责任上一般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违法所得全部由国家罚没,  相似文献   

20.
财务报告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具有识别利润操纵的能力。本文分析了目前企业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提出了相应的识别财务指标,并对这些财务指标的样本公司平均值差异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