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2016年起分批设立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借助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其建设对各试验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碳排放效率,且对福建省的提升幅度高于江西省,经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稀疏合成控制检验、DID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效率分解发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升了福建省碳排放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对江西省碳排放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分别作为内生动力和外部途径,均能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升碳排放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研究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4,(12):123-126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各指标的权重重,发现发现人均EDP、工业"三废"排放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加权综合得分模型型,计算出2008-2012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差距较大且层次多样,地域差别比较明显。得分最低的集中在赣南,其次是赣北,而得分最高的集中在赣中,其次是赣东和赣西。但是是,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大,各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差距在逐步缩小小。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9,(2):51-58
绿色崛起赋予了新时代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也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在梳理国家及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政策主张后,阐述了绿色崛起背景下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认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认识和行动误差、生态资源优势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生态技术落后四个方面的问题,使得生态文明建设难以标本兼治。在此基础上从重引导、强宣传、努力形成"四位一体"绿色发展的共识共为;挖潜力、创品牌、打造"江西样板"典型模式;补短板、缩差距,促进江西区域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以及加快技术创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质量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江西省探索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构建合理的绿色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加强对绿色经济核算方面的研究,是判断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导绿色经济发展实践的重要前提。绿色经济的测度指标体系绿色经济作为一种同时实现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三重均衡的经济形态,通过3个对应的一级指标(经济增长指标、资源节约指标、环境保护指标)以及6个二级指标测度一国或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7,(4):180-185
本文基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背景与实践,探索了生态文明竞争力的内涵,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体系保障和生态经济支撑等方面选择了28个指标,利用熵权TOPSIS评价方法构建了中部地区生态文明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2014年中部地区的生态文明竞争力水平,从省际角度进行了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提出了提升中部地区生态文明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环境健康化和民生福祉化6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拉格朗日函数优化综合权重法对2013—2017年中国四大区域26个省(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利用系统动态方程实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生态化、生态资本化和资源集约化水平总体较低。(2)生态文明指数相对领先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广东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生态文明指数相对滞后的地区基本位于西北地区,宁夏一直处于倒数第一位置。(3)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创新能力不足是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政府管理和开放发展分别是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核心驱动因素,城镇化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首要驱动因素。基于补短板的考量,应提升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绿色创新能力,加快东部地区生态资源网络化、产业化步伐,强化中部地区环境治理,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审计相结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评价和监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和效果,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通过构建两个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审计指标体系,一是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审计治理工作,二是反映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国家审计治理指数,为实现生态环境良好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胡剑波  叶树 《城市发展研究》2022,(9):33-41+83+53
基于2005-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以及空间杜宾模型(SDM)方法研究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是否显著降低了省域碳排放强度以及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设立会显著降低省域碳排放强度;(2)通过机制分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会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来有效降低省域碳排放强度;(3)样本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平行趋势检验、更换匹配方法检验,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4)相邻省份的城镇化率、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等皆显示出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借鉴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分析法,对2010-2012年新昌县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近三年来新昌县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并分析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四个领域的变化情况;最后,归纳总结出新昌县建设生态文明的几点经验,为同类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浙江未来乡村建设是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背景的重要决策,对其成效进行评价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的基础。因此,文章以浙江未来乡村5个试点区为方向,分别选取其中2个乡村,围绕乡村振兴的5个一级指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及拓展的21个二级指标,利用熵权法和Topsis法计算年度成效综合估值,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浙江未来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评价体系,得出2018—2021年浙江省乡村振兴综合得分指数分别为0.323、0.491、0.804、0.915,可知近4年来,浙江未来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未来乡村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在十八大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一个重要高度。相对西方的研究而言,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有着不同发展轨迹。文章拟从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及发展﹑生态文明的定义及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概括及梳理,为更深入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在十八大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一个重要高度。相对西方的研究而言,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有着不同﹑发展轨迹。文章拟从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及发展生态文明的定义及﹑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概括及梳理,为更深入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涵盖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绿色制度实施四个维度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1年中国及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考察期内全国总体和地区生态文明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在不同区域之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生态文明绝对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中国生态文明呈现了由高到低逐渐递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6,(12):45-50
以2004-2014年江西省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绿色GDP核算指标和"资源诅咒"指数,研判了江西"资源诅咒"的现状与趋势,并采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与传导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的"资源诅咒"效应长期存在,呈逐年降低趋势;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均是江西"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途径;在考虑环境的情况下,"资源诅咒"效应以及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人力资本的传导效应均有所降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发挥生态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和重视人力资本积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道德伦理经济。在生态文明时代,一个企业开展营销时,如果能主动加强生态伦理建设,实现生态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内涵式突破,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生态伦理形象,那么他将极大地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此,根据生态的脆弱性、生态政策约束性趋紧、消费者生态消费意识渐浓、生态产品与生态技术价值凸显的时代趋势,本文结合前人的论述,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基于企业营销生态化伦理,涵盖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5个四级指标的竞争优势指标体系,为企业加强生态伦理建设、提升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1992年。2007年江西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Wald约束检验,分析了FDI对江西省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整个中部地区及江西省来说,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挤入效应.但是由于江西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相对较低,挤入效应水平(5.44)高于整个中部地区的挤入效应水平(4.088)。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4,(12):110-114
本文以中国三大经济区域软实力量化分析为切入点,借鉴中外学者关于软实力相关理论,界定区域软实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由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建城市软实力结构方程测量模型型,通过对中国290个城市样本及连续3年动态数据拟合并检验该结构方程模型型,分析计算全国290个城市连续三年软实力构建得分。运用聚类分析及多元尺度分析方法,阐明环渤海区域软实力发展在中国三大经济区的现状现状,针对环渤海区域软实力构建中存在的不足足,提出了提升人力素质、储备人力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2—2016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中,生态指数明显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整体的协调发展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而东北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逐渐下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缓慢上升。因此,应加大对东北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增强东部地区对其他三大区域的提升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网络城市建设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其建设水平和效果的定量评价.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和城市圈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了生态网络城市的建设模式,构建了生态网络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指标选取原则,从生态城市的发展状态、生态城市的发展协调性和生态城市的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了生态网络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需要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并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实践,实践观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